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图书管理

第二章 图书·档案

第一节 图书管理



                 第一节 图书管理
                 一、机构与馆藏
  1939年2月,伪满市民众教育馆内设图书室(40平方米),仅有图书30册。到1941 年,藏书近5 000册。1949年5月1日市文化馆成立,内设图书室,藏书1.5万册。1953 年5月18日建立市图书馆,7月1日正式开馆,编制5人,藏书2.5万册。1957年,图书馆从东一条路迁至太平路(现图书馆址)。馆舍667平方米,藏书7万册。到1966年,有职工20人,藏书17.9万册。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71年图书封存。1972年,恢复图书馆机构和业务活动。1979年馆舍扩建到975平方米,有职工25人,内设采编、社科、科技、辅导、后勤5个组。经过整顿,藏书11.4万册。1980年4月,建立市朝鲜族图书馆,馆址在西四条路街口,总面积336平方米。其中有书库59平方米,阅览室81平方米。藏书 4 000册。1982年,市图书馆翻建破土动工。图书馆工作转入整理图书、建立著者目录和为科研与工农业生产建设跟项服务。到1985年,有职工23人,藏书19.7万册。朝鲜族图书馆有职工5人,藏书2.3万册。市图书馆与市朝鲜族图书馆均隶属市文化局领导。此外,机关、工厂、科研、工会、学校等单位也建立图书馆或图书资料室。到1985年,全市各类图书馆(室),在1979年59个基础上发展到98个。其中科研系统27个,工会系统(含工厂)21个,大专院校(含成人大专)7个。中专(含成人中专)9个,中小学23个,机关11个。有专、兼职工作人员296人,总藏书量155万册。
                 二、服  务
  市图书馆与朝鲜族图书馆服务项目有馆内阅览, 馆外借阅,流动站集体借阅, 送书上门(即送书到农村、工地、工厂、学校、街道等),跟项服务(跟踪科研项目,提供图书资料),举办科普讲座,专题报告,编发宣传资料,举办图书展览以及开展读者小组活动等。1981年市图书馆读者人数达21.8万人次,图书流通37.6万册次。1983年,科技服务共取得80项服务成果。其中有20项在1984年省文管会举办的全省公共图书馆为科研生产服务成果展览会上展出。牡丹江电子仪器厂利用市馆提供的42种资料,研制成功STS—1型双探头彩色扫描机,获全国科技大会奖;牡丹江磁头厂利用提供的资料,改进制造成功高精度数字磁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获国家银牌奖;市二轻机械厂利用提供的20多种资料,研制成功木材红外干燥机.提高工效8倍,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10万元。1985年,为进一步满足科研部门需要,市馆成立参考咨询组,面向中、小企业和农村专业户,开展情报服务。并编发《养鸡手册》,受到养鸡户的欢迎。同年,朝鲜族图书馆读者达到5.2万人次,图书流通11.2万册次。
                 市图书馆发展状况表


               市朝鲜族图书馆发展状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