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民间文学

第三节民间文学


  一、传说故事
  区(局)的传说故事,经群众口头创作、流传,乡土气息浓郁,题材广泛。从远古的历史至抗联斗争,从大厅中妙的神话到自然的山川景物,既反映了地方乡土风情,又寄托美好的愿望。现仅整理小部分收录于本志。
  射蟒骀的传说
  今天的西山,古时候叫九顶紫霞山。相传在1000多年前,这里曾盘踞一条巨蟒。当辽皇起兵之时,战占频繁,洞下金山观香火冷落,巨蟒忽生邪念,想出一个招引香客上山,借机吃人的主意。一天,巨蟒摇身变成1个道士,腰挎宝葫芦和宝剑,手执羽扇,飘然来到金山观,欺骗主持说,今年七月初七,观前将出现天桥,有天灯引路,通往天门,往者可使凡人成仙。
  七月初七这天,附近的乡民纷纷闻讯赶向金山观。天渐渐黑下来之时,躲在一旁的大蟒蛇,忽然伸出舌头变幻成一座淡红色的天桥,瞪起的眼睛恰似两盏天灯高照,张口等待上桥之人。香客们无不惊异,真以为天桥出现了。主持胡老道站在桥旁喊道:“虔诚的施主,这是升天的好机会,想上天的,请过桥吧!”这时,忽然飞马驰来一个白发老者,高声喊疲乏:“且慢,待我先去探明情况。”原来老者叫摩缪法师,刚好隐居苦练透石穿箭功归来,闻听登天桥成仙之事,便马不停蹄赶来查看窨。当人们闪开一条路,老者踏上天桥时,只觉桥身晃悠悠、软绵绵、滑溜溜的,那黑夜空中高悬两盏灯笼,也绿萤萤的,便越发生疑。急忙回身下桥,纵身跳上一块巨石,弯弓搭箭,飕的一声射去,顿时灯笼骤灭,桥身隐迹,半空飞起一阵血雨。这时,人们方知是妖孽作崇,吓得瞠目结舌。老者射跑了巨蟒蛇精后,便赶回城里,告诉各大小药店,如遇有独眼人来买草药,要慎重行事。
  第二天,果真有1个独眼道士进城来买药,聪明的药辅伙计,从眼伤中认出是弓箭所伤,断定是蟒蛇精,便按老者的吩咐,把专治毒蛇的草药卖给了他。蛇道士回到洞中,把药服用之后,当即痛得现了原形,折腾翻滚了三天三夜,终于死去。摩缪法师为民除了害,后人便把老者射蟒时站过的那块石头,称为射蟒台。
  玉女天池
  在大昆仑青年新村驼峰岭东南40里许,有处隔音河玉女天池。这是迄今发现的小兴安岭第一奇池。
  这处天然石凹池,有一面是3米来高的石壁,砥平似镜。池内水深1米多,黑洞洞的凉气袭人。最出奇的是离池很远能听到叮呼作响的流水声,到跟前却静然无息。
  传说,这天池是仙女洗澡的地方。原来每当5月春夏之交,这里山花烂漫,鸟啼翠林,风光尤佳。一次玉皇大帝的第13个爱女琼莲,由待女官陪同,偷偷下界到驼峰岭游玩,观览景致,被暖风吹拂,感到全身燥热,便将手帕散落在地,吹一口法气,顿时就出现一处盆池,琼莲和待女进入盆池,以兀立的那面石墙为镜子边洗边照。忽然一群布谷鸟飞来,“布谷!布谷”地叫着,琼莲怕被看见,有失玉体,旋即穿衣离池,回返天宫。而在慌忙中忘了收回法术,便将盆池留在了山峰上。后来人们就把这处石凹池取名玉女天池。因为此池远闻有声近无声,又称作隔音河玉女天池。
  石人、石猴的传说
  古时候,有个森林老人叫艾勒,住在布伦山(今昆仑山),每天牧放7只雪白的奶羊和2匹黄骠马(1匹会飞,另1匹不会飞)。一天,小耳雪白羊生下1只铁青的羔子。老人把安装在羊包中,放在一棵大的树旁,准备当作祭品祭天。不料,天上的渡鸦飞来,把铁青小羊的眼睛掏瞎了。艾勒老人动火了,便骑上那匹会飞的黄骠马追上去,把江鸦的眼睛挖了。
  这个可惹恼了玉皇大帝:“哼,竟敢把我的渡鸦眼睛挖了!”于是,先差下2只狼来,去吃艾勒老人那匹会飞的黄骠马。接着又差下2条龙,要轰艾勒老人。最后又打发2个小鬼去害艾勒老人。结果,狼被剥了皮、龙被剁了尾巴、小鬼被烫烂了脸。玉皇大帝被惹得怒火冲天,又无可奈何,于是又差下1个书童、察探艾勒老人的本领。不曾想,书童下界,只见布伦山丛林茂密,古树参天,一条弯弯的吞河,湍湍南流,晶莹碧透,凫凫成群;岸边碧草如茵,天光山影。不觉陶然欲醉,竟流边忘返了。玉皇大帝见书童久去未归,就差下1员猴将下界洞察,猴将来到林中一看,鲜果满山遍野,吃着吃着也无心返归了。玉皇大帝怒火未消,最后又派使臣传艾勒老人到玉帝宫中问罪。结果,艾勒老人据理力辩,罪责渡鸦,使玉帝无言以对,只好将艾勒老人放了回来。后来听说,书童和猴将再没有返天宫,1个在金山屯火车站对面的北沟变成石头人了;1个在卧龙河与丰丽路口处变做了石猴。这就是金山屯石人沟、石猴沟的来历。
  卧龙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境内昆仑山一带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有一条硕大无比的巨龙踞守在这里,主持水族的天下。
  有一天,忽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只见一道金光,一声第啸,海水干涸了,四周的大地便渐渐隆起,把巨龙包围起来。于是巨龙就变成了一座山脉--昆仑山。
  昆仑山的主峰叫金山,山下有个白山湖,四周草木掩映,鲜花锦簇,百鸟云集,獐鹿鸣跃,山涧瀑布,如白练临空,银河倒倾,遗失落湖中,蔚为壮观。山民常至湖畔沐浴、歇息或席地而坐,以歌相对,甚为惬意,真如蓬莱、瑶池极乐世界。
  不久,玉皇大帝得知此处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为确保永世昌盛,遂遣下一业龙,一业龟,分别驻住湖的东、西两面。业龙管风,业龟管雨。从此,年年风调雨顺,林茂山俊、万物俱兴。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白山湖渐渐干涸了,长出一片片低矮林,平平坦坦。业龙、业龟亦变成了昆仑山另一支脉,龙头就是今天的机运后山,龙尾在今天的老白山;业龟便是今天的横山。它仍凭借往昔的神威,镇守着西南部和东北部看管这一带的森林,以保资源免遭灾害。
  棒槌峰的传说
  想传在汉王莽篡位的那个年代,颖川郡有一对姓花的年轻夫妇,为避兵乱,千里迢迢,来了秽貊地,定居于阿尔金山下。转眼就是8年,夫妇有了2个男孩,大的叫花芳金,二的叫花芳索。
  一天快中午时,小芳索的爸爸和哥哥在地里干活,他回家去告诉妈妈早点送饭来。路上,忽然遇到1只大灰狼在撵1只小白兔。他随手拣起1块石头砸在大灰狼的鼻子上,把狼打跑了。小白兔却返回来栏住小芳索。捧起1个小棒槌,开口说起话来。让小芳索用这只小棒槌,去取他喜欢的东西。接着,把小芳索引导到一个山头,要小芳索用棒槌敲3下。只见石头向旁边闪天了1个门,露出1个山洞。白兔说:“这是宝库,你出来时再用棒槌敲3下,石头门就会自动关上。以后还可以再来。”说完,白兔不见了。小芳索走进洞里,通过一段甬道,发现里面珍藏着一堆一堆的金银珠宝,闪闪发光。小芳索对这些宝贝不感兴趣。他正要离开,忽然看见一个小玩艺儿:1头牛和1张犁。觉得挺好玩的,便拣了起来,放在肚兜里。不料走出洞口,那件小玩艺儿,突然落地,刹时就变成了真牛真犁了。从此,小芳索家时就有牛耕地了。全家人都很高兴,在晚饭后坐在湖边柳树下,一遍又一遍地听小芳索讲述获宝的经过。
  不料,隔墙有耳,这件事被隔壁的老财主朱老八听见了。这天,老财产趁着小芳索全家下地干活的时修,偷走了小棒槌,迫不急待地来到山头那块大石头前,敲开了石门。朱老八爱财心切,一见到成堆的金银财宝,乐的边嘴也闭不上了。他急忙往怀里揣,小棒槌落地也没顾得上拣。这时,小白兔走过来棒起小棒槌向大山敲3下,石门慢慢地合上了,朱老八赶忙往外跑,正好身子被石头挤在逢里,光露出个秀脑袋。
  后人管此处叫棒槌峰,亦称金山屯西山峰顶。各方游客到此常着峰顶这个秀脑袋石头,鄙视地说:“看你还贪不贪财啦!”。
  古泉的传说
  传说,古时候有个国王叫洛蒂里。他在宫庭中举办60岁寿庆大宴,文武百官前来庆贺,他说:“朕欲求长生不老之方,如有献出良方者,就封为八千岁,若献不出,便重打五十大板,发配凉州。”这可苦了这帮朝中大臣了,一个个唉声叹气,面面相觑,只好等待发落了。这时,一位叫滚独轮车鲁钵的面政官灵机一动,机智地启奏日:“大王在上,奴才有一计策。”国王日:“快快讲来。”滚鲁钵接着说:“我昨晚南柯一梦,遇见一位长者告诉我说,假如能劝说大王号令天下,勤朝政,省刑法,薄税赋,令天下人得以休养生息,人人为你祝福,你就能寿比南山不老松。”国一欣然准奏。滚鲁钵又说:“大王如能斋戒3天,轻装独往谒见那位长者,还可面授天机。长者就住在京东南222里的古庄寨,号名古北老人”。国王亦欣然应允。第三天,国王果真骑马启程前往,寻见那位长者,长途骑马走得十分干渴,正好遇见一位山里的打柴长者,便询问找水喝。长者向他问明了来由,便指着山腰的一棵大枫树说:“树下有口古泉”。大王喝了古泉水,顿觉心旷神怡,好象年轻了许多。便问长者尊姓大名,长者说“吾乃古北老人,家住古庄寨。”大王没想到他要寻的人就在眼前,分外高兴。长者问道:“我让大臣送给你的梦晓得了吗?”大王连声说:“晓得晓得!我已号令天下人照此做了。”长者说:“那就是了!”说完就不见了。大王当时惊吊了。这莫不是遇仙了吗。从此,大王似乎有所醒悟,便弃位出家为僧。在古泉的西山下造屋修行至老。后人又称此山叫遇仙岭。传说,遇仙岭的古泉就在今横山境内,长饮此泉水,能医治多种疾病,还有返老还童之效。当年抗联战士,行军打仗路过此地,还饮用过古泉的水呢。后来,随着自然变化,古泉在哪里,至今还没有寻到。
  无量峰上仙神洞
  传说,东园村与西林区交界处的一座青山,原叫无量山,峰顶叫无量峰。在峰顶的巨岩上,又有名为玉皇蘑的一棵松树。高不及3米,而躯干粗大,两人合抱不拢。树冠华张,枝丫粗壮伸出丈余,形如一个大蘑茹,传说,此树已生长万余年了。听人讲,这一棵树下,还有奇特的石洞、石窟、石鸟、石马、石花、石草等奇异之物。相传有人来到树下,某些石兽还会发出声音,蠕运而来。
  很久以前,有位狐仙就住在无量峰顶的石窟中,它修行炼丹9千年,法术高深,变化莫测,时常到四方云游,为民间劳苦大众施药治病,只要心诚讨药,药到病除,不仅能起死回生,而县能返老还童。因此,无量峰上香火终年不断,人们祈祷狐仙保佑全家平安。传说,无量峰的松叶、细土、山峰下的涓涓溪流,教能成为灵丹妙药。时至1978年春,狐仙讨药,还名噪一时,不少远方人慕名而来。又说,近年来,狐仙又到外地云游去了。
  “点将台”的传说
  大丰河三号闸下3里许,河水湍急,乱礁簇集,其中,有一巨大的四方形石头,宛如一尊平台,立于右崖,被人们称为“点将台”。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四海水族,横行天下。东海龙王的十二太子吒海,为了寻欢作乐,高动龟兵蟹将,拥集大丰河这个地方设台点将,要水漫金山。此事被玉皇大帝获悉,便派遣呼风唤雨大雷公前来镇压,活捉龟兵蟹将的头领,用铁链子囚禁于点将台前的黑潭中,吒海也被带回龙宫,由东海龙王发落。后来,只留下了巨石点将台,一帮龟兵蟹将全在点将台前变成了水中的若干礁石。
  大荒沟激战日伪讨伐队
  1938年春,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指战员在戴鸿滨、李兆麟的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一连串军事上的胜利,壮大了军威,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鼓舞了爱国各阶层人士抗日救国的决心。
  六军的抗联活动,吓得日伪三江省日本占领导军心惊肉跳,终日惶恐不安。伪三江省日军长官尼丸三太郎恼羞成怒,与伪省长共同下达讨伐代表命令,发誓在3个月内消灭三江平原及小兴安岭的所有抗联力量。当即,纠集汤原县山林警察队100多人、仍兰县日伪军100多人,铁力、庆安日伪军、山林警察队300多人,又从鹤网、鹤立、萝北等地调动日军300多人,组成一支800多人的联合纵队,由佳木斯守备司长狼宅大佐为总指挥,兵分3路,向岔巴气(即大荒沟)包围过来,妄图一举摧毁老白山抗联密营基地江北指挥中心--下江总部。
  六军军长戴鸿滨,政治部主任李兆麟接到情报后,便召开各师、团干部紧急会议,做了反讨伐的战斗部署。随即命令第一支队李松江、第二支队郑延丰各率领100多名抗联战士分头向桃山、浩良河进发,阻击铁力、庆安和汤原的2路敌人。六军军长戴鸿滨与支队长宫强共同带领123人的抗联队伍,埋伏在大荒沟(离白山40里的荒草沟一带)一个长约10公里、宽1里,两侧皆为悬崖陡壁的山谷中。截击松鹤铁路的路基方向的第三路敌人。这天下午2时许,日军指挥官狼宅骑马挎刀,带领第三路日伪军经由松鹤铁路,耀武握手威翻山越岭而来,长蛇般的日伪军队,前有关兵,打着膏药旗,后有重机枪及轻机枪和小炮等武器,渐渐进入伏击圈内。抗联六军军长戴鸿滨及支队长宫强看准了时机,一声令下,“打,狠狠的打!”一百多支枪一齐开火,顿时,伪军乱作一团,盲目地开枪还击。六军战士凭借有利山形,居高临下,瞄准射击,猛投手榴弹,经地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日伪军人仰马翻支持不住了,他们的重机枪、轻机枪已失去作用,小炮胡乱发射,炮弹落到山后去了。此时,狼宅大佐在马屁股后面的雪地里,身披军大衣、挥动指挥刀,声嘶力竟地狂喊:“亚斯玛哩!亚斯玛哩!”在岭上的戴军长和宫强看得十分清楚,调动机枪手于青才,向卧在马后的军官射击。于青才发了二个点射,只见狼宅大佐中了弹,连马带人伸了伸腿,就送命了。这时,戴军长发出冲锋口令,全体指战员冲下山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杀声震天,刺刀见细。日伪军死伤过半,有的躲在倒木底下打哆嗦,有的钻进空树洞,不敢露头。只剩下四五十人从原路仓惶回跑。经过搜捕和追击,消灭200多敌人。宫强又带领一部分战士乘胜追击30多里,撵到东二沟(现丰林林场处),消灭了部分逃敌,方率部回师。
  这场激战,消灭了日伪前沿总指挥狼宅大佐以下230多名敌人,缴获敌人枪支弹药等战利品几百件,棱中重机枪12挺,小炮4门,战马18匹,物资给养4马车,不久,消息传来,第一支队、第二支队亦击溃另外两路敌人,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抗联战士返回营地,在军部召开了庆功大会。
  在荒沟歼敌大捷,震惊了三江省日伪军守备总部。《三江日报》、《同江日报》刊登了“狼宅大佐为帝国殉难捐躯”的消息。日本人为纪念死去的狼宅大佐,将打仗的地点叫做久宅沟。
  梨树沟的传说
  1942年秋季,汤林线铁路已修到南岔以北55公里处,常有日伪军火列车经过岔巴气运输军火和给养。当时,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的弹药、粮食紧张起来。于是军部决定派出一支20余人的小分承,由李松江带队从白山密营出发,到岔巴气截车搞粮食和军火。这支小队隐蔽在西山(今电视山)细细察敌情。下一会儿,果然见到一个火车头带一节闷罐车箱慢慢开过来。抗联小队如猛虎下山,一齐跃上车头,命令司机停车。“砰!砰!”几枪,就把8个压车的日本鬼子兵送上了西天,小分队砸开闷罐车箱,卸下车箱里10袋面粉和一筐筐的梨和苹果,搬进丛林,然后转运至密基地。在途经三十八沟时,战士们边走边吃梨,沿路扔下了梨核。以后,这山沟里生长出许多的梨树,结出许多又大又圆,香甜可口的山梨来。所以后人就把三十八沟称为梨树沟。至今许多进山采梨的人都说,这梨是抗联播下的种子。
  二、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出现在林业生产手工作业的年代。在归楞、装车、流送中由领导人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结合生产劳动场面,触景生情编填词句,一人领导,群体呼应,答合接对,以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汇集力量。领号人的声音高亢嘹亮,接号语调浑园雄壮。劳动号子不仅是林业工人劳动生产的伴侣,也是他们战天斗地的心声。区(局)流行的劳动号子主要有4种,即哈腰挂(即抬磨骨头)号子、拽大绳号子、水运流送号子和瓦杠号子。现将常用的劳动号子收集摘录如下。
  哈腰挂号子
  (号头)(接号)
  哈腰挂那么,嘿!
  持上钩吧,嘿!
  哟咳,嘿!
  哟咳,嘿!
  挺起腰来,挺腰,挺腰
  哟咳,嘿!
  哟咳,嘿!
  往前走哇,走走走,走走,
  前边个拉着,嘿!
  后边个拉着,嘿!!
  前拉后催,哈哈哈哈,
  哟咳,嘿!
  这就到了,嘿!
  哈腰撩下来,嘿!嘿!来。
  拽大绳号子(辽东号)(缓慢)
  (号头)(接号)
  喂乌---喔!
  把绳子拎起来啦,呵!
  绳子等紧撩,呵约!
  拽上一把劲,呵哟!
  一把又一把,呵哟!
  大头要小点劲,呵哟!
  小头猛住劲拽,呵哟!
  齐劲闷住啦撩,呵哟!
  快捣上几把子,呵哟!
  这就撂下了。呵!来!
  拽大绳号子(新林区号子)(慢速)
  (号头)(接号)
  乌呵....一齐拽,来潦!
  呵乌....一齐拽,来潦!
  喔哈....打好眼,来潦!
  小头啊,闷住劲,来潦!
  小头啊,猛劲拽,来潦!
  噢啊,一齐来,来潦!
  (快速号)
  一,二,上来了!
  一,二,上来了!
  使劲拽,上来了!
  猛劲拽,上来了!
  大头猛住劲,上来了!
  小头挥一把,上来了!
  哥们几个哇,上来了!
  把它捞上来,上来了!
  把大绳拽出来,好咧!
  水运流送号子(中速)
  喔!一齐围上来,呵喔来呀!
  压角子搭上钩,呵喔来呀!
  齐心使劲啊,呵喔来呀!
  拽起拽过啦来!呵喔来也!
  龙头水过来啦,呵喔来呀!
  抓紧流送啊,呵喔来呀!
  一根一根赶走它,呵喔来呀!
  羊群大帮啦,呵喔来呀!
  乖乖地跟走啦,呵喔来呀!
  这么干就铆劲啦,呵喔来呀!
  拽就拽过啦来!呵喔来也!
  瓦杠号子
  啊!来了个周啊也,潦!
  这就上来了,潦!
  一个劲地周啊,潦!
  三翻翻地周啊,潦!
  小头大劲翻啊,潦!
  一齐使个劲啦,潦!
  这就到来罗,好来!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