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科学普及

第三章 科技服务

第一节 科学普及



                 第一节 科学普及
  本市的科学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活动始于1948年。同年5月和7月《牡丹江日报》分别登载《关于沙眼》、《牙齿保护法》和《预防蝼蛄损害庄稼》等文章,向群众宣传科学知识。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有组织地进行科普工作。1957—1958年,市科普协会组织科技讲演共21 471次,举办展览67次,放映科教电影、幻灯386次,编印发放各种科普资料 70多种共11万份,广泛向群众宣传除四害、讲卫生等科学知识。1962—1965年,全市举办科普讲座16次,组织各种科普活动180 次,印发科技资料4.7万份,放映有关计划生育的科教影片 50场,观众达5 300人次。全市有7个人民公社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其中桦林公社工农大队进行蚜虫防治、黄瓜霜霉病防治等实验效果良好,取得的主要经验,在全郊区推广。此外,在牡纺、机车工厂和牡丹江水泥厂等 7个工厂放映计划生育、破除迷信、讲卫生和除四害等内容的科教电影10场,观众7 600余人次。
  “文化大革命”期间,有组织的科普活动全部停止。1978年 9月市科协恢复后,科普工作有新发展。1980—1983年,全市举办科普讲座 136次,介绍微机、激光等新技术和工农业生产新知识,听众达2.37万人次。同期,放映科技教育电影350场;举办科技展览132次;办科普画廊43期;举办专题广播823 次;印发各种科普资料76种共 12.83万份,主要宣传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幼儿保健、安全用电等方面知识;并接待全国热处理展览会 1次,观众达3 500余人次。其间,市科协组织36个讲师团分赴 24个公社,向农村干部和社员传授五大作物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常识以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技术,听众达12.87万人次。1984年3月,市科协组织新技术革命讲师团分赴城区、郊区和宁安、绥芬河等市县有关单位宣讲微电子技术、光导纤维、遗传工程、生物工程等知识。同年8月,邀请深圳爱华电子有限公司来本市举办《微型电子计算机产品与技术展览会》。通过样机展出、操作表演、咨询解答等形式,宣传微电子技术。1984—1985年间,全市共举办大型科普集市10次,编发《牡丹江科技报》28期共28万份,编印各种科普小报、科技资料以及农副业指导小册子20余万份,分发给各专业户、重点户和科技户。市科协各学会技术人员共有 400余人深入乡(镇)、村、屯开展综合性科技咨询服务活动,直接向3万多农民传授农副业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