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勤工俭学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勤工俭学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勤工俭学
1958年,本市中等专业学校除师范学校外,其他中专正值建校时期,师生共同参加建校劳动。农业学校师生自己动手,仅用一年多时间建起临时教室、实验室用房 1 530平方米,宿舍1 216平方米,办公室448平方米,食堂628平方米,职工宿舍 400平方米,仓库300平方米,水房65平方米,完成全年建筑任务7 083平方米的65%。各中专在建校劳动的同时,先后办起各种工厂40余个,农(林、牧)场 4处。但绝大多数工厂都因资金、技术、原材料和销路等各方面条件不具备,陆续停办。每个学校只留下一两个,最多 4个工厂。1959年,牡丹江师范学校在海林县永丰生产大队敖头建一农场,有土地 285亩,生产粮、菜等主要用于师生集体福利事业。林业学校在市郊青梅生产大队西北建一实验林场,施业区面积14.1万亩。同时在林场附近建一附属农场,生产蔬菜、粮食,用于师生集体福利事业。农业学校于1960年 1月在宁安县新民一队和范家二队建立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实习农牧场基地,有耕地2 970 亩。1965年,各校实行半工(农)半读。林业学校经林业部批准,将林学专业师生迁到青梅林场,建立青梅林业分校,学生劳动年创收34 369元,补充分校经费的不足。农业学校师生结合教学与科研,在实习农牧场进行水稻插秧、机播小麦、田间管理、拖拉机驾驶、果树嫁接剪枝防寒、温床育苗、畜禽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病理解剖、诊断、治疗等实验。师范学校农场耕地增加至 600亩,平均每年产粮1.5万公斤,猪羊肉500公斤。
1978年以后,各校实行校企分开,校办工厂逐渐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农业学校制药厂,1984年生产葡萄糖等针剂320万支。总产值300万元,盈利43万元。农校实验农场已有耕地1 840亩,年产粮1 2.5万公斤,蔬菜17.5万公斤,年盈利1.9万元。林业学校的青梅林业分校施业区总面积10万多亩(含天然次生林、非林业用地、。人工林),另有苗圃60亩,果树 150亩。同年,将分校移交给牡丹江林业管理局。学校劳动服务公司经营项目有木材加工、印刷及一些服务性项目,1985年产值35万元,纯利润3.1万元。商业学校劳动服务公司经营项目有印刷厂,从1976年至1985年累积产值10万元,纯利润 4万元;百货商店年卖钱额13万元;校办农场规模很小,主要生产蔬菜、养猪、牛、羊,解决师生吃菜和副食问题。师范学校校办企业有教学仪器厂和印刷厂。教学仪器厂生产机械热能互变演示器。到1984年因管理不善和产销困难等原因停办,只留下印刷厂,每年稍有盈利。校办农场有土地300亩,1984 年将农场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