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高等教育

第五节 高等教育



                 第五节 高等教育
  1956年,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文化进军”号召后,本市陆续办起一批职工高等学校。当年,在原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机关干部业余大学。在1958年“大跃进”形势下,办起一批红专学院。这批学院有名无实。同年,本市在原教师进修学校基础上成立教师进修学院,以培训小学教师为主,同时增设五年制业余高等师范语文、数学两科。1959年 6月,桦林橡胶厂办起橡胶学院,设1个橡胶工艺专业,两个班,学制三年。年末,业余大学发展到3所,有学生373人。1960年业余大学发展到33所,学生3 263人。1964年经过调整,业余大学减到2所,学生179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办。1968年学习上海机床厂办“七·二一”工人大学的经验,本市到1975年办起24所“七·二一”工人大学,有学生1 900多人,毕业239人。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多数学校解体,巩固下来的有牡丹江工人大学、橡胶工学院、二轻工学院、牡纺工学院、机械局工学院、北方工学院,均隶属本局(厂),归市工农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管理。学院的性质、任务、课程设置、招生办法、毕业生待遇等均按教育部和省教委有关规定执行。1979年,成立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牡丹江工作站,主要培训工程技术人员和党政干部进修高等文化。1980年,在市教师进修学院基础上成立市教育学院,主要培训中小学和各类职工学校师资以及教育行政干部。电大和教育学院由市教育局主管。1983年,电大工作站改为牡丹江市广播电视大学。
             1985年职工、干部高等学校情况表



  注:毕业生累计数是1982—1985年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