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条件 第二节 自然条件
一、地 形
东宁县境属山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西、北、南部均为海拔500 米以上山地,东部为绥芬河、瑚布图河和大肚川河冲积平原。县内最高峰通沟岭,海拔1102米,最低点为东部绥芬河出境处,海拔86.5米,形成南、西、北三面高山环抱,中间低的马蹄形地势。
二、山 脉
县内山脉均属长白山系老爷岭支脉,主要有太平岭、老松岭、黄窝集山、白刀子山、通肯山等,海拔均在500 米以上。太平岭位于东宁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分水岭为东宁与穆棱两县分界。西杨木林大山等各支脉成鸡爪状向东延伸。主峰三合顶子,海拔1036米。
老松岭和通肯山,横亘东宁县南部,呈东南、西北走向,为东宁县与吉林省珲春、汪清两县的分界。主峰头龙奉北山,海拔963米。
三、水 系
县境内有大小河流 160余条,均汇入绥芬河注入日本海,主要河流有大绥芬河、小绥芬河、瑚布图河、黄泥河、细鳞河和大肚川河。绥芬河是流经中苏两国的国际河流,发源于吉林省珲春县西北的图门山(今称森林山),境内流长160 公里,流经汪清、东宁两县入苏联境;小绥芬河发源于东宁北部神洞山,流经绥阳、细鳞河、金厂、道河,在小地营村附近入大绥芬河,全长133公里。
瑚布图河为中苏界河源出苏联维尔稀纳桑杜加山西侧,北流经大肚川、三岔口,在团山子东北入绥芬河,全长114公里,界河长99公里,主要支流有大肚川和小乌蛇沟河。
四、气 候
东宁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西北有太平岭形成天然屏障,东南距日本海较近,经常受海上气候的调节,使大陆性气候特点减弱,形成一个独特的小气候区。冬温夏凉,季风气候特点显著。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冬季漫长不冷,夏季短促不热,冬春风大多干旱,夏季暴雨较集中。
县境受地形影响,各地温差很大,形成西冷东暖,南、北寒的不同气候区,年平均气温5℃,最高气温37.3℃,最低气温 -32.1℃。是黑龙江省温暖县份之一。从多年各月平均气温看,冬季比哈尔滨高2℃—4℃,夏季比哈尔滨低1—3℃。有效积温时间长,平均153天,一天最长达16小时。年降水量550毫米,年日照2621小时,无霜期135天左右,初霜日9月30日前后,终霜日5月4日前后。
五、土 壤
东宁县境内土壤主要有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河淤土和水稻土等。其中丘陵、山地为暗棕壤,面积943万亩,占总面积的84.73%;丘陵漫岗为白浆土,面积74.18万亩,占总面积的6.67% ;分布在绥芬河沿岸和瑚布图河、佛爷沟河下游的河淤土,面积15.1万亩,占总面积的1.36% ;东宁、三岔口、大肚川3个乡镇的平川地和洼地为水稻土,面积4.6万亩,占总面积的0.41%;草甸土50.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4.51%,于河流两岸的平地和山间沟谷低平地,呈鸡爪状零星分布;沼泽土,除东宁、道河两个乡镇外均有分布,面积25万亩,占总面积的2.25% ;泥炭土全县面积较少,集中分布在绥阳、细鳞河、工段林场附近,有7830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07%。
六、资 源
东宁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金、铁、铜、锌、煤、石灰石(大理石)、叶腊石等。砂金主要分布在金厂、东大川一带。金厂砂金矿区已探明有
级储量1006.34公斤。煤炭远景储量12亿吨,可采量3 亿吨。白刀山大理石矿潜在储量达亿吨以上,为东宁水泥原料生产基地。境内林业用地972.9万亩,占总面积的86.1%,森林覆盖率7.1%,活立木积蓄量约3500万立方米,分布最广的属柞木。全县水面14.4万亩,占总面积的1.3%,水能蕴藏量11.58 万千瓦,水量达15.5亿立方米以上。野生植物可利用的有300余种,中药材200余种,比较名贵的药材有山参、黄芪、平贝、细辛等;蕨菜、薇菜等山野菜,年蕴藏量110 多万斤,并盛产木耳、松茸、蘑菇等。动物主要有虎、豹、熊、狍等兽类和飞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