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校舍

第三节 校舍



                第三节 校  舍
  清末民初,乜河初等小学堂和城里私人办小学,由清政府与个人出资租用校舍。东北沦陷时期,凡公立学校,均由伪政府出资建设校舍。
  解放后,1947年市政府拨款30余万元(东北流通券),对第一、第二小学维修和扩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口增长,就学人数的不断增加,校舍建设也相应扩展。但教育经费增长缓慢,长期存在校舍紧张局面。到1980年,市区实行二部制的中学占56%,小学占51%。据1981年统计,被机关、工厂、商店、居民占用的校舍面积12 506平方米,危房10 511平方米。为解决校舍紧张问题,从1981—1985年省政府先后拨款100万元,本市从地方经费中拨款460万元,投到校舍建设中,解决中小学二部制问题。到1985年,中学二部制全部取消,小学二部制尚有13所。市内普通中小学校舍总面积达305 532平方米。其中,中学156 823平方米,小学148 709 平方米。
  1985年,5所中专总建筑面积100 591平方米。3所高等院校总建筑面积260 866平方米。
            1975—1985年中小学新建校舍建筑面积表
                                  单位: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