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影剧院
第一节 影剧院
第一节 影剧院
一、人民影剧院
人民影剧院位于东新安街以北、市政路道西。1933年商人崔水清在此兴建新安电影院( 草房 )。1940年毁于大火。后又由商人王润庭重建,改为砖瓦结构,仍称新安电影院。场内两层座席 1 200个,以放映电影为主。1945年兴亚舞台戏班迁入,改称新安舞台。1946年更名群众剧院。不久又更名共和大戏院。1950年市政府投资进行内部修缮,改名牡丹江市京剧院。1976年又进行翻修扩建,台口宽 12.5米,高6米,深17米,装吊杆10道。副台设有乐池、电工操作间,后台设男女化妆室、服装室、道具室、盥洗室。二楼、三楼设办公室和排练室等。从1980年起剧场兼放电影,更名人民影剧院。解放后到1985年,先后接待过省内外和国家数十名著名京剧演员交流演出。
二、儿童影剧院
儿童影剧院位于东三条路以东、七星街道北。1937年日本一株式会社投资在此兴建有乐剧场。主要是为日本军界、商界服务的娱乐场所。舞台左侧,有宽 2米、长10米的歌伎伴唱边台。场内有雅座,楼上包厢为单间,地铺“榻榻米”(长方形草垫子),场座席 1 000个。以放映日本原版电影和表演日本歌舞为主。解放后改成戏院。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炮八师留守处军鞋厂占用。1953年改为市评剧院。1974年被评剧团演员孙志佳放火烧毁。1979年由省、市投资重建,1982年交付使用,更名儿童影剧院。台口宽14米,高6米,深15米,电动吊杆20余道。
三、新华影剧院
新华影剧院位于东圣林街以北、新华路道东。1977年动工兴建,1979年交付使用。台口宽14米,深17米,台上吊杆25道,舞台设施齐备,声光效果良好。是市内较为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性演出、放映场所。剧场附属有餐厅和招待所,为接待外地艺术团体演出提供方便。1984年 1月作为市话剧团剧场。曾先后接待过中央乐团、加拿大阿尔伯特舞蹈家演出小组、朝鲜咸镜北道青年艺术团、云南省京剧团、中国歌剧舞剧院、长春电影制片厂乐团、东方歌舞团演出小组、北京曲艺团、天津曲艺团等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其中著名歌唱演员李谷一、刘秉义、王玉珍、胡松华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等均在此剧场演出过。
四、西安电影院
西安电影院位于西长安街以南、西小一条路道西。1934年刘绍臣出资在此兴建东安电影院(砖瓦结构)。两层座席1 100个。解放后,魏忠义在此组建京剧戏班演出,改称中华戏园。1946年戏班并入新安舞台,此园改名西安电影院。1948年改名青年电影院。1949年恢复西安电影院名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东方红电影院,不久复称西安电影院。1971年失火烧毁,1975年重建。
五、爱民电影院
爱民电影院位于北小爱民街以北、解放路道东。1937年日本人在此兴建牡丹剧场。两层座席1 400个,1945年8月战乱时被毁。1950年由市工商联修复,改为工商俱乐部, 1 000座席。1954年移交市政府,更名爱民电影院。“文化大革命”初期,曾改称红卫兵电影院,后又恢复原名。
六、东安电影院
东安电影院位于东新安街以南、东三条路道东。1940年伪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在此兴建满映电影院。场内一层座席 800个。解放后改称民主电影院,1949年又改名东北电影院,建国后,改为东安电影院。“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更名人民电影院,不久,又恢复东安电影院名称。1982年改建成宽银幕立体声电影院,1985年又改为立体声电影院。
七、铁岭河电影院
铁岭河电影院原系该镇自建简易放映场所,几经维修,1982年归市,重建。1984年落成。为该镇唯一电影放映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