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第二章 医疗
章下序
牡丹江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有中医开设中药铺坐堂行医,1928年 (民国17年) 有西医(1名俄罗斯人)开安埠疗病院,这是牡丹江中西医的开端。1935年以后, 医疗事业发展较快。官办医院医疗设备和医术也比较先进。解放初期,新建几家公立医院,设备简陋,人才缺乏。内科诊断器械只有听诊器和叩诊锤等,只能作简单常规化验。条件较好的铁路医院也只能进行阑尾切除、疝气修补等手术。新中国成立后,市政府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1959年有29项医疗技术革新,列入省级成果。有能独立完成甲状腺、脾、肾、胰腺及部分肝脏等切除手术和用人工矿泉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柳枝接骨,心导管检查术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医疗事业受到冲击,影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本市医疗事业日益振兴,卫生专业队伍迅速扩大。医疗分科日趋合理,市级医院普遍加强重点科、室建设,取得可喜成果。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应用高压氧仓技术,抢救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效果显著;收治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病、神经性耳聋等病的有效率85—96%。泌尿外科1985年成功地做了1例异体肾脏移植术,开创本市外科手术的先例。1985年市级医院开展的纤维外科、门静脉高压症、脾静脉分流术和断流术及复杂的胆道、胰腺等手术分别达到国家级或省级技术水平。
50年代中期,贯彻中医政策,提倡西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为中医的发展与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医内科扩大辩证施治的治疗范围,在许多疑难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驻军二○九医院用中药复方降脂片降低血胆固醇有效率达89.7%,改善肝功能有效率达90%。中医院应用人参抢救感染性休克,用针灸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林业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小腿骨折,均获理想疗效。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护理工作也获得相应发展。到1985年,1 413名护士担负着29 所医院、 3 879张病床的临床护理及其他保健工作。为提高护理队伍的素质,市卫生部门经常举办护士培训班或送卫校进修,有 95%的护理人员都经过专业学习或短期复训。护理水平已提高到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