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时令节日

第二十四编 社会生活

第一章风俗

第一节时令节日


  一、春节
  农历腊月三十(或小尽二十九)夜为除夕,正月初一为春节,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白天,家家户户张贴对联、年画,室内外布置一新;晚上挂灯笼,午夜燃放鞭炮,吃饺子,菜肴最讲究丰盛,称“年饭”。初一至初三,亲友走访拜年,互祝福寿吉祥。并有身歌上街,人们尽情欢乐,禁忌不快,以图新春伊始诸事如意。回族、朝鲜族无张贴春联和燃放鞭炮的习俗。
  过去,汉族、满族人家过春节礼俗繁杂,且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如“祭祖”、“接财神”、“发纸”等。近几年,把过餍节当作家人团聚、辞旧迎新的一种有意义的活动。除夕夜,多数人家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直到深夜。初一以后,除走访亲友而外,机关、工厂、学校亦组织团拜、联欢活动,恭贺新春佳节。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挂灯笼,吃元宵。晚上,文化部门统一组织秧歌、灯会、冰展,节日气氛尤为热烈。有的人家往坟地送灯祭祖,或在道路、河中、井旁“撒路灯”。还有人到河中“滚冰”,说是能求得洁净、安康。
  三、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象征“龙”已开始行动,新的一年工作开始了。汉族人家习惯在这天吃猪头肉,男人愿在当日去理发,称“剃龙头”;有的还喜欢用彩色布条和秫秸,为儿童穿扎、佩带“龙尾”,以兆吉祥。还有人炒食黄豆,称之“炒虫瓜”,说是一年庄稼不招虫害。
  四、清明节
  亦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乃缅怀先人祭祖扫墓之日。因“清明”正值林区春季防火期,上坟时已将过去的烧纸钱改为添坟土、扫墓等方式。
  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亦称端阳节。传说为纪念古代诗人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日 出前,人们纷纷涌向河边、野外,用河水、露珠洗脸,把采集的艾蒿和叠好的彩纸葫芦悬挂门边。不少人家吃粽子、鸡蛋。有的人家还为儿童系扎“五彩丝线”,意在避灾驱邪。
  六、仲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仲秋节。人们把这一天看作团圆的象征。多在这一天吃月饼、吃团圆饭。当晚,有的还有户外和庭院月光下摆设月饼、瓜果、点心,称为“圆月”,以庆丰收,祝愿美满幸福。
  除上述传统时令节日外,建局后陆续增添了许多新节日,如元旦,“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七.一”党的诞辰,“八.一”建军节和“十.一”国庆节等。近年,又增加了“植树节”和“教师节”等节日。节日期间,由机关、团体举行各种集会或开展有意义的纪念活动和文体活动。其中,“元旦”,“五.一”,“十.一”和春节为法定节日,全民欢度,范围较广,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