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编纂始末

编纂始末


  编纂社会主义新地方志,是一项重大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非合众力不能成功。《金山屯区(林业局)志》之所以成书,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的重视,有关部门的配合,兄弟区(局)的帮助,专家学者的指教、广大群众的支持。
  1983年6月22日,中共金山屯区委、区人民政府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编史修志”的文件精神,根据中共伊春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具体部署,成立金山屯区(局)志编审委员会,区长王生林作主任委员,而人员、经费等筹措无及,始终没能开展工作。1984年8月30日召开第一次区志编审委员会会议,调整了区志编审委员会机构,党委副书记郭无奎任主任委员,武道伦任区(局)志办公室副主任。按伊春市志办下发文件,确定了区(局)志编目(共19编,278章,221节),下达了由各单位和部门负责人牵头的编写计划。从此,陆续充实人员,购置办公用品,进入了业务增训,资料征集,试写汇编队段。1985年末,科技科、物资供应科、丰沟森林经营所和丰林、白山林场、贮木加工厂等30多个单位,先后编写出150尤字的志书资料稿汇编。区(局)志办公室人员,分头到省、市、管理局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区档案科查阅档安13000卷,利用区档案11400多卷;还利用书报杂志,搜集各种资料7000多万字,照片80多幅。同时,向原在区(局)工作过的老干部发出100多封约稿信,征集了部分老干部回忆录。1986年以后,转入区(局)志编写阶段。1987年调整区志编审委员会成员,局长仲维波任主任委员,副局长冯国权任副主任委员。武道伦任区(局)志办公室主任。1988年增任杜永春为副主任。此期,编撰出了《大事记》、《自然地理》、《建置》初稿和《基本建设》部分章节。同时,调整了区(局)志编目,定为24编、81章、305节。随后,区(局)志办公室设编辑室,编写人员实行编目承包,分工合作,分头撰写,编写一部分,审定一部分。由于资料不足,很多编目边微型文件资料边撰写,进展比较缓慢。至1990年9月,先后完成《营林生产》、《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党政群团》、《交通邮电》、《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和《附录》等初稿10余篇,60余万字。是年10月,在部分人员转出,资料越发不足的情况下,白天调查,夜晚加班拟稿,到年末,在全面完成编写初稿任务后,开始总纂,又调整,改写了部分编目,定稿100万字,分别交付区审。同时,第4次调整区(局)志编审委员会,区党委书记杨志杰任副主任委员。杜永春任区志办副主任;赵傲松,蒋明阶任责任编辑。1991年,增设常务副区长徐青松为区(局)志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区(局)志办公室人员继续征求各部门意见。对初稿全面核实推敲,加工润色,进行技术处理,最后定稿97万字。经过区(局)志编审委员会审定后,于5月17日,伊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侯保年、姜海英对志稿进行审订。6月12日,伊春市志方志编纂委员会正式行文批复,同意交付印刷出版。1991年10月至1992年10月,省地方志办公室出版发行处副编审孟庆恩、编辑秦秀生、秘书处副处长娄福恩,又进行了最后校定。
  在志书编纂过程中,曾得到过伊春市志办、省志办,森工总局志办及档案馆,汤原、佳木斯、鹤岗、齐齐哈尔、爱辉、长春、大连、大兴安岭、北京等地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的热情支持。曾得到过刘恒心、赵永录、颜广盛、王生林、解世昌、郭元奎、仲维波、庄继海、冯国权、郑泽民、周喜和、陈克、高志民、门积岳、赵桂林、项元杰,张源、向广、赵守昌、刘俊霞、王晓波、马跃忠、马海臣、班宏伟、刘淑芳等同志的帮助和鼓励;曾得到过孙钊、张俊林、杨清河、宋益和、侯保年、冯钟山、陈宝库、韩明柱、李国祥、李忠政等专家、学者的热心指教。同时,全市40多个区(局)单位的同行们先后来区(局)传经送宝,交流探讨地方志的编写方法,不断给以鼓励。在此,对于一切给予支持和鼓励、指教、帮助的领导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区(局)志即将完稿之际,区(局)志办公室编辑成诗春不幸患病逝世,颇值怀念。
  金山屯区(局)志问世了。但是由于编撰者水平有限,加之历史条件限制,书中疏漏和缺点在所难免,衷心地期待着读者和行家们给予指正。
                 金山屯区(局)志编审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