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民间故事

第四章 民间传说

第一节 民间故事



                 第一节 民间故事
                 一 牡丹江的传说
  很久以前,人请来天神阿不凯恩都里,打败了恶魔耶尔兹库,把他压在马纪岭下。从此,人才过上了好日子。
  耶尔兹库的徒弟忽尔汗却不甘心,总想替师傅报仇雪耻。他绕着长白山向前走,见靺鞨人就吃。这天忽尔汗游荡到长白山北坡,见到一条大江。心想:靺鞨人住在这河的下游两岸,我何不把河掐住,逼他们每月送对童男童女供我受用。于是,他摇身变成一棵老粗老粗的榆树,牢牢实实地压在水源上。不久,这条河就干了,人和牲畜没水喝,地里庄稼也蔫巴了。
  有一天,忽尔汗驾着黑风来到靺鞨人面前凶狠地宣布:“这条河归我忽尔汗所有,你们要想不渴死,就每月送我一对童男童女!”各部落为了活命,只好忍痛按月送一对可怜的孩子给忽尔汗。
  部族里有个叫穆丹的小秋子,眼见族里人被忽尔汗害得活不下去,心里刀绞般的难受。他悲愤地问老察姆达①:“您能想办法救救大伙吗?”
  老察姆达说:“我的孩子,要降服这个恶魔,只有去请教阿不凯恩都里啊!”
  于是穆丹辞别了部族的亲人,吃尽辛苦,找到了阿不凯恩都里。
  天神启开慧眼,打量着穆丹说:“要除掉这个祸害,必须有个心诚胆大不怕死的人,你小小年龄,怕不成吧!”穆丹倔强地回答:“看我小吗 ?秤砣小压千斤哩!我一定豁出性命除掉这条祸害!”
  天神听罢,满意地点点头,取出一柄神斧,说:“这是柄神斧,劈山山开,砍树树倒。你用它对着老榆树连砍九九八十一斧,就能治服忽尔汗。不过,每砍九斧,恶魔就对你降一次灾难。砍到八十一斧,树倒水流的时候,你就永远变成一块石头了!”
  穆丹毫无惧色地说:“要能解除部落亲人的苦难,变成石头我也心甘情愿!”
  他辞别了阿不凯恩都里,不知走了多少天才来到大榆树下。只见这树有十个小伙子围在一起那么粗,有七七四十九丈高,树冠上面罩着黑云。
  部落的人听说穆丹要砍树除魔,都赶来送肉送酒,祷告天地保佑穆丹成功。
  好个勇敢的穆丹,吃饱喝足了,抡起神斧就向老榆树砍去。不想膀子震得发麻,仅把大树砍了道白印。他鼓足劲,一连气砍了九斧,树身突突地冒出一股臭血水。这时忽然天昏地暗,飞砂走石,直向穆丹打来,打得他浑身上下起包。他没理会这些,忍住疼痛还是一个劲地砍。砍到十八斧,树发出“吱吱”的怪叫,顿时黑云四起,冷风刺骨,大块的冰雹把穆丹的全身砸青了。他冷得发抖,眼看冻僵了,可他憋口气,还是不住手地砍。砍到二十七斧,冷丁听见有人喊他的名字,抬头一看,竟是死去多年的老父亲。“孩子呀,不要砍这棵神树啦,它能保佑你成仙得道。”
  穆丹说:“亲爱的老人家,你儿子决心为一方除害,不愿成仙得道!”说完抡起神斧又对大树砍去。等砍到三十六斧,他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这时,天空却一下子云开日朗,不知从什么地方走来个如花似玉的美女。这姑娘千娇百媚地搂住穆丹说:“年轻人,你何必自寻苦吃,干这种傻事呢!跟我走,咱俩结成夫妻过好日子去吧!”
  穆丹喘口气,镇定一下自己,一咬牙推开这个叫人心荡神迷的美女,又继续砍树。砍到四十五斧,哐的一声,从树缝里窜出七七四十九条蛇,没头没脑地咬穆丹。穆丹真不愧是条硬汉,他咬紧牙关挺过去,还是猛劲砍树。砍了五十四斧后,他筋疲力尽地倒下了。不知过了多久,他醒转过来,又要上前砍树,可是力不从心,身子软得象团棉花,连站起来的劲都没了。正发愁的空儿,见地上一条小青蛇围着一棵亮晶晶的小草直转。那蛇转一圈,舔一下草,舔一下草,那蛇就长一长。穆丹恍然大悟,知道这是棵仙草,就爬到草跟前,也轻轻舔一舔。立时力气百倍,浑身是劲,抡起神斧又去砍树。当他毫不费力地砍完第七十二斧时,只听“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大榆树裂开了,忽尔汗恶眉瞪眼地带四个徒弟围上来,一下子卡住穆丹的脖子。穆丹慌乱中扔出神斧,真奇,神斧好象长了翅膀一样向大榆树一连砍了三斧。穆丹冲上去,操起神斧又砍六下,只见忽尔汗一下子扑倒在地上,大榆树也跟着没有了。在他脚下却哗地一声喷出一眼泉水。
  这泉水源源不绝地流淌,河床越灌越满,缓缓地向东流去。可是,穆丹拿着神斧却动弹不得了,不一会儿,他真的变成了一块突兀而起的巨石。据说这块巨石就是牡丹岭上的牡丹峰。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条河叫穆丹江。后来叫白了,叫成牡丹江。
  ①老察姆达:掌管祭祀的首领。
  讲述:王树本
  整理:傅英仁 王树本
                  二 黄花甸子
  很早很早的时候,两江口(牡丹江和海浪的合流处)绿草如茵,野花盛开。岸边住着一个叫满月的渔郎,以打鱼采药为生。有一年这里特别干旱,野草枯萎,百花凋谢,人们纷纷远走他乡。满月心急如焚,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不忍心舍弃这块生他养他的地方。他决心掘两条长渠,引牡丹江和海浪河水浇活这片草地。他挖呀挖,日复一日,手磨破了,腰累弯了,头发白了。
  说也巧,黄花仙子云游到两江口,满月的精神感动了她。她来到满月身边,摘下头上的金、银簪,挥手划了两弯斜月,引来了两江水,种植了两岸黄花。到了六月,黄花争相开放,把两江口点缀得分外美丽。满月心花怒放,手捧着黄花仙子采下的黄花菜泪流满面。说也怪。满月吃了黄花菜后。白发变成了黑丝,皱纹消失了,腰也挺直了,又成为一个身强力壮、浓眉大眼的漂亮小伙子。他欣喜若狂,猛地抓住黄花仙子的双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从此,满月和仙子相依为命。一边打鱼一边侍弄黄花,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两江口有黄花的消息不胫而走,镜泊湖两条蛮龙听到后,立即顺水而下。当它们看到满甸黄花时,喜得龙头乱颤:
  “黄姑娘,满月,你们听着,本龙限你们立即离开黄花甸子,我俩要把这甸子开辟为游玩的乐园。”
  满月和仙子当然不肯离开黄花甸子。
  “我要叫你们这黄花甸子化为汪洋!”蛮龙恼羞成怒,便呼风唤雨,兴风作浪。刹那间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大雨滂沱,两江水波浪滚滚。黄花仙子把满头青丝化成密集的柳枝,挡住了洪水。大雨过后,黄花更加鲜艳。蛮龙气歪了嘴巴,张开血盆大口,喷出阵阵寒气,刹时间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地冻三尺。黄花仙子立即张开绿色的罗裙,盖在花草上,罗裙下温暖如春。蛮龙气得七窍生烟,张牙舞爪地向黄花仙子扑来,恨不得将她撕得粉碎。满月挺身护住仙子,被蛮龙抓得遍体鳞伤,倒在甸子里。看到满月死去,黄花仙子从头上拔下金银簪,向两龙刺去。两龙嚎叫一声,掉落在仙子用簪子划的两条溪里。金龙溪银龙溪因此而得名。
  搜集整理:田 丰 黄运军
                 三 金龙溪 银龙溪
  纵贯牡丹江市区的两条溪,为啥叫金龙溪和银龙溪?这得追溯到很远很远……
  古时候,在牡丹江和海浪河汇合处北岸,有个村庄。庄里有户姓王的财主,这人唯利是图,心眼嘎古,一双绿豆眼睛叽哩咕噜的,整天打着穷人的主意。他排行老七,老百姓都叫他“王黑七”。他对老百姓实在没啥算计的了,就想了一个取水收钱的鬼算盘。
  这年开春,王黑七贴张告示,说凡在江河里用水的每户人家必交银二两,不交者送官府问罪。这下可苦了百姓们,二两银子上哪弄呀!人们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卖房卖地,卖儿卖女,跳河寻死。…情景十分悲惨。
  庄里有户姓张的,老俩口和女儿金凤、银凤,不甘忍受王黑七的勒索,一家四口搬到了离江很远的一个山洞里。张家的俩女儿天生一副好歌喉,歌声很动听,只要一听到她们的歌声,花会开,草会摆,白云会软绵绵地停在天上,蜜蜂和蝴蝶便舞蹈起来。这天,她俩冲着两江汇合的地方唱起了歌。
  金凤唱:牡丹水,波连波,
  捎信去给龙王说:
  派来太子开条溪,
  再除恶霸王黑七。
  银凤唱:海浪水,波连波,
  穷人为啥苦难多,
  哪天碰上龙太子,
  水晶宫里享安乐……
  她们歌声未歇,响晴的天突然乌云密布,接着下起雨来。雨刚过,两条小龙从天降下。一条在山的西面,龙角插在土里,倒竖着金光闪耀的龙躯,龙尾噼里啪啦猛甩;另一条卧在山的东面,使劲扭曲着银光锃亮的躯体,用锐利的龙爪一个劲地猛刨。龙过的地方现出两道深沟,沟里漾满了清水,分两处流入牡丹江里。人们望着两条龙隐在了江里,正惊奇万分,突然牡丹江水波涛翻滚,向岸上涌来。江水淹没了房屋和人群,片刻又水消、浪静。奇怪的是房屋都安然无恙,唯有王黑七的尸体浮在水面上,金凤、银凤不见了。
  金凤、银凤失踪后,爹妈一连哭了几天,中秋节晚上,爹爹梦里见到了金凤,娘梦到了银凤。金凤穿金戴玉,银凤躺在凤锦龙帐。她们说:“我们都嫁到了龙王家,您们思念女儿时就到金龙开的那条溪旁,就可听到金凤的歌声;到银龙开的那条溪旁,就可听到银凤的歌声。我们要用歌声来安慰您们……”
  从此,爹娘因思念女儿,便天天坐守在溪边。那潺潺的流水声,象一首无字的歌,谁也听不懂,唯有爹娘知道这是女儿的歌声。如今,每当浩月当空,万籁无声时,你要是坐在这两条溪旁,仍能听到金凤、银凤的歌声。不过,她们不是歌唱苦难,而是为那些倚偎在树下的情侣们唱祝福的歌。
  讲述:谢家沟田广升90岁
  整理:黄运军
                   四 凤凰山
  在牡丹江市西郊牡丹江与海浪河汇流处的南面,有座龙头山,北面有座凤凰山。这龙凤隔江相望,也真够有趣的了。
  从前,有一只凤凰住在海浪河西的拉古山上。凤凰与住在汇流处的一条青龙很要好,每天天不亮,凤凰便飞到龙住的地方,等着龙浮出水面,好与它欢快地玩上一天。
  青龙在江河中游弋,凤凰就跟着龙头飞翔;青龙腾飞在天空,凤凰就围着青龙上下展翅腾飞;青龙躺在岸上歇着,凤凰便舒展它那绚丽多彩的羽翼为青龙翩翩起舞。凤凰一直陪伴着青龙到天黑,青龙隐入水中不见了,它才恋恋不舍地飞回拉古山巢穴。
  不巧,有一天凤凰病了,几天也不见好。多日不见青龙了,凤凰怪想的,于是它拖着病体来到汇流处,可是它再也见不到青龙了,只有一座龙头形的山立在汇流处南岸,原来青龙被一条毒蜈蚣蜇死,死后化作一座石山。凤凰流着泪,凄楚地在龙头山上盘旋了一会儿,又落在汇流处北岸,仰着头,朝对岸的龙头山久久哀鸣,不吃也不喝,不久便死去了。凤凰死后,也化为了一座山,就是现在的凤凰山。
  讲述:沿江乡海浪村朱出全62岁
  整理:黄运军
                   五 天  泉
  牡丹峰高一千一百米处,有口泉眼。不论冬夏,泉水总是一个劲儿地淌。
  传说,这泉水是一位朝鲜族姑娘顶上山峰的水。
  打鬼子那咱,有三位抗联战士负了伤,有位姑娘把他仨背到牡丹峰上。姑娘用树枝草泥,搭了个窝棚。窝棚里石板当床,石板上铺上厚厚的干草。草帘子当门,松明子当灯。
  她天天下山到石缝沟的家里做饭,从山下牤牛河里顶来水,一口一口地喂伤兵。一连十多天,她总是黑夜进屯,鸡叫就回山。眼看着伤兵的伤就要好了,可姑娘说啥也不让他们下山,说山下鬼子封锁了各条路。下山太危险,还是先在山上呆两天躲躲。
  这事儿叫屯里的狗腿子知道了。有一天她刚把满满的一罐水顶到头上,鬼子追上来了。枪响狗叫,姑娘顶着水罐,长裙一飘,脚下象生风似的,直向屯里飘去。鬼子在屯里找遍了,也没见着她的影儿。
  当天夜里,姑娘顶着水,裙里兜着饭,借着月光攀着石砬子,手心被石头磨烂了,腿被石尖刮破了。突然,她发现敌人跟在后面,只好转身向别处跑去。她跑到一块平坦处,唱起了红军歌,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之后拉响了腰里的手榴弹,跳进了鬼子群里。一罐清水撒落在地。
  后来,牡丹峰上才有这个泉。因为这泉在高高的牡丹峰的峰腰上,人们叫它天泉。
  讲述:李德林
  整理:黄运军
                 六 乜河娘娘庙
  一百多年前,在下乜河住有一个打鱼的,他姓什么,真名到底叫啥,现在已经没人记得了。因为他打鱼最有两下子,所以人们都叫他网大。
  这年一入冬,网大就在牡丹江的冰面上打了几个冰窟窿,每天一清早就把鱼网下进水里,晚上再到冰窟窿里起网,把捕到的鱼儿放到家院里。到了年根底,他把堆满院的鱼装了满满一马车,拉到铁岭河一带去卖。
  这天他卖了鱼,买了些年货,兜里还剩不少钱,乐呵呵地赶着马车沿牡丹江岸往下乜河赶。马车下了铁岭河南山,忽然从林中雪窝里窜出一伙贼人。贼人早知网大打鱼有两下子,必有许多钱,便要把他杀死,抢走马车,再到他家翻个遍。
  网大一看情形,知道不妙,他惊慌地把鞭子猛劲一甩,“得驾!”马耳根子上着了狠狠的一鞭子,便撒开四蹄,风似地向前奔跑;可是,车上年货太重,马跑了一阵便没多大劲了。眼看贼人就要追上来时,偏偏前面道眼上又躺着一个女子。女子冻得哆哆嗦嗦,向网大招手。网大急得火烧火燎,心想自己死了也不能再搭上一个呀,便高喊 “吁——”! 马车还没停稳,网大就跳下车,跑到马前,把女子抱起放在车上。网大接着猛喊:“得——驾!”说来也真怪,女子上了车,多了一个人,不但不觉重,反倒轻了起来,马象拖着空车一样,把贼人甩得无影无踪。快进屯的时候,女子指着路旁的江岸对网大说:“我家就在这里,多谢了!”便跳下车轻盈而去。
  网大赶车进了屯,到家边卸年货边对乡亲们讲路上的经过。大家都感到出奇:那女子下车的地方也没人家啊!网大听大家一说,马上到那地方去看,果然没有人家。网大知道是遇到神了。为感谢神女搭救,第二年一开春,他雇了能工巧匠,在江岸女子下车的地方,修了一座娘娘庙。庙修好后,网大跪在娘娘神像前说:“感谢神女搭救!还望神女保佑我今后平安无事。”从此,网大打的鱼更多了。贼人们知道他有神女保护,再不敢对他非礼。
  讲述:金乃更
  整理:黄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