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
畜牧业
畜牧业
【1986年畜牧业生产概况】 1986年,大庆市畜牧业生产除养羊没有完成年计划外,其它各项生产都超额完成计划指标。奶牛发展到11700头,完成年计划的106%,列入全省10个超1万头的市县之一。其中农村发展到5987头,完成年计划的 117.3%;黄牛发展到32000头,完成年计划的103%,其由农村发展到28130头,完成年计划的 110.3%;生猪发展到14.1万头,完成年计划的100.7%,其中农村发展到7.2万头,完成年计划的100.8%;禽发展到250万只,完成年计划的192%,其中农村发展到138万只,完成年计划的 260%;全市新发展肉鸡54万只,占鸡发展总数的21%;产蛋400万公斤,完成年计划的 119%,其中农村生产鲜蛋211.5万公斤,完成年计划的119%;产鲜奶18000吨,完成年计划的104.5%;产肉767.6万公斤,完成年计划的105%。
1986年农村畜牧业进一步向商品生产转化,产品增加,效益增大。全市农村畜牧业年总收入达1900多万元,比1985年增加18.75%。
【牛冻精配种成效显著】 1986年,全市牛(黄牛、奶牛)冻精配种8149头,完成计划8000头的101.8%,比1985年增加8.2%,占可繁殖母牛的 48%。其中,黄牛冻精配种2487头,占黄牛可繁殖母牛的20%,比1985年增加16%。冻精配种使新生的后代质量有明显提高,产奶量也显著增多。取得这一成效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满足牛配种所需精氮(即液氮)的供应。1986年 5月在大同区建成投产1座液氮厂,全年供精3.5万多粒,供氮7000多立升,为全市大牲畜配种提供了足够的冻精;二是培训30多名新的配种人员,聘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退休老配种人员作技术顾问,提高了配种人员的技术水平;三是增加冻精配种站(点)。1986年全市冻精配种站(点)达90个,比1985年的61个增长47.5%。其中农村61个,比1985年的41个增长48.7%。
【喇嘛甸镇发展成以奶牛为主的商品生产基地】 喇嘛甸镇是全市以发展奶牛为主的草食动物基地之一,1986年已形成产、销、加工成龙配套的奶牛商品生产基地。据统计,全年全镇奶牛增加600头,比1985年增长30%以上。年末奶牛存栏达2400头,年产鲜奶5600多吨,鲜奶收入274万多元,仅此一项收入就占全镇畜牧业收入的65%,占全镇总收入的 18.8%。该镇积极调整奶牛的群体结构,贷款15万元,新买优质奶牛90头,淘汰了劣质奶牛,使每头奶牛的年平均产奶量由1985年的4吨上升到1986年的4.4吨。7月份又投产了1座日处理鲜奶数10吨的奶粉厂,就近收购、加工鲜奶。当年生产奶粉500吨,打入省内外市场。全镇已形成307户为骨干的养奶牛户和2个奶牛专业村、7个奶牛专业屯。农民养奶牛大户陈友有奶牛17头,其中成母牛 9头,年纯收入超万元。为了实现建一个有30头奶牛的家庭养牛场,他自费把大儿子送到日本学习养奶牛技术,把二儿子送到黑龙江省双城牧校学习兽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