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卫生防疫
第六节卫生防疫
1954年,成立森工局防疫队,隶属局卫生科领导,编制5人,主管森林脑炎防治、天花疫苗接种工作。1956年,精简机构时,防疫队被取消,由区(局)职工医院兼管卫生防疫,增加了伤寒疫苗接种项目。1965年,成立防疫组,隶属区(局)广卫生科领导,编制3人(医士2人、代医1人)。翌年,开展了9种生物疫苗的预防接种,并建立了防疫档制度。1969年5月,防疫组变为区防疫站,编制5人。1972年,黑龙江省防疫站为其投资3000元,添置了电冰箱、保温箱、显微镜和玻璃仪器。1981年至1983年,开展了接种犬病疫苗和从事有毒害工作职工的保健工作。1985年,区防疫站编制13人,有医师3人,医士3人,护士3人,代医3人,管理员1人。下设检验组,卫生组,防疫组。房舍面积达70平方米。配备显微镜、超声波机、心机机、电光分析天平、高压消毒器、72型光电分度计各1台,电冰箱和恒温箱各2各,基本满足了工作需要。
一、传染病防治
(一)痢疾
痢疾是区(局)年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传染病,夏季尤烈。据统计,从1952年建局以来,年均发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34%。1972年,区防疫站一方面采取传单、广播宣传等形式,进行痢疾预防教育,传授预防方法;一方面为区内45370人投服稀碘液,实行防治。娄年,将痢疾发病率近代制在千分之3。1982年夏,是建局以来痢疾发病人数最多的年分,患者高达295人。发病率占总人口的0.6%。此种情况下,区防疫站从加强饮食服务行业的管理入手,发动群众开展灭蚊蝇活动,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同时,区(局)职工医院组织人力、物力、抢时间治疗,使治愈率达100%,此后,常年坚持食品卫生管理教育,把住病从口入关,使痢疾发病率逐年下降。1985年,痢疾发病率降到0.25%。
(二)伤寒
1962年,区(局)伤寒病流行。患重伤寒的有27人,其中死亡1人。为防治伤寒病继续发生、蔓延,区(局)职工医院当年组织接种伤寒疫苗1150人,基本控制了疾病的传染和流行范围。从后,经过多年的预防接种,到1979年,伤寒病的发病率下降为零。
(三)结核
1963年,区(局)职工医院开展预防结核病的疫苗接种,当年接种卡介苗1262人。1980年,区(局)职工医院成立结核病防科,在结核病普查中,受查18312人次,普查率为93%;查出活动性结核病人95人,均给予投药治疗。同时区防疫站对7周岁以上的949人进行了卡介苗接种。此后,至1985年又开展了3次普查,受查总数达26777人次,普查率为96%;查出结核病患者582人,并及时给予治疗。至此,区(局)成为黑龙江省普查结核病工作完成得最早最性的单位,1983年至1984年,连续两年获得黑龙江省林业总局“结核病防治先进单位”的称号,并由黑龙江省林业总局颁发奖金800元。1980年至1985年,连续6年获伊春市结核病防治先进单位的称号。
二、地方病防治
(一)森林脑炎
森林脑炎是由山野林木中寄生的中毒蜱叮咬而引起的一种疾病。重者可丧生,轻者多成残疾,对林业一线工人的身体健康威胁十分严重。1956,由区(局)职工医院向占职工总数37.8%的一线林业职工进行第一次“森脑”疫菌接种。1963年3月29日,林业局专门召开了“森脑”防治会议,总结和研究了森林脑炎防治的经验教训,确定了防止中毒蜱叮咬的具体办法:第一,为一线林业职工发放三紧衣3650套;第二、接种“森脑”疫苗,共接种930人。由于防治及时,基本控制了林业一线职工森林脑炎发病率。自建局以来,在1965年、1974年和1982年共发生4例森林脑炎患者,其中有死亡1例。
(二)肺吸虫
1972年7月,伊春市首次发现1例肺吸虫病患者,引起了医疗界的重视,黑龙江省防疫站组织了1个4人调查组,由少防疫治站寄生虫科主任牛光厚带队,赶赴区(局)开展调查工作。在区防疫站和职工医院的配合下,历时2年,普查2万余人。查出肺吸虫病患者3人,疑似肺吸虫患者13000人。对肺吸虫患者及颖似肺吸虫患者,均服用硫酸甙本分进行防治。肺吸虫患者,经治疗皆尽痊愈。在普查防治的同时,区防疫站还在职工群众中进行禁食蝼蛄(河里一种水生物,体上有肺吸虫寄生菌)的宣传教育,切断了蝼蛄传播肺吸病这一媒介。
到1974年,区防疫站被黑龙江省防疫站授予“肺吸虫病防治先进单位”的称号并在伊春地区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三)地甲病
即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是区(局)分布范围较广的一种内分泌疾病。1979年,区防疫站的5名人员与区(局)职工医院的5名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在27325名职工群众中进行1次普查,普查率达99.1%。查出地甲病患者11010人,生理性增大者13278人。共投药治疗10491人。翌年,在继续投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碘管改水、口服碘化钾片、碘油胶丸、碘油注射和食品中参碘等防治措施,增强了地甲虫病治效果。1981年,区(局)获黑龙江省防治地甲病先进单位称号。1982年至1985年,以控制新患为重点,进行1次全区范围的地甲病普查和3次中、小学生地甲病普查,共普查48883人次,查出患者12082人,有中、小学9843人。均给予投药治疗。使全区地甲病发病率下降46.7%,新发病基本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