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
石油工业
【葡萄花油田全面开采】 葡萄花油田位于大庆南部,由葡北和葡南两个开发区组成。葡北区开发比较早,在开采方式上已由自喷改为机械抽油,目前抽油机占采油总井数的 97.9%,累计建成生产能力 114.3万吨/年。葡南区于1984年进行开发建设,到1986年底,共打井478口,其中采油井367口,注水井111口,建成各种站(所)57座,铺设各种管线 916.9公里,形成生产能力60.9万吨/年。1986年整个葡萄花油田生产原油160多万吨。
【朝阳沟油田首批原油外运】 8月19日中午,朝阳沟油田开发试验区的38口油井的原油一齐流进装车场的储油大罐。21日上午,首批原油装车外运。这是继宋芳屯、龙虎泡之后投产的第三个开发试验区,它位于远离大庆 150公里的肇州县东部。这次投产的是这个试验区内的38口油井、 1座掺油站、1个装车场和1座燃气发电站。形成日产原油300多吨的生产能力,为实现大庆油田的第二个10年稳产提供了新的力量和保证。24日,大庆石油管理局在现场举行投产祝捷大会。
【外围天然气勘探获新成果】 天然气是经济、清洁、高效的燃料,也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大庆油田过去主要以勘探石油资源为主,1986年加强了天然气资源勘探,取得显著进展。在油田西部的英台地区打出了日产天然气20多万立方米的高产气井,在他拉哈地区萨、葡、高油层获得中高产油气流,在升平北部发现了新的含气区块。全年探明天然气储量40亿立方米,控制天然气储量81亿立方米,相当于810万吨原油储量(1000立方米天然气按热当量换算,相当于1吨原油)。
【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9%】 几年来,大庆油田重视标准化管理,已建立起局、厂(公司)、矿(大队)、小队四级标准化管理系统,对全油田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有力地促进了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与提高。油田生产的原油、天然气、轻烃、净化水4种主导产品,还有101种定型批量配套工业产品,都分别执行着各级各类标准,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9%。在执行的797项标准中,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37项,国家标准323项,部标准 290项,企业标准147项。由于坚持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从未因质量问题发生产销矛盾,造成经济损失。
【采油实现计算机监控】 大庆油田的 6个采油厂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取代了大部分靠人力抄写填报地质数据等劳动。新建的计算机网络每天处理着30多万个地质数据,掌握着每口油、水井的工作状态。这个计算机网络是大庆油田科技发展部和浙江大学电子计算机系用两年时间共同完成的,它把分散在局、厂、矿的68台微机联网,使数百平方公里的油田有了集中的监控手段。联网后的微机在各厂与矿之问的利用效率高,在生产与管理中取得较好的效益。
【东北地区最大的石油库投入使用】
为防止原油外输过程中偶遇的堵塞,避免一些油井被迫停产,近几年,大庆油田一直不断扩大原油储备能力。1986年有13座储罐开始施工,总容量为53万立方米,到年末有8 座储罐配套建成,具备进油条件,建成容量为27万立方米。其中容量为5万立方米的储罐就有4座。这个油库是目前东北地区最大的石油库。它的投产,使大庆油田的总储油容量达到96.13万立方米。
【20套轻烃回收工程建成投产】 大庆乙烯原料建设工程,是国家的一项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包括:原油稳定装置12套,天然气轻烃回收装置12套,还有与之相配套工程和轻烃贮运系统。国家投资 9.5亿元。这项工程自1979年10月破土动工到1986年底,已有10套原油稳定装置和10套天然气浅冷装置建成投产,年轻烃回收能力24.59万吨。1986年实际回收轻烃24.75万吨,保证了大庆30 万吨乙烯一期工程的顺利投产。未完成的4 套装置,计划1987年投产3套,包括2套天然气处理能力分别为每天6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深冷装置,1套负压 500万吨的原油稳定装置;还有1套负压350万吨的原油稳定装置。这样,到1987年底,全部轻烃回收工程可基本完工,届时可形成年回收轻烃40万吨的生产能力。这项工程建成投产,不仅为国家创造了财富,而且为油、气资源的合理利用开拓了新途径。
【第一座油水模拟实验装置获科学进步奖】 大庆油田生产测井研究所设计的中国第一座具有世界水准的油水模拟实验装置,1986年获石油部科学进步二等奖。这个装置,能把千米地层下油和水在井筒里流动的景况,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从而揭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井下奥秘,成了油田生产测井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该装置自1982年10月建成后,已正式投入使用3年,先后完成8项科研课题的机理研究,为发展中国生产动态测井的科学研究起了重要作用,该装置能对新研制出的测井仪性能、指标进行鉴定和刻度标定,还能对国外引进的测井仪进行检验。
【1205钻井队被命名为“全国先进班组”】 9月18日,在全国总工会、国家经委召开的全国首次班组工作会议上,石油管理局钻井三公司1205钻井队被命名为“全国先进班组”。这是“铁人”王进喜生前带领过的钻井队。1982年4月累计钻井进尺100万米,1985年被石油部授予“金牌钻井队”,1986年“五一”,被黑龙江省授予先进集体称号。1986年,上级给这个队下达了打20口井的任务。为了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这个队制定了经济责任制,把各项经济责任落实到班组、人头,促进了钻井任务的完成。
【300口老油井安上了国产“心脏”】 被称为老油井“心脏”的潜油电泵的国产化生产取得重大进展。到10月份,大庆油田已有 300口老油井安上了国产潜油电泵。这是石油开采中的新技术。它安装在千米地下,要承受高温高压,还要长久地连续作业,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高。大庆潜油电泵厂在有关单位的协作配合下,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克服难关,逐步使潜油电泵国产化。这不仅使油井恢复了青春,增产了原油,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
【轻烃日产量实现7001屯目标】 担负乙烯主要原料轻烃生产的天然气公司注意抓生产指挥人员素质的提商,并采取措施延长了原有生产装置的生产周期;同时新建了两套轻烃生产装置,到1986年9月轻烃日产量已达到700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使乙烯平稳生产有了可靠的原料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