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爱国卫生

第八节爱国卫生


  1953年,由局防疫队主抓爱国卫生活动。翌年,成立森工局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员10人。开始于春秋两季以运动形式,组织职工群众清扫积雪、垃圾,搞环境卫生。1956年5月,为防止朝鲜战场细菌战遗留下来的细菌蔓延,开展了以除“四害”(老鼠、苍蝇、蚊子、麻雀)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是年,消灭老鼠1076只,麻淮394史(蚊、蝇无统计)。同年建立专业卫生队,编制20人,隶属大丰镇领导,负责清扫居民区街道和而所。从此,爱国卫生工作从运动型开始向群众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除“四害”讲卫生联防指挥部,全民动员,老幼齐参加,全年消灭麻雀1394只,雀蛋93个,老鼠1113只,堵鼠洞64个,疏通排水沟2142米,挖蚊、蝇幼蛹14.5公斤,清理垃级1364车,(合528.7吨)。此后,除“四害”逐步变为群众自觉行动。1963年发现麻雀不属“四害”之一,遂将“四害”内容改为老鼠、苍蝇、蚊子、臭虫。
  1961年,局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制定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了“两管、五改、五有”的爱国卫生管理措施,两管:即管水、管粪;五改:改水井、改厕所、改炉灶、改畜圈、改环境;五有:即猪羊有圈、牛马有棚、鸡鸭有架、人有厕所、户有灰仓。要求井台必须高于地面,30平方米内无脏水沟,无厕所。家庭、单位必须建立卫生箱。至1963年,共发动1500人,调动汽车2台,其它车辆24台,清除垃圾27600吨,给修厕所86个,水井67眼,建立卫生箱1200个。
  1964年,采取群众性与专业人员齐抓共管的方式,划分卫生工域,分片包干,定期清扫垃圾、定期检查。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后,改群众性的爱国卫生工作为突击性的运动,每年进行2至3次。
  1977年以后,逐步恢复了群众性与专业人员相结合的方式,爱国卫生工作逐步转向稳定。同时加强最美化、绿化、净化环境的工作。1979年,调整区(局)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机构,成员增至15人,此后,爱国卫生工作有了较大的加强。
  1985年,专业卫生队发展到76人,配备手扶式四轮车8台,清批机具向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转化。此期(1979至1985年),年平均清除垃圾2554吨,挖排水沟1856米,拉运铺路垫道砂石900立方米,修整路面3.3平方公里,使区(局)的卫生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