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重要科技成果简介

第二节 重要科技成果简介



               第二节 重要科技成果简介
                一、ZDC—203型磁带机
  研究任务来自国家第四工业部,1974年由牡丹江电器厂研制。同年 6月黑龙江省电子工业局组织技术鉴定后正式投产,填补了国内 1/2英寸接口数字记录磁带机的空白。与DJS—100、DJS—200系列计算机配套后,能应用于国防、科研等方面。由于采用国际标准,能与国外机器互换。
             二、STS—1型双探头彩色扫描机
  研究任务来自国家第四工业部,由牡丹江电子仪器厂和哈尔滨医科大学联合研制。通过技术鉴定后正式投产。工作过程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引入人体内脏器,然后用该机逐点扫描,彩带打印记录结果,从而确定人体脏器早期肿瘤及占位性病变。该机配有专用计算机和 3套不同能量、不同焦距、不同分辨能力和不同灵敏度的准直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HTQ—1型红外线轴温探测器
  研制任务来自国家第四工业部,由牡丹江无线电厂和哈尔滨铁路局科学研究所联合研制。通过鉴定后投入生产。该仪器接收到轴箱辐射的红外线后,将红外线转换为电信号,经载波传输到记录仪表,供值班员判断热轴情况和位置。该仪器对保证铁路安全运行起到重要作用。1977年 7月25日国家第四工业部在牡丹江市召开全国红外测温仪和热象仪技术经验交流会,认为这是当时国内最完善的红外线轴温探测仪器。
                 四、TXB—1.5型移相器
  由牡丹江市第九中学和牡丹江电业局共同研制。经半年多试用,1976年通过技术鉴定,正式投入生产。该仪器主要用于测量相位角,具有移相角度大、相角准确、波形失真小、无噪音、容量大、功率消耗小等优点,填补国内变压器式多边形移相器的空白。
               五、MF系高强混凝土减水剂
  由牡丹江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研制。这种以萘碳酸甲醛缩合物钙盐为主要成分的混凝土减水剂,对水泥分散性强、发泡性低、加气量少、无延缓硬化作用。掺入水泥量的0.2%、0.5%、1%后,混凝土水灰比从0.3 分别降为0.27、0.26、0.25,蒸养8小时后,用450号水泥可制备411号和 459号混凝土,强度较不掺本减水剂时提高53%和70%。MF系高强混凝土减水剂对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水泥等效果显著。
             六、9.00—20全钢丝子午线活胎面汽车轮胎
  本项目来自1966年国家化学工业部橡胶公司科研计划,由桦林橡胶厂研制。经7 年试制和11个省、市、自治区21个运输单位试用,达到国家提出的指标,1973年正式通过国家级鉴定后投产。该项目总体设计由胎体和胎面两个可分离的独立部件组成。胎体钢丝帘线呈子午线排列,胎面骨架材料为周向排列的钢丝,依靠胎体充气,使胎面紧箍在胎体上。该项目除具有子午线轮胎的滚动半径大、滚动阻力小、滑行性能和缓冲性能好、节省燃料、安全性高等优点外,还具有行驶里程高 (一个胎体,两个胎面,比同规格普通轮胎行驶里程提高50%),单位生胶里程提高28%,节省燃料5—10%,车轮小修费用降低50%。每条胎体可更换4—5次胎面,适于国防和工农业生产多方面需要。
  七、用花粉单倍体育种法培育出“牡花一号”水稻新品种和“牡粉一号”小麦新品系
  1972—1976年由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花粉单倍体培育出水稻新品种“牡花一号”。1976年在林口、宁安等县进行鉴定试验和示范繁殖,表现植株整齐、形状一致、早熟、抗稻瘟病,平均亩产450.5公斤。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工作会议确定在牡丹江全区推广。该所于1973至1976年采用单倍体育种法又培育出小麦新品系“牡粉一号”。该品种系苗势健壮、茎杆较强、喜肥水、不倒伏、抗锈病强,生育期80—85天。1977年在牡丹江全区示范应用,种植面积300亩。
  用花粉单倍体育种法培育出“牡花一号”和“牡粉一号”新品种填补省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八、锅炉大小烟管装管机
  牡丹江机车工厂1968年设计并试制成功锅炉大小烟管装管机。1972年进一步改进设计,利用转动的滚轮将烟管装入锅炉胴体内,减轻笨重体力劳动并提高机车检修工效。这种装管机为国内首创。
               九、1GQB—1型液压起拔道机
  本项目由牡丹江铁路分局林口工务段研制成功。系双行程做功,最大起拔力10吨,不侵入限界,可与捣固机配套作业,对提高线路维修效率、保证安全,作用显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3年通过铁道部鉴定,自1984年起在全国铁路系统推广。
             十、GCR6250BP1高速高密度数字磁头
  1983年8月由牡丹江磁头厂研制,1984 年10月19日通过国家电子工业部组织的技术鉴定。本项目达到当年世界商品磁头最新水平,安装在西德和美国制造的磁带机上,经过 1 000小时以上使用,性能稳定可靠,能与国外同类产品兼容。由于采用非晶态软磁合金解决耐磨问题,寿命长于国外同类产品,生产成本低于国外。
               十一、高能放电腔氮分子激光器
  1983年由牡丹江市电子科学研究所研制成功,形成独特的放电技术,可应用于高功率准分子激光器,也可用于启动多路激光器同步工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十二、瘦肉型猪的选育与推广
  本项目来自黑龙江省科委,由牡丹江农业学校负责研究。主要用于国外瘦肉型种猪与东北民猪杂交,采取国际先进的继代选育与选配方法,研究杂交性能测定技术。培育出的新猪种胴体瘦肉率达56%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十三、甜菜纸筒育苗中间生产试验
  本项目来自国家轻工业部,1975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造纸研究所研制育苗原纸和蜂窝纸筒1 型机组取得成果,召开技术鉴定会。1983年根据鉴定会提出的改进意见,继续研制。新研制的育苗原纸达到设计要求,研制成功的Ⅱ型机组用微机控制,实现由原纸纸辊到加工成蜂窝状纸筒一次成型,工艺路线可靠。1983年至1985年已试验推广甜菜纸筒育苗 6万亩,每亩增产甜菜 1吨以上,经济效益显著。1985年11月通过国家轻工业部委托省轻工业厅组织的技术鉴定。本项目填补国内空白。
                十四、500千伏氧化锌避雷器
  国内市场上供应的避雷器大都采用碳化硅为主要元件。70年代国外采用氧化锌材料制成避雷器,大大改善保护特性,经国际大电网会议确定为今后发展方向。牡丹江电业局避雷器厂1982年研制成功3—35千伏氧化锌避雷器后,1983年又研制成功220千伏氧化锌避雷器。在华中工学院、水电部西安热工研究所、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和黑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等大专院校与科研单位的合作下,牡丹江电业局避雷器厂不断完善阀片生产工艺,于1985年研制成功 500千伏阀片式氧化锌避雷器,填补了国内空白。
                 十五、畜禽饲料添加剂
  本项目由牡丹江市化纤研究所研制成功。主要以动物杂骨和天然腐殖酸为原料,经过化学水解、合成等工艺制成。畜禽饲料添加剂呈粉末状。据实验报告,鸡饲用本品 1公斤,产蛋率提高5.8%。育猪每饲用 1公斤,平均增重4.83公斤。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1年通过省级鉴定后正式投产。
              十六、GS—3型钢架杆集材架空索道
  同国内一般架空索道比较,本项目有 4个特点:①动力设备为自行式带钢架杆的ZGJ—4型四卷筒绞盘机,因此架设方便,便于折转。②跑车带有起重卡索和回空卡索装置,构造简单、性能可靠、牵引阻力小、效率高。③采用标准化索具,改进锚接方法,从而缩短索道架设、折转工日,比过去采用的固定索道减少一半以上。④跑车能在主索两侧35米之内择伐区内集材。使用本架空索道集材比固定索道集材,每立方米木材集材成本减少 2元左右,比拖拉机集材每立方米木材降低成本30%左右。本项目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十七、碳化硼微粉磨料
  1956年 5月牡丹江五金电器制造厂试制出碳化硼磨料,填补国内空白。但未形成批量生产能力。1958年牡丹江化工材料厂在牡丹江化工研究所协助下,成功地冶炼出碳化硼大块,生产100#、120#、150#和720#四种粒度的碳化硼微粉磨料,但粒度不够均匀,含碳量较高。1964年牡丹江磨料磨具厂专门研究碳化硼生产,改革设备和工艺,大块纯度达到 96%以上,游离碳含量降到1%以下,微粉粒度均匀,曾在1965年获东北地方工业新产品一等奖。1978年后不断改进工艺和多次进行技术改造,1983年采用微机控制粒度分选,牡丹江市生产的钻石牌碳化硼微粉质量一直居全国第一,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十八、立方氮化硼及其制品
  1974年黑龙江省科委拨款,在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的协助下,由牡丹江磨料磨具厂负责研制成功立方氮化硼,1975年通过由省科委和省机械工业局共同组织的技术鉴定。立方氮化硼是高硬度、高热稳定、高化学惰性的新型材料,加工钢材时效率是金刚石的30—40倍,比普通磨料耐用 300倍,为军工、机械、航天、钻探等部门急需。本项目填补国内空白。1981年省科委又拨款给牡丹江磨料磨具厂研制立方氮化硼制品,1983—1985年研制出立方氮化硼聚晶车刀、立方氮化硼砂轮等新产品。1985年,牡丹江超硬材料工具厂为国内生产地质钻探钻头的企业配套,应用立方氮化硼研制成功人造金刚石复合片等产品。
              十九、钢纸原纸纤维素化学研究
  牡丹江造纸厂从1963年起开始研究。研究成果证明:钢纸生产过程中起泡、分层是由于纤维在制浆过程中被氧化所致,并损害钢纸表面平滑及颜色鲜艳。这项研究成果丰富了关于氧化纤维素对钢纸生产影响的知识,在防止氧化、起泡和分层等方面效果良好,开辟了钢纸生产原料来源,为利用废损旧布等原料生产合格产品,摸索出适当的工艺条件。使钢纸质量大幅度提高,每吨成本降低460元。
               二十、草浆间歇式快速气相蒸煮
  70年代牡丹江造纸厂研究创造出一套操作简便、产量高、采用小液比球外予浸的间歇式快速气相蒸煮工艺,缩短蒸煮时间,消除过煮现象并减少木素缩合。在研究中还总结出浆料的离解、颜色和KMO4值三者的关系,以综合判断蒸煮情况,为推动草类制浆工艺的发展做出贡献,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十一、胶片冷却装置
  本项目由桦林橡胶厂于1966年研制成功。过去割胶、甩胶全靠双手在高温中操作,每人每天甩胶 5 000公斤左右。本装置研制成功后,改善了工作环境,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本装置为中国首创,70年代后曾以最新设备援外。
              二十二、折叠式成型机头设计理论研究
  折叠式成型机头是轮胎成型机上的主要部件。1964年前桦林橡胶厂张亦鹏对机头设计探索出一些科学方法。1964年该厂贾树良在张亦鹏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写出论文《关于折叠式成型机头设计探讨》,用简易公式一次正确地算出机头各部分尺寸。1965年登载在刊物《橡胶工业》上。河南轮胎厂蒙仁泽在此基础上用高等数学充实完善。经过多年实践,这种设计理论切实可行,为轮胎工业发展作出贡献。
               二十三、发电机定子线圈带电测温
  1976年镜泊湖发电厂第一站试制成功发电机定子线圈带电测温装置,根据温升情况,定出发电机超出力范围,以提高出力,并预防烧毁。该厂利用这一方法,稳定提高出力 12%后,温升尚有15℃的裕度。这一成果受到国家水电部和黑龙江省电力局的重视。
              二十四、大白菜新品种“牛心1号”
  1965年牡丹江市蔬菜试验站郭玉昌以通化白菜为母本,菊花白菜为父本,培育成功大白菜新品种“牛心 1号”。该品种一般株高40厘米,株粗25厘米,结球率高,生长期80天左右,抗病力强,平均单株重3—4公斤,在一般条件下,亩产5 000公斤以上。1975年起“牛心1号”成为黑龙江省大白菜主栽品种,1985年占全省大白菜种植面积56.3%。
               二十五、催化裂化装置掺炼渣油
  国家石油工业部化工科学研究院和牡丹江炼油厂于1981年联合研究成功,建成外取热常压渣油回炼装置。这一成果为国内首创,投资少,经济效益显著,轻质油回收率由 45.3%提高到56.9%,节约催化剂,年增加经济收益474万元。
             二十六、SJG—2型激光表面光洁度检测仪
  本项目由牡丹江电子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1981年通过省电子工业局组织的技术鉴定。本检测仪用激光法来检测金属表面光洁度。总体方案采用积木式结构,能测平面、曲面等。具有测速快、精度高、直观性强、稳定可靠等特点,可进行非接触式测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十七、薄圆锯片热控适张度新技术
  本项目由牡丹江林业学校于1983年研究成功。将锯片厚度由 2.4—2.5毫米减少到2.0毫米,经 20个月1 000小时以上试验,证明这一技术能改变传统手工平锯方法,提高锯材质量,并节约木材。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已将这一成果列为重点推广项目。
             二十八、BXJ3—400型低损耗节能电焊机
  本项目由牡丹江市电焊机厂研制,1984 年9月黑龙江机械工业厅组织技术鉴定后投产。BXJ3—400型低损耗节能电焊机应用磁屏蔽技术,改变传统焊机结构形式,和全国统一设计的BX3—400型焊机比较,空载损耗降低67%,负载损耗降低28%,节能效果显著,并为国内交流焊机的发展开辟一条新路。
             二十九、W300—25型高低波铝板成型机
  本项目由牡丹江矿山机械厂和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联合研制成功。该机轧出的高低波铝质型板造型美观,线条清晰、节奏感强,力学性能好,适用于新颖建筑装饰和制造墙面、展面等。本机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三十、香烟滤嘴棒纸
  本项目由牡丹江造纸厂根据收集到的国外样品,于1983年研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根据国外样品实测结果,本项目有些技术指标优于英国、日本、荷兰和奥地利实样水平,达到1984年西德的实样水平。1984年生产411吨,销售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