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经济体制改革综述
经济综合管理
经济体制改革
1988年经济体制改革综述
【1988年经济体制改革综述】 1986年,大庆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巩固、消化、补充、改善”的改革方针,紧紧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中心环节,积极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扎实深入地向前发展。
一、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搞活企业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和国家宏观控制的需要,作为大庆经济主体的石油和石油化工企业,国家指令性计划比重较大。地方全民所有制企业受旧体制和旧观念的影响,纵向管理也统得较死。为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在深化改革中,随着国家宏观管理的改善,把商品经济机制引入国营大中型企业,逐步形成汁划管理与市场引导综合发挥作用的,既有活力、动力,又有约束力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石油和石油化工企业逐步实行了局厂长负责制,以完善原油产量、原油加工量包干为重点,落实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划小核算单位,下放生产经营权,实行分级分权管理,并相应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工资奖金同经济效益挂钩,使大企业内部所属单位的功能进一步发挥,逐步向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迈进。对于地方国营企业,在国家现行政策允许范围内,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尽力提供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为以后更大程度地放开经营创造条件。大庆根据条件成熟的程度,在地方工业的骨干企业和 50%的小型国营工业企业中,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在中型国营商业企业中,实行经理负责制。并选择大庆啤酒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厂长,把竞争机制引入承包。根据地方企业的不同特点,完善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87%的地方工业企业实行了承包,50%的小型国营商业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石油企业实行原油产量包干办法后,到1986年底累计获超额分成资金27亿元,提取油田维护费65亿元,引进资金52亿元,这些资金用于勘探开发,扩大了再生产,累计新增生产能力2308万吨,增产原油1345万吨。石油化工企业到1986年底积累资金 1.25亿元,进行技术改造242项,提高了企业技术水平。地力工业企业的上缴利税也逐年增长。
二、加快发展多种经济成份
凡是在市内投资办厂、从事生产经营的,不论什么经济形式、不论何种经营方式,只要合乎政策法律,都鼓励支持。同时,在市区规划上,统筹考虑国营、集体、个体、私营、合资企业网点的布局,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改变办厂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凡是具备能源、原料、销售等条件的,均给予办理手续;对乡镇企业、福利企业、校办企、服务行业以及边远地区办企业的给予优惠政策,促进了多种经济戚份的发展。到1986年底,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发展到197个,总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为12070万元;村办工业企业68个,工业总产值达1684万元。
三、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农林牧副渔业继续全面发展
“六五”期间,大庆成功地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了产业结构。商品化和专业化有所发展,出现了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新局面。1986年,继续全面贯彻党对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坚持了农林牧渔工全面发展、农工商运综合经营的原则,农业生产在局部受灾的情况下,单产创新纪录,农村产业结构继续得到调整。1986年农村新经济联合体发展到20个,农村专业户发展到3047户,分别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和其它行业。
四、积极开展横向经济联系
1986年,大庆继续坚持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积极开展横向经济联合,以内联为主,中直、省直企业与市属企业之间实行互相支持、协作和服务。在地方工业中,共办起联营企业108户,生产科研联合体5家,引进资金3720万元,引进技术4482项,还引进了一批技术管理人才。在对外经济技术联合上,采取了10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即:不论国内国外都可采用合资、合作或独资等多种合作方式来大庆办厂;可按投资入股的比例分产品、分产值、分利润、分所得税;优先保证电力和能源供应; 3年免征城市建设维护费和教育附加费,属于开发国内或省内新产品的, 3年免征产品税;属出口创汇型企业,其外汇收入按投资比例分成,对方从优;鼓励国内外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以技术转让形式来大庆入股,所获经济效益按一定比例分成,对方从优;在统一规划范围内,外来投资的企业可优先选择场址, 3年免收场地使用费;独资兴办企业有任免干部,确定编制和决定职工工资等权限;凡为大庆从国外引进资金的,给予重奖;简化审批手续。由于政策落实,促进了对外联合。1986年大庆市已与61个省、市、地区、县开展了横向联系和横向技术联合,扩大了技术交流,发展了全市经济。在大力发展横向经济技术联合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成立国外贸易公司、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公司、石油技术开发公司等,加强对外联系介绍太庆市的资源、产品和对外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和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