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建设兴盛时期,我们更有责任编写出一部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新方志。市委、市政府从1980年起,组织专门机构,抽调各方人才,开始了这一宏大的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十余年来,广大修志工作者深入调查,认真考证,潜心研究,伏案疾书,终使这部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巨著胜利完成。这确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
  《牡丹江市志》运用大量翔实的资料,秉笔直书了本市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曲折历程。其中包括古往今来的天文地理,各行各业的发展沿革,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志士仁人的不朽业绩,以及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史实。这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它为我们展现了家乡人民本世纪以来不屈不挠奋力拼搏的历史画卷。全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融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地方性于一体。可以说,《牡丹江市志》是各级干部增加政治远见,实行科学决策的资治通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乡土教材,是各界人士察古通今的资料宝库。
  牡丹江市是1937年建立的年轻城市。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出于战略和掠夺东北资源的需要,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使本地经济出现畸型发展。解放前夕,日本侵略者对市内工商企业和基础设施进行疯狂破坏,致使全市经济陷入瘫痪状态。
  解放以后,全市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重建家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运动。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辛努力,特别是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牡丹江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以轻纺、化工、机械、建材等工业为主,电力、电子、木材、食品等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城市,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牡丹江市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又是黑龙江省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储量丰富的自然资源,实力雄厚的经济基础,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得天独厚的边境口岸,为沿边开放经济腾飞提供了优越条件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只要我们认认真真总结过去,扎扎实实开拓未来,就能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富庶文明的现代化城市。让我们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辉煌灿烂的明天,在第二部《牡丹江市志》上书写更加动人的篇章。
                                   刁家运
                                 一九九二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