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其他文物古迹
第四节 其他文物古迹
第四节 其他文物古迹
一、砬子沟烽火台
砬子沟烽火台位于市郊铁岭镇砬子沟村西部,砬子沟山溪右岸山峰顶部,海拔449 米。烽火台有石墙相围,平面呈椭园形,南北22.9米,东西38.1米。南为悬崖峭壁,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东、西、北三面用中小块板石砌筑石墙,长70余米,高约1.5—1.8米。烽火台居中,是借助突起的岩体,用砾石围成圈,直径2米。烽火台高约2.5米,东西各有小型岩坑。清代,宁古塔通往依兰驿道附近每隔一定距离就筑一烽火台。此烽火台当为清代所建。
二、清代庙宇
乜河娘娘庙(其道家门号称天仙宫)。位于市郊兴隆镇下乜河村西北角。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民国时期与东北沦陷时期均修补过。解放后曾做过小学校址。“文化大革命”时被毁。
关帝庙,位于兴隆镇内小学校西北侧,建于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1900年( 光绪二十六年),毁于沙俄入侵的炮火,只剩廊房。后修缮过。民国时期做过教室。解放后土改时被拆。
此外。还建过敖东北大庙、鼠山(温春)老爷庙和卡路老爷庙。现这些庙宇已荡然无存。
三、珍禽瑞兽葡萄镜
珍禽瑞兽葡萄镜青铜质,镜体圆形。漆黑铮亮,镜面光亮照人,镜背由珍禽瑞兽和葡萄组成高浮雕纹饰,造型优美,铸工精湛,是铜镜珍品。当为唐代传入渤海地区的铜镜。出土于市郊区温春镇敖东大屯二道沟。
四、金代官印
金代官印中有古州之印和都统所印。古州之印是1984年7月4日牡丹江铁路医院职工任广才在牡丹江边墙内侧八达沟口发现并捐献。铜印重1.325公斤,呈方形,边长7厘米。面铸汉字九叠篆书“古州之印”四个字。右侧刻有年款“天泰二年二月二十五日。都统所印,金代贞祐年间颁铸。该印原系市郊北安林场赵生珍藏,后捐献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