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竞技体育

第四节竞技体育


  一、球类
  (一)篮球
  建局初始有开展,以后逐年活跃。1957年8月,闫向君、那秀芬(女)、李竹筠(女)被选拔为黑龙江省森工系统男、女篮球队队员并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林业运动会。1959年至1965年,每年教组织篮球比赛。1964年以后在伊春市历次职工篮球比赛中,区(局)职工男队一直名列前茅,被称为市男篮四大台柱之一。1971年以后,林业局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兄弟单位开展邀请赛和慰问赛。区(局)男、女职工篮球队一度在伊春市内以及鹤网、肇东、呼兰、双城等市、县享有名望。主力队员有杜国海、张士雨、李英、许永军、张永泽和林桂英(女)、张晓波(女)等。
  1974年以后,区(局)每年开展等级联赛1次。联赛中,成绩突出的有贮木加工厂,基建工程处(后为建筑工程公司)和汽运队男、女篮球队。(见附图)
  (二)排球
  1954年,以沈启愚为首的森工局排球队较有名望。1971年,第一中学教师罗向东和第三小学教师周乃勤培训的2支青少年排球队,多次参加市级比赛。随后这些青少年排球队员际续充实到区(局)排球队,使区(局)排球队在伊春市成年组比赛中,多次排列榜首。方金山、黄志杰、胡忠国、贾淑华(女)为区(局)男、女排球队的骨干队员。1978年后,区(局)每年举办一届排球联赛。成绩较好的有机修厂、育林森林经营所、汽运队、人造板厂和区机关等单位。(见附图)
  (三)足球
  建局后就有足球开展,但没有篮球活动普遍。如遇比赛,常常临时抽调人员,短期训练、匆忙应战。1959年曾获伊春市少年足球比赛第一名;1972年和1974年,区足球队获得过市级比赛的第2名和第4名。
  (四)乒乓球
  建局后,乒乓球活动颇为盛行。局机关以及多数单位建有简易乒乓球室,爱好此项活动的职工经常利用生产、工作之余自动练习。局团委和工会不时组织经赛。比较突出的运动嘣张树云、孙儒昌、陈春雨、郭丕洲和王文超等。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冷落。1978年后,乒乓球列入区(局)竞赛计划,每年举行1次比赛。区机关在团体赛中成绩突出。汽运队王富有在男子单打竞赛中连续4届获冠军。
  1972年至1973年,区二小学校教员李喜成、张景春在学校组织起男、女少年乒乓球队。队员年龄在8至13岁之间,由于训练刻苦,坚持不懈,水平提高很快,在伊春市少年乒乓球比赛中一直取得较好成绩。该校一度被伊春市体委列为市少年乒乓球运动基点校之一。从而,为推动区(局)乒乓球运动开展,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见附图)
  二、冰雪类
  区(局)山水连相连,气候寒冷,具有冰上运动的良好自然条件。1954年至1956年,速滑和冰球相继兴起。当时比较有名的冰球运动员有衙卫任立本、马贵山和守门员王连君。马贵山还获得过伊春市速滑比赛10000米冠军。1963年,局冰球队在伊春市职工运动会比赛中,曾获第一名。从1958年,滑雪活动也小有开展。1962年后,因爱好者较少而停止。1964年,冰球运动员赵昌洙、梁中日从松花江队转业回区(局),使区冰球队如虎添翼,无敌于伊春地区。此后,赵昌洙又培训出1批青少年冰球运动员,很快打入省、市赛场。1971年至1974年,6次蝉连伊春市少年冰球比赛冠军。1972年,代表伊春市出赛,获黑龙江省少年冰球比赛第6名。此期,“冰球之乡”佳誉传遍小兴安岭林海。1981年后,随着伊春市冰球的不景气,区(局)冰球活动逐渐冷落。后在1983年,区少年冰球队仅代表伊春市少年队参加黑龙江省少年冰球比赛1次。然则,青少年速滑运动却迅速普及。1981年为响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的号召,区(局)投资4万元,为各学校购置冰上活动器材。是年,浇冻人工冰场9个,整修天然冰场12个,购置滑冰刀978付。上冰深重4500余人,占学生总数的45%。到1985年,区(局)连续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伊春市“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先进单位。1984年,区第三小学被确定为黑龙江省冰上活动基点校,区第一小学确定为伊春市冰上活动基点校。
  三、棋类
  建局后,就有棋类活动开展。其中,以中国象棋的爱好者居多。1976年,将棋类列入区(局)比赛项目。1980年以后,每年举行1次象棋比赛。由于比赛的推动,围棋和国际象棋的爱好者逐年增多,对弈水平也有提高。1980年,吴云阁获伊春市退休职工中国象棋比赛第3名。1983年,张建平、张永海夺得伊春市国际象棋比赛团体总分第2名,个人分别获得第3名、第4名。他们还代表伊春市参加了当年的黑龙江省级职工余棋类比赛。(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