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人口

人口



                  ·人  口·
  【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市人口状况】 根据国务院决定,按照《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的统一要求,鹤岗市于1990年 7月进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登记工作。以下数字系根据鹤岗市人口普查办公室编印的《鹤岗市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汇编》和《鹤岗市统计局关于全市199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全市总人口 全市总人口1 073 213人。全市共有家庭户 285 907户,人口为1 062 077人,占总人口的98.96%,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7人,比1982年平均每户4.4人减少0.7人。全市共有集体户633户,人口为11 136人。
  全市人口的性别构成 全市总人口中,男性为549 092人,占总人口的51.16%,女性为524 121人,占总人口的48.84%。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76。
  市辖区的总人口为181 271户,674 425人,男性344 286人,女性330 139人。绥滨县总人口为45 401户,177 521人,男性91 222人,女性86 299人。萝北县总人口为59 868户,221 267人,男性113 584人,女性107 683人。
  全市人口的民族构成 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市共有27个民族。在27个民族中,人口超过万人的有汉族、满族、朝鲜族。人口超过千人不足万人的有蒙古族和回族。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4个民族,即:黎族、傈僳族、羌族和俄罗斯族。
  汉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96.1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41 57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87%。同1982年相比,8年间汉族人口增加了119 766人,增长13.13%;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0 395人,增长33.34%。
  全市各民族人口为:汉族1 031 643人、蒙古族1 221人、回族8 753人、藏族6人、维吾尔族2人、苗族112人、彝族 46人、壮族246人,布依族15人、朝鲜族10 236人、满族20 473人、侗族18人、瑶族23人、白族7人、土家族85人、黎族1人、傈僳族1人、高山族2人、水族10人、土族10人、达斡尔族19人、羌族5人、锡伯族187人、俄罗斯族 1人、鄂温克族12人、鄂伦春族2人、赫哲族70人。其他未识别的民族5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2人。
  市区各民族人口为:汉族665 076人、蒙古族633人、回族8 046人、藏族2人、苗族25人、彝族9人、壮族49人、布依族1人、朝鲜族4 133人、满族6 266人、侗族 5人、瑶族5人、白族7人、土家族13人、达斡尔族7人、锡伯族124人、鄂伦春族 1人、赫哲族22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1人。
  人口地区分布和人口密度 人口地区分布按6区2县统计。市郊区各乡、镇分别统计在各有关区中。工农区包括蔬园乡、林业局。兴安区包括新华镇、红旗乡、新华农场。东山区包括东方红乡、团结乡。
  向阳区为84 649人。
  工农区为145 204人(其中蔬园乡17 644人,林业局4 119人)。
  南山区为136 437人。
  兴安区为151 329人。(其中红旗乡12 332人,新华镇16 580人,新华农场23 285人)
  东山区为97 158人。(其中东方红乡12 282人,团结乡6 432人)
  兴山区为59 648人。
  萝北县为221 267人。
  绥滨县为177 521人。
  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3人,比1982年人口普查的65人增加 8人。市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公里148人,比1982年的132人增加16人。萝北县每平方公里33人。绥滨县每平方公里53人。
  全市人口居住在市镇的有746 89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9.59%。
  各种文化程度人口 全市总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2 703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154 43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57 38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 291 596人。与1982年相比,全市每1万人口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由42人上升为212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 028人上升为1 43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 899人上升为3 33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 253人减少为 2 717人。全市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119 241人。同1982年相比,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3.97%下降为11.11%。
  人口的自然变动情况 全市1989年7月1日至1990年6月30日,出生人口为 18 818人,死亡人口为5 524人,人口出生率为17.64‰,死亡率为5.18‰,自然增长率为 12.46‰。市区自然增长率为11.81‰,萝北县为12.36‰,绥滨县为 15.09‰。各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向阳区10.36‰,工农区10.21‰,南山区13.72‰,兴安区11.40‰,东山区13.23‰,兴山区12.15‰。
  户口登记状况 常住本市(县),并已在本市、县登记了常住户口的 960 675人,占总人口的89.51%;已在本市、县常住一年以上,常住户口在外地的69 267人,占总人口的 6.45%;在本市县居住不满一年,但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的5 854人,占总人口的0.55%,普查时住在本市县,常住户口待定的37 396人,占总人口的 3.48%;原住本市县,普查时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21人,占总人口的0.O01%。
  【1990年末全市人口】 鹤岗市1990年末共有312 209户,1 052 628人,其中男性540 004人,女性512 624人,非农业人口682 968人,未落常住户口人员60 039人。人口出生率为19.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2‰。全市总人口中,市辖区203 533户,654 713人,其中男性336 029人,女性318 684人,非农业人口522 747人,未落常住户口人员49 233人。
                 全市人口地区分布



                                       续表



                 全市人口变动情况



  【百岁老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鹤岗市区有2位百岁寿星:程万英、李徐氏。
  程万英 女,汉族,1881年7月7日生。原籍安徽省阜阳县,现住东山区一委。
  老人 110岁,耳不聋,反应比较灵敏,头发有部分脱落,除大牙脱落外,门牙尚好。问及过去的事情,记忆不清。老人一生生过4胎,只活女儿李玉英一人。
  程万英老人,一生爱劳动。年青时在原籍农村种田、纺花、织布。解放战争时期,在原籍当过本村妇女会长。1961年由原籍来鹤岗,住女儿李玉英家。女婿李士兰是新一矿退休工人,李玉英年青时干临时工,他们的 4个女儿均为老人看护长大。前些年还养猪,近几年养10多支鸡鸭。老人在原籍时有胃病,到鹤岗后,女婿用偏方将胃病治愈,此后没得过病,没上过医院。近几年,每逢夏秋季节,仍能到附近菜市场散步观光。饮食方面,粗茶淡饭,和家人一样,经常的主食是面粉、玉米面两掺干粮,一般菜蔬。女儿李玉英1960年从原籍来鹤岗与李士兰结婚。婚后30年夫妻和睦,从未吵过嘴,又十分孝敬老人,老人生活得非常舒心。
  李徐氏 女,汉族,1889年10月7日生,原籍山东省平阴县,现住东山区十五委。
  老人102岁,眼睛炯炯有神,精力充沛,反应灵敏,听觉稍背,穿着整洁。 1990年还给孙女的小孩做了棉裤,而且絮得平整,做得细致。家务活如揉面蒸干粮等都能做,还养20多支鸡鸭。
  老人年轻时在原籍种田、纺花、织布。1940年来鹤岗投奔儿子,搞家务,侍候儿子上班。几十年来共看护 8个孙子孙女长大。老人生活很有规律,早午饭吃的好些,晚饭吃些稀的,愿吃白菜豆腐之类蔬菜,不愿吃鱼肉,每天喝少量的酒,但从未喝醉过。近几年,晚餐只喝些汤汤水水,愿喝玉米面粥和茶水。几十年来,午睡成了习惯,每天还在室内外散散步,有时还到邻居家唠唠。
  老人一生有两个女儿四个儿子。长子60年前就闯关东来鹤岗煤矿。次子李春秋1938年来鹤岗矿山。子女们十分孝敬老人。李春秋与魏恒兰结婚40多年和睦美满,从不让老人生气,婆媳之间关系密切,从未红过脸。1980年四子李春来的爱人病故,有 3个残疾女儿,老人住在春来家,帮助照看孩子,料理家务。近年来又帮助残疾孙女照看小孩。
  老人身体健康,从未住过医院,有时患感冒喝点姜汤发发汗就好了,很少打针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