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经济

第三节 经济



                  第三节 经  济
                  一、工农业总产值
  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14548万元,比1949年增长9 倍,比1978年增长50.1%,每年递增13.5%,人均产值801元。
                   二、农  业
  1985年,全县耕地面积440400亩,其中旱田395254亩,水田45146 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4.2亩。有7个村人均收入超千元。全县粮食产量和商品粮不断增长。1949年粮食总产量4872万斤,商品粮230万斤。1985年,粮食总产量15158.1万斤,完成征购任务4679万斤,收入3055万元。农业总产值5964万元。
  全县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水稻、小麦、高粱等品种。1985年,种植面积439487亩。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人参、瓜果、蔬菜等,种植面积43893亩,其收入占农村总收入的12%。
                   三、林  业
  全县宜林地面积973万亩,有林地面积803万亩。1948年,国家在绥阳镇设立森林工业局,县内80%的森林划归森工局经营管理。1958年,县林业局在南天门建起第一个经营林场。到1985年末,县内已有国营林场9处,造林面积25240亩,“四旁”零星植树50.4万株。人工林29万多亩,已成人工林16万多亩。新中国成立初期栽种的红松、樟子松、落叶松已陆续成材,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用材林基地之一。为了开发和保护森林资源,修筑林区铁路4 条,总长67公里,林区公路1247公里。
                   四、畜牧业
  1985年有大牲畜21754头,其中黄牛18022头,奶牛112头,马3408匹,驴96头,骡116头。生猪存栏33968头,出栏19825头,猪肉产量30654担。羊12709只,出栏菜用羊2131只,产肉573担,羊毛产量441担。
                   五、副  业
  县内副业主要有人参、木耳、烤烟的种植和采收,还有小型加工和编织等。1985年,种植人参1320亩,年收购5.1万斤。木耳段330万段,年收购35万斤。烤烟面积1.1万亩,年收入298万元。广大农民还采集大量黄芪、细辛、大力子、赤芍、防风、五味子、桔梗、柴胡、苍术、党参等多种药材。另外,县内盛产野生食用菌、薇菜、松茸等品种。1985年,外贸出口薇菜5.15吨,创汇23175元,松茸14吨,创汇33.7万元。年末,有蜂4918箱,产蜜3922担;家禽 25万只,产鲜蛋22719担。
                   六、渔  业
  县境内鱼产量较高,经济价值较大的是滩头鱼和小型成鱼,还有少量的大马哈鱼和齐目鱼。1975年,捕捞量达到120 吨。近年来,由于绥芬河水流量下降和人为的过度捕捞,严重影响这类鱼的产卵繁殖,产量逐年减少。县内从1956年开始养鱼生产,到1985 年,全县有鱼种基地7处,鱼种池710亩,越冬池300亩,年产秋片鱼种241万尾。年末,养鱼单位发展到225个,养鱼水面5525亩,其中池塘2935亩,鱼产量28万斤,收入91.9万元。
                   七、水  利
  1949—1985年,全县水利总投资为5900万元,共修建1155项田间配套灌溉工程,其中修建水库4处,蓄水量1547万立方米,塘坝13处,机电抽水站88处,电机井202眼,小型灌渠53处,可灌溉15.6万亩农田,占农田总面积的35.4%。引水、排水干支渠45条,全长35.6华里。
                   八、农  机
  解放初期仍沿用旧式农具耕作,1952年,开始改革和使用新型农机具。到1985年,全县有各种农业机械2827台,总动力93570马力。其中,有大中型拖拉机1838台,机引农具959台,联合收割机30台。此外,还引进龙江1号播种机和手扶式单体播种机。机耕面积14.87万亩。
                   九、工  业
  东宁县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初步形成以煤炭、建材、电力、机械、冶金、轻工、食品工业为骨干项目的工业体系。1985年,有企业89个(全民所有制企业32个,集体企业57个),职工9687人(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6529人,集体企业职工3158人)。工业总产值6555万元。其中乡镇企业24个,工业总产值1464万元。几种主要产品的产量为,原煤84.8万吨,发电5370万度,黄金58公斤,建筑陶瓷60.6万平方米,白酒1001吨,果酒1381吨,啤酒150吨,豆油1116万斤,木制品22.6万件,红砖1.05亿块,泥瓦643万片,水泥1.87万吨,木材28.93万立方米。
  县内骨干企业有东宁第一陶瓷厂、东宁发电厂。第一陶瓷厂生产的陶瓷锦砖,获建材部优质产品称号。宝丽光锦砖填补了我国北方锦瓷生产的空白,质量达到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1985年产值369万元,利税71万元。
                 十、交  通
  东宁县交通以哈绥、鸡图两条公路为骨干,以县乡道路为基础,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1985年,公路总里程843.5公里,拥有各类汽车1000余辆,从事交通运输职工255人,年货运量35万吨。全县10个乡镇,都有客运班车相通,150个村有145个通汽车。有客运线路25条,通车里程514 公里,年客运量99.5万人次。主要干线有东—牡(丹丹江)、东—绥(阳)、东—老(黑山)、东—三(岔口)等线。另有国家滨绥铁路在境内61.9公里。森林公路1247公里,森林铁路67公里。
                 十一、邮  电
  1985年,县邮电局下辖9个支局和2个邮所,有职工257 名。电话总机数1122部,其中县内电话593部,农村电话529部,已架设电缆线路长20.1皮长公里。307型12路载波电话终端机1部,电话会议汇接机1部,载波电话增音机3部,人工电报机1台,载波电报机1台,电传打字机 6部,短波发报机5部,传真机1部。县内邮路总长375公里,农村投递路线总长790公里。邮电业务总量,全年完成68.4万元,创利润8.36万元。进出包件8万件。函件163万件,电报11万份,报刊111种,497万份,杂志800余种,5.75万份。全县平均2.7人占有1份报刊,报刊流转额43.19万元。
                 十二、商  业
  1985年,全县有商业购销网点1833个,从业人员6228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069万元,农副产品收购总额555万元。外贸出口总额441.58 万元,出口物资主要为大豆、玉米、人参、黄芪、薇菜、铺地锦砖等。全县饮食服务业共356个(其中全民所有制26个,集体和个体330个),共有从业人员1438人(其中全民所有制329 人,集体688人,个体421人)。1985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总额469.6万元。
                 十三、财政金融
  1985年,财政收入2157万元,财政支出1986万元。1982年城乡人民储蓄存款2357万元,人平均130元;1985年4536万元,人平均247元。
                 十四、人民生活
  1985年,全县社会商品购买力总额1.06亿元。高档商品的销售大幅度增长,全年销售自行车4477辆,电视机4021台,录音机632台,电冰箱44台,洗衣机1254台,电风扇214台,缝纫机2028架。1985年,城镇房屋总面积38.03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11.3 平方米;农村房屋总面积146.9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8平方米。1958年,农村人均收入75元。1983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当年人均收入达321元。1985年,人均收入565元。1949年,职工年平均工资206元。1956年,年均工资494元。1985年,年均工资98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