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医疗队伍及设备
第三节医疗队伍及设备
一、医疗队伍
1952年建局后,经部队转业、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医疗队伍形成较快,到年末达18人,其中医师、医士、扩士各1人,护理员和代医7人,学员6人。翌年又有体体行医人员开办诊所,1956年医疗队伍发展到91人,(包括个体医务人员9人,后变集体性质),其中医师7人,药技师1人,医士10人,护士28人,助产士3人,药剂员3人,检验员2人,助产员2人,代医9人,代护8人,学员9人。
从1957年开始,通过社会招工,集中培训,中医带徒和选送外地学习,培养医师2人,医士7人,护士16人,药技师2人。1963年,医疗队伍扩大至115人,其中医师7人,药技师1人,医士26人,护士29人,助产士4人,药技士3人,检验士2人,代医11人,学员23人。在人员总数中,有大专学历的7人。
1966年文化大革开始后,部分医务人员被强加“走白专道路”、“反动权威”等罪名,进行揪斗、下放劳动,医疗队伍被削弱。1976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全会以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提高医务人员生活待遇,在搞好代培的基础上,还鼓励自学成才,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使医疗队伍得到恢复和发展壮大。到1985年,全区(局)医务人员达227人(包括集体医务人员10人,个体医务人员4人),其中副主任(主治)医师1人,主治医师8人,医师16人(含中医师5人),护士师2人,医士30人,护士68人,医技士12人,检验士4人,麻醉士2人,助产士2人,中医士6人,技士5人,护理员5人,药剂员3人,检验员4人,放射员3人,助产员5人,中医代徒5人、代医35人,代护7人,学员4人。在人员总数中,有大专学历的11人,占5%;中专学历的63人,占28%;招工培训和自学成才的73,占32%。(见附图)(见附图)(见附图)
二、医疗设备
1953年,在区(局)医疗设备中,仅配置显微镜1台,其余均为注射器、止血钳、急救箱等简单医疗器械。
1963年至1976年,经上有部门拨款和自筹资金购买,增置分析天平、200毫安X光机、高压灭菌柜、心电图机、超短波电疗设备2台,增显微镜2台,救护汽车1辆,电冰箱2台。
1978年以后,又增麻醉机、超声波诊断仪、心电图机、蒸气消毒柜、心脏去颤起博器、综合产床、721分光光度计、电光分析天平、油电两用恒温培养箱、电热干燥箱、生物显微镜、双目显微镜、高压锅等各1台,无影灯2台,电冰箱3台,到1985年,拥有各类医疗设备34台。(见附图)(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