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概况
总述
总述
1986年,大庆市以石油、石油化工为主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主要经济建设指标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计划。全年社会总产值达到103亿元,比1985年增长1.98%。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0.5亿元,比1985年增长 5.24%,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国民收入53亿元,比1985年增长1.92%;全年向国家财政上缴40.8亿元。
石油生产在胜利实现原油5000万吨稳产10年后,向第二个10年稳产进军。1986年生产原油5555万吨,比国家汁划超产55万吨,提前 8天17小时完成5500万吨的生产计划,创历史最好水平;石油地质勘探获得新的成果,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233万吨,天然气储量40亿立方米;控制石油储量8040万吨左右,控制天然气储量81亿立方米。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大庆30万吨乙烯一期工程及原料工程胜利建成投产,试生产 6个月创产值1.69亿元。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盈余。加工原油633.8万吨,比1985年增长 2.8%。汽油、柴油、润滑油及化肥、化纤等产品产量都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电力工业总发电量达到39.5亿度。比1985年增长3%。地方工业在利用石油、石油化工产品、副产品的加工上发展较快。新建的骨干企业相继投产,已有23个行业,生产近600种产品,全年完成工业产值2.88亿元,比1985年增长24.3%。产品质量有新的提高,石油产品质量合格率达100%,石油化工产品综合商品率达93.27%,全市有21种产品被评为国家、部、省级优质产品。
农业生产在局部受灾的情况下获得丰收。1986年粮豆总产4.46亿公斤,比1985年增长17.42%。其中农村粮食产量突破1亿公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畜牧饲养量增加,养奶牛11497头,比1985年增加2400头。生猪存栏90670头,比1985年增加7961头。饲养家禽132.4万只,比1985年增长22.9%。渔业生产发展较快,总养殖面积 24.5万亩,比1985年增加2.2万亩,全年产鱼175万公斤,比1985年增长12.9%。全年农村社会总产值 3.5亿元,比1985年增长27.9%。乡镇工业迅速发展,乡、村、户、联户四个轮子一起转,全市已有16个行业,生产 300种产品,全年工业产值达5173万元,比1985年增长40.6%。
商业增辟购销渠道,流通进一步搞活,市场比较繁荣。全年商品纯购进4.85亿元,比1985年增长4.3%.商品纯销售5.69亿元,比1985年增长9.85%。全年社会商品零售额6.54亿元,比1985年增长 21.8%。供销企业为农村商品生产服务,全市商品总销量达到1.26亿元,比1985年增长32.5%,扩大吸收农民入股,累计吸收农民股金53.5万元,比 1985年增加22万元。集体,个体经济又有新发展,全年完成零售额2.31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由1985午的32.65%上升到35.35%。城乡集市贸易不断扩大,市场已达30处。
科学、教育、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全币科技人员达8295人,比1985年增加392人,科研攻关取得成果81项,其中较重大成果20项,推广新技术131项,获得经济效益1.25亿元,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成果1023项。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市中小学校达 397所。在校学生20.03万人,比1985年增长1.58%。普通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及格率分别比1985年提高1.4%和16.8%。中学毕业生考入大中专院校1819人,比1985年增加155人;中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7900多人;职工教育由初级向中高级发展,参加各类文化技术学习的职工达到14.7万人,有 2.8万名职工接受各种高等教育;在巩固扫盲成果基础上,有 2.5万名农民参加初级文化技术学习。文艺创作、演出、电影发行放映,图书借阅和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比较活跃。市级专业文艺、演出比较活跃。市级专业文艺、演出团体 4个。各类图书馆(室)藏书37.7万册,比1985年增长 8.02%。电影戏剧演出1.79万场。建成广播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在完善传输手段的同时,丰富了节目内容。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所提高。全市卫生机构达314个,比1985年增加53个,卫生事业从业人员1.1万人,比1985年增加410 人,住院床位达3826张,比1985年增加272 张,病人治愈率达71.60%,住院死亡率由1985年的1.78%下降到1.57%。人口增长得到控制,全市人口达85.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6‰,计划生育率达98.7%,比1985年提高 0.9%,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群众件体育活动广泛展开,专业体育队伍运动水平提高,各类学校学生体育锻炼达国家标准13.46万人。全市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奖牌 212枚,在黑龙江省第六届运动会上获团体总分第三名。
城市和矿区的建设与管理得到加强。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各单位共同努力,为全市人民办了20件实事。除 3项跨年工程外,大庆体育场、龙凤立交桥、龙凤恒温菜库、东风新村部分小区道路、11座公共厕所等17项工程均已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和矿区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此外,对空气、水质、噪音等公害进行了监测治理。植树种草,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3.8%。各项环境质量指标都有所提高。在建设文明城市活动中,有12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171个单位被评为市级卫生文明单位。在省爱国卫生检查中获小组第一名,全市在省16市文明竞赛中获第一名。
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好转。刑事案件发案率控制在人口总数的 0.5‰左右,治安案件发案率稳定在人口总数的0.12‰以下。采油二厂和通讯公司被省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兵单位称号。大庆市和市内6个单位被省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加。人民生活又有改善,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608元,比1985年增加175元,增长12.2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6%;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20元,比1985年增加51元,增长10.87%。城乡储蓄余额4.8亿元,比1985年增加1.54亿元,增长 35.6%。安置劳动就业1.6万人,比1985年增长28.23%。职工群众的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新建住宅楼264栋,有1.2万户职工搬进新居,人均居住面积由1985年的6.07平方米,增加到6.7平方米。
经过1986年的努力,大庆市在全面完成“六五”计划的基础上,呈现出中国最大的石油和石油化工生产基地的新格局。
一是石油和石油化工生产的前景令人振奋。保持了石油的持续稳产,石油地质勘探实现了战略展开,不断有所突破。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油田累计核实的地质储量比1978年计算的储量增加62.4%,加上外围16个油田探明的3.3亿吨储量,整个大庆油田的储量为45亿吨左右。石油化工方面,大庆30万吨乙烯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丰富的油气资源得到更加广泛的开发和利用,乙烯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将使我国乙烯总产量增加 50%左右;现有的炼油和化工装置经过技术改造,加工深度进一步提高。这是大庆石油和石油化工生产始终保持主动,长期向国家做高度贡献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大庆经济持续向前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是大庆产业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已由单一的石油生产,向以石油、石油化工为主的综合经济发展。工业结构,随着乙烯工程的投产,1986年,大庆石油化工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7%,比1980年提高 2.4%;地方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比1980年提高2%。农业结构,在保持粮豆稳产的前提下,畜牧业、渔业等多种经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7%,比1980年提高 10%。财贸结构,集体和个体经济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39.2%,比1980年提高 37.3%。产业结构的这些变化,为形成符合大庆特点的、结构比较合理、行业比较配套、能够充分发挥石油和石油化工经济优势的产业结构,为在本世纪内经济有较大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程度有了比较大的改善。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中引进了一批技术设备,如30万吨乙烯化工装置,油田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地方工业引进的毛毯,塑料编织袋、地板材、板式家具、西服和面包生产线等技术设备。这些技术设备的引进,给全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四是经济宏观管理水平有了提高。198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1985年压缩了6.7%,集中力量保重点工程建设;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和控制经济活动,制订和颁发了17个法规性文件加强经济建设和城市矿区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经过调查研究和广泛论证,制订了大庆市第七个五年计划和到本世纪末发展的战略设想。
五是城市和矿区的功能逐步增强。水,电、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增加较多,公用设施不断配套完善,以人民生活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基本形成体系,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