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在校生校外教育
第二节 在校生校外教育
第二节 在校生校外教育
一、校外教育网
1956年开始,市内各区小学相继成立校外教育委员会,其成员由家长代表、街道干部、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是以家长为主体的校外教育机构。主要任务是主持家长会议,组织家长学习,交流教育和管理学生的经验。
1978年恢复校外教育委员会后,有的改为家长学校委员会。定期召开联席会、研讨会。举办家长学习班,交流与总结经验,评比优秀家长等。全市已有80%的教育委员会(或家长委员会)建立校外教育阵地和网点,聘请离、退休干部、街道干部、部队干部战士和民警担任辅导员,开展课外学习与各种文体活动。光华小学、立新小学、景福小学、奋强小学、紫云小学、人民小学等学校的校外教育阵地办得丰富多彩很有特色。如光华小学1978年以来,学校红领巾校外活动小分队(后改叫活动站)以学区为网络,活动网点设在景福街道、市青少年宫、房产中专学校、武警支队、市科协、市中级法院、市图书馆、市工人文化宫等单位。1985年学校成立了校外儿童乐园,除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学习和文体活动外,还成立武术班、文艺班、科技小组、小记者站等。有专职辅导员27人。武术班学员20人,学练武术基本功;文艺班学生50人,学习乐理、器乐、声乐、舞蹈等;科技组30人,学习航模、微机、发报等;小记者站学生 120人,学习观察、体验生活、采访,给学校《红领巾报》、《育苗报》写小通讯。学校还组织全校学生在校外开展“红领巾一条街”活动,夏季为小树浇水。冬季给小树“穿棉衣”,配合街道搞绿化、美化、净化环境。
二、综合性活动中心
市少年之家是本市少年儿童校外活动阵地。一方面组织中小学毕业生学习文化和劳动锻炼,一方面吸收部分在校少年儿童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科技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扩大知识领域,为科技、文体事业培育幼苗。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青少年之家已初具规模,设图书室、阅览室、天文观测室,组织歌舞队,经常配合形势与各种任务自编自演和对外宣传,活跃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1978年,恢复青少年之家后,加强了对在校小学生的校外教育工作,开展体育、武术、歌咏、舞蹈、讲故事、朗诵、讲演、科技活动和竞赛,举办少年儿童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展览。到1982年,有47幅画参加省少年儿童画展。其中,有 7幅被选入全国少年儿童画展,即平安小学尹光明的《神秘的海底世界》,林机小学史慧平的《间操》和侯啸的《看冰球赛》,火炬小学曹连平的《乐园》和金海英的《欢乐的冬天》,新安小学丹梅的《农贸市场》,景福小学李宏英的《雨中》。后 4幅还被选送出国展出。1983年,市青少年宫建立美术、摄影、书法、微机、航模、声乐、器乐、歌咏、舞蹈、体育、武术、科技、图书阅览等十几个兴趣爱好小组。增添了微机、电子琴、钢琴、脚踏琴、手风琴、架子鼓、图书、各种棋类、各种体育、武术器械等设备。舞蹈组的学生先后有11人被选入省艺术学校,石佳被选送到北京舞蹈学院。同年,儿童舞《放小鸭》获全省儿童舞蹈会演二等奖。1984年,省少年武术比赛,获南拳第五名,获少年枪术第六名。同年在省业余体校乒乓球比赛中,获少年男子组团体第五名,获儿童男子组第六名。1985年6月,省少年武术比赛获南拳对练第四名。获武术基本功比赛第五名。
到1985年,青少年宫有教职工46人,专任教师30人,学生484人。8年中,在校生参加阵地活动累计达5 700余人。参加各类短训班、展览、会演和各种竞赛等活动达6 500余人次。
三、军民共建文明学校
中共中央发出“两个文明建设”号召后,本市开始了军民共建文明学校活动。1983年 3月沈阳军区209医院选派18名优秀干部、战士到爱民区北山小学担任校外辅导员。1983年5月末,中国人民解放军 86274部队选派指导员张国生及13名战士到西安区立新小学担任校外辅导员。1984年10月,沈阳军区39311部队八·四中队选派指导员徐元峰率领5名战士到西安区西苑小学担任校外辅导员。东牡丹小学、光华小学也聘请解放军战士担任校外辅导员。
北山小学在解放军辅导员帮助下,很快恢复少先队大队活动室,把董存瑞、黄继光、刘英俊、雷锋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汇编成《英雄谱》,把祖国的名胜古迹与壮丽河山等图片绘制成图片画册。供学生阅览。还有计划地利用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三热爱”教育。针对有的学生挑吃讲穿,不爱劳动等不良习惯,解放军辅导员和教师一起带领学生到工厂参观,请劳动模范、科技人才作艰苦创业和发明创造事迹报告;到市郊农村参观,请农民企业家讲勤劳致富的道理。还组织学生开展“小储蓄”、“节约箱”和修旧利废等活动,从而树立艰苦奋斗节约光荣的思想。全校共成立76个学雷锋小组,为群众做好事一万多件。有 150多名少先队员长年照顾军烈属、五保户,受到群众的赞扬。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市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少先队大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先进少先队大队。209 医院干部、战士还主动捐款,与学校共同维修63平方米的图书室,图书室藏书 4万册。实现了学校有图书室,班级有图书箱。在全市举行的小学生新书介绍会和小学生故事讲演会上均获一等奖。校摄影小组开展参加全国少年儿童创造杯活动,以摄制反映牡丹江市解放四十周年成就的40个镜头的最佳成绩,获得全国最佳杯一个,省最佳杯两个。此外,解放军还帮助成立学校航模、生物等11个课外兴趣爱好小组,开展小科技活动,激发学生搞小发明、小实验和小创造的兴趣。两年来,学生创造出20多项有实用价值的小发明。其中有 4项获市小发明最高奖励。同时还在全市近百所小学竞赛中获得科技问答比赛第一名;航模比赛第二名;市首届小发明小论文竞赛第二名。全校涌现出40多名小发明家。五年级学生于乃音根据小学数学、语文的一些规律,发明了适合小学中年级使用的《数学公式活动表》和《语文识字活动表》,获得全市小发明、小科技制作头等奖。209 医院还投资三百元帮助学校建立自然课教学实验室。学校被评为省自然课教学先进集体。医院还帮助学校建立卫生室,支援价值 1 000元的医疗设备,派医务人员为上百名红十字会小会员传授救护技术。1985年被中国红十字会评为先进集体。
86274 部队帮助立新小学建立生物、摄影、写作通讯、无线电等小组,还拨给学校两亩土地,扩充百种作物园。使它成为孩子们增长知识的小天地。孩子们对园内 109多种植物都能叫出名称,讲出每种植物的性质和特征。写作小组和通讯小组,经常为学校《春苗报》和《中国小学生报》写稿。
西苑小学解放军辅导员帮助建立红领巾无线电、美术、吉它三个小组,辅导学生绘画,修理无线电,演奏吉它。半年时间,无线电小组学生安装了14台半导体和一些矿石收音机。美术小组学生可以独立为黑板报插图。吉它小组学生可以自弹自唱,美术小组还参加全国创造杯活动,组长张志坚同学为法制教育展览馆组织绘制版面活动,获得好组长的光荣称号。
自1982年开展军民共建文明学校活动以来,北山小学连续两年被省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沈阳军区授予牡丹江市北山小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9医院一面红旗。黑龙江省政府和省“五四三”办公室授予立新小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86274部队文明单位光荣称号。西苑小学被省评为改善办学条件优秀单位,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和改善办学条件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