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其他报纸 第二节 其他报纸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为强化其在牡丹江的统治,于1940年1月1日出版日文报纸《哈尔滨日日新闻(牡丹江版)》,对开四版。为把宣传舆论工具扩大到东满边境各市、县,同年 3月更名《东满日日新闻》(日文),对开四版,版面比原来扩大 1倍。每日分“朝版”、“夕版”各 1张,出刊两次。为向中国人灌输奴化思想,1940年8月1日又出版一种汉文《东满报》、周六刊、四开四版。为争夺青少年,从1943年 1月10日起每月免费增刊两期《特辑·青少年之友》。这些报纸,随日伪垮台而解体。
解放后一段时间,牡丹江市出现过两种不同倾向的报纸。1945年 9月初,出版过《大众日报》,八开二版,因无经济来源,将近 3个月即停刊。与《大众日报》同时办起的《国民日报》八开二版,因常登载国民党军队几时来牡丹江“接收”的消息,无正当新闻稿件来源。出版不到半年便夭折。10月 4日出版过油印《先锋报》、不久改为铅印,因无固定订户,仅办一个多月也关闭。10月16日,在苏联红军卫戍司令部支持下,由本市朝鲜民族解放大同盟主办的朝鲜文版《人民新报》,开始八开二版、后四开四版,日刊,发行 7 000份,颇受朝鲜族人民欢迎(于1948年3月2日,与哈尔滨市的朝鲜文《团结报》合并而停刊),共出版750期。1946年1月出版过八开单面油印《北斗日报》,日刊,不公开发行,内容反共反人民,因办报负责人逃遁,小报也随之消声匿迹。1947年 3月10日创刊《文艺导报》是全国文协会与牡分会主办的会刊,八开十六页,出刊四期。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本市有关部门和单位也相继出版一些报纸。其中属综合性报纸有《牡丹江日报(朝鲜文版)》、《牡丹江新报》(试刊)和《文明建设报》3 种,共印1.4万—4万份左右;属专业报纸有《牡丹江铁道》报、《牡丹江卫生》报、《计划生育报》(1982年 1月创刊,1985年改为现名)、《牡丹江科技报》(1984年创刊)、《牡丹江法制报》和《经济信息报》(1985年4月4日创刊)等 6种,每期共印6.5万—8万份左右。企业报有《红旗报》、《北方报》、《红牡丹报》、《汽笛报》和《牡纸周报》等5种,每期共印6 000份,校报有《牡丹江师院》报和《牡丹江大学》报2种,每期共印2 500份。
此外, 面向教育界的专业小报还有过 《中学生之友》、《工农教育》、《勤工俭学》和《中小学生作文辅导》等,共印10万余份。
1950—1985年牡丹江市各类报纸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