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区
工农区
·工 农 区·
【工农区概况】 工农区位于市区西北部,总面积12平方公里。区党政机关驻红旗路中段西侧。
1990年末,全区总人口112 933人,总户数37 100户。全年出生1 643人,死亡492人。
根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工农区总人口145 204人,其中男性73 698人,女性71 506人。各种文化程度人口为:大学本科988人,占总人口的0.7%,大学专科的3 422人,占总人口的2.4%,中专文化的4 973人,占总人口的 3.4%,高中文化程度的17 119人,初中文化程度的51 502人,小学文化程度的37 242人,文盲16 597人。全区有 17个民族,汉族140 977人,占总人口的97.1%。少数民族有4 227人,占总人口的2.9%,其中蒙古族117人,占总人口的0.08%,回族1 726人,占总人口的1.2%;满族1 720人,占总人口的1.2%;朝鲜族 591人,占总人口的0.4%;百人以下的民族有锡伯族43人,苗族8人,壮族4人,彝族3人,瑶族3人,赫哲族 4人,白族2人,土家族2人,藏族1人,布依族1人,侗族1人,鄂伦春族1人。
区辖湖滨、团结、育才、解放路、新南、红旗路6个街道办事处,61个居民委。
中共工农区委员会
书 记 齐成志
副书记 王本立 王 泰
工农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董增庆
副主任 于德水 董瑞忠
工农区人民政府
区 长 王本立
副区长 王世昌 柳爱荣 薛凤春 张凤春 史洪庆 张洪举
政协工农区委员会
主 席 向 明
副主席 郭象文 吴文治
中共工农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王延忠
副书记 刘文江
工农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刘金范
工农区人民法院
院 长 杨耀光
工农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袁玉卿(12月免)
工农公安分局
局 长 蔺胜富
政 委 李兆民
【区街工业】工农区有工业企业28户,其中区办企业19户,街道工业 6户,校办、民政、武装部办工业企业3户。有煤炭、化工、轻工、建材、建筑6个行业。主要产品有煤炭、苏达粉、颗粒碱、水玻璃、编织袋、暖气片、陶瓷管、蜡烛等18种。固定资产 1 367万元,拥有流动资金2 000万元。职工2 750人,有各类专业技术工人328人,工程技术人员31人。
该区工业生产按照区委五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积极克服市场疲软、经济滑坡、资金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狠抓企业内部挖潜,注重机遇搞开发”的经济发展战略,区领导亲自到外地调研考查新产品、新项目和洽谈经济协作。先后考查调研了双防护目镜、硫化碱、石墨等10几个项目,同时加强了技术改造,积极开展销售和贷款回收工作。1990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 650万元,比上年增长5.7%,销售总收入2 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利税总额173.5万元。主要产品产量大部分都有提高,原煤产量16.3万吨,比上年增产16.4%。
该区新筹建的洗煤厂是全市地方唯一的煤炭深加工企业,建设投资近1 000万元,1990年4月破土动工,年底主体工程竣工,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1991年试投产。洗煤厂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4 000多万元,将成为本市地方煤炭加工骨干企业。
【商服饮食业】 工农区现有商服饮食企业28户,其中商业14户,饮食业8户,服务业6户,共有职工1 132人。个体工商户1 750户。一年来,从完善商业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入手,在搞活经营,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了基础建设,翻建了中心商场、团结路蔬菜商店,新开业了春晖商场,重点改造和装璜了工农彩色扩印中心、肉食商店和新建商店等企业。商服企业深入开展了“四职三优”、“笑迎八方客,满意在工农”等优质服务活动,使该区商服业在市场疲软等不利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0年全年完成销售额 3 675万元,比上年增长3.65%,实现利润15.3万元,上缴利税126.3万元。对个体经济管好管活,把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在农贸大棚内修建了浴池,设置了小吃部、扫运车等服务设施,树立个体户的先进典型,召开地区性大会表彰 100多家个体户,使他们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与温暖。全年共收缴工商管理费123.5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农贸市场连续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市场。
【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辖区内有4所大专院校,3所中专学校,2所高中,3所职业高中,7所初中,9所小学。由工农区直接管辖的有11所中小学,教师 939人。近几年来,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逐年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教师的待遇和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各校普遍建立了实验室、医务室、电教室,添设了近20万元的教学设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1990年小学入学率达97%,巩固率达95%,毕业率达99%,普及率达98%,小学平均分为70分;中学及格率达98%,优秀率达27%,低成绩率为2%,平均分为 58分。全区有2所小学进入了市规范化学校的行列,5所中学在市组织的7个学科升学统考中,获得6个学科平均总分第一名,1个学科获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市组织的4个单科竞赛中,有3个单科获第一名。在升学统考中,有 180名学生考入重点中学市第一中学,比上年增长1倍,有34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
文化工作。1990年组织各种文艺演出20余场,为地区 18个单位创编和辅导节目200多个,坚持常年举办钢琴、电子琴、小提琴培训班,学员80人。在市第三届声乐、器乐、舞蹈大奖赛中,工农区获总分第一名。1990年加强了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对地区文化市场进行34次检查,查出违禁书刊10余种,200多册,取缔违禁营业台球、电子游戏室共11家。
工农区所属红十字医院,防疫站、保健站共有医务人员115人,床位72张。
红十字医院进一步实行了标准化管理,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先后派 9名医务人员到省内外学习,智力投资 2万元。开展了“三文明”活动,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所提高。全年门诊量达11.3万人次,比上年提高 17.2%。全年无一例医疗事故。事业费收入达95.5万元,比上年提高22%,被省评为红十字先进单位。
地区防疫工作、食品卫生监测、儿童计划免疫和传染病的预防取得明显成效。1990年传染病发病人数为249人,总报告发病率为171.48/十万;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为 98.5%;饮食业从业人员体检率达100%;饮食业综合达标率为96%;卫生知识培训率为98%;食物中毒发生率为零;碘盐监测率为100%;完成疾病监测调查 1万人份,各项指标均达到省、市要求。区防疫站1990年被授予省级文明防疫站。
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积极开展了妇保、儿保工作。全年妇检 17 364人,为4 973名妇女进行了妇女病的普查、普治,矫治率达90%以上。全区集居儿童 8 876人,有8 499人进行了体检,体检率达95.6%;散居儿童6 798人,有4 083人进行了体检,体检率为60%。
地区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进一步改观。全年清运垃圾11万吨。在“爱国卫生月”活动中,发动驻区120个单位,出动大小车辆104台,集资7 630元,将地区越冬生活垃圾2万吨清运干净。在卫生升级赛活动中,共检查、复查了 1 146个单位和个体户,1990年有65个单位升为市级卫生先进单位,有 215个单位升为甲级单位。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工农区省级卫生先进区的称号得到巩固。
工农地区有医疗单位21个,个体诊所30个。卫生部门按《药品管理法》规定,加强了对药品的管理与监督、检查,全年共查出过期药品12种,价值人民币5 000元。
【计划生育】 进一步加强了计划生育宣传、管理,建立了61个基层计划生育协会。1990年全区出生率为13.9‰,计划生育率为95.8%,综合节育率为98.5%,一孩办证率为 9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8‰。
【城区建设】 城区建设按照《城市管理细则》、《城市规划法》加强了城区的规划、管理与建设。1990年完成了学府、桥西两个小区的规划设计任务,协助省设计院完成了繁鹤小区的规划任务,并完成了红旗小区的详细规划工作。新建2座水冲式厕所,大修了2座,翻建 7座厕所。修建柏油路6条计2.9万平方米。拆除盲建房屋25户,打通防火通道 5条。查处违章建筑85户。全民义务植树16万株,建花坛29个,绿篱30延米。
【民政工作】 按照国家颁布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全区61个居民委进行了换届改选。区政府拨 2万元用于委干部生活补贴。积极开展了拥军优属活动,多次召开军民联欢会、座谈会,深入到驻军部队、老红军、老抗联、军烈属及伤残退伍军人家中走访慰问。全区有救济户和优抚对象154户,全年发放救济款15.1万元。用3 000元为 6户优抚对象和救济户修缮了房屋,用1 800元为61人解决了越冬服装。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区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司法、公安干警队伍建设和检、法部门的通讯、交通工具等装备建设。同驻区 220个单位建立了联防协作关系,完善了内外部的联防措施。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开展。全区已成立174个调解组织,有调解人员1 044人。全年共调解民事纠纷416起,成功393起,调解成功率达94.4%,制止群众性械斗2起,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和恶性事件的发生。
(崔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