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萝北县

萝北、绥滨2县概况

萝北县



                 ·萝 北 县·
  【地理概况】 位于小兴安岭东南麓与三江平原交汇处,东北部紧邻黑龙江与苏联相望,近邻市县为鹤岗、绥滨、嘉荫、桦川、汤原。总面积6 784平方公里,山地占41.9%,其余为平原及沼泽。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自然资源以森林、黄金、石墨著称,还有丰富的大理石、白云岩等10多种矿藏和鲟鳇鱼等各种鱼类。



                萝北县凤翔镇凤翔大街
  境内人口,据1990年7月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总人口 230 477人(其中普阳农场9 210人),按地区分布为:县属86 297人,国营农场属 111 673人(不含普阳农场),鹤北林业局属23 297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6人。1989年7月1日~1990年6月30日出生人口3 799人,死亡1 116人,人口出生率17.3‰,死亡率5.1‰,自然增长率12.2‰。
  县属人口,性别构成为:男44 381人,女41 916人。民族构成为:汉族77 774人,朝鲜族5 006人,满族3 111人,蒙古族 232人,其余为不足百人之回族、壮族、土家族、锡伯族、苗族、水族、达斡尔族、赫哲族、瑶族、藏族和傈僳族。文化构成为:大专1 509人,高中(含中专)13 428人,初中23 596人,小学 26 357人,其余为文盲、半文盲及学龄前儿童。居住在县镇的人口43 416人,非农业人口30 072人。
  【历史沿革】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前,境内地方政务均由土著首领各治理其辖区。1906年成立兴东兵备道,始由清政府设官施治,统一政令。1914年建立萝北县,相沿至今。新中国成立之后,隶属关系多次变更,至1988年1月划归鹤岗市领导。
  【行政区划】 舆图之内,有县辖区域及国营农场、鹤北林业局。县辖区域设3镇8乡。兹简述乡镇概况如下:
  凤翔镇 位居县境中心,城区面积7.5平方公里,居民9 649户,35 425人,辖19个居民委员会和6个村。始建于民国初年,名鸭蛋河屯。沦陷时期曾设县治于该地5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自1954年起,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旧时的手工作坊,已为现代工厂所取代。1988年峻工的长 2公里、宽16米的凤翔大街和1989年续建的迎宾路及该路与凤翔大街衔接的3条街道,总计3 500延长米混凝土水泥路面,平坦光洁,两旁商店林立,人群熙攘,高压线路,昼夜供电,自来水四季常流,公路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已成为新兴的边境重镇。
  鹤北镇 位于县城西37公里,哈萝公路北2公里处。1981年建镇,镇区面积0.4平方公里。无村,辖4个居民委员会,3 493人。鹤北林业局、鹤北火车站与镇区紧紧相连。
  名山镇 位于县城东20公里、哈萝公路线上,北濒黑龙江,1984年由乡改建为镇,镇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辖4个居民委员会、6个村,总人口4 498人。该镇是中苏边境会晤地,1990年正式开通名山——阿穆尔捷特贸易口岸。每年盛夏,县内外大批欲睹异国风光之旅游者前往该地,不绝于途。
  肇兴乡 乡治位于名山镇东28公里,居哈萝公路之终点,紧靠黑龙江岸。辖1 3村,其中6个村均在街里。人口9 719人,耕地面积113 504亩,年产粮 近1.4万吨。肇兴始建于清末,沦陷时期及新中国建立前后均为县治所在地各7年,故有“老萝北”之美称。
  太平沟乡 乡治位于县城北90公里之深山区,东临黑龙江岸。辖9村,人口4 126人。耕地18 152亩,年产粮 1 517吨。境内黄金储量丰富,清光绪年间,采金者麋集该地,后为观都金矿局所在地。所辖之兴东村,有昔日兴东兵备道署衙遗址。
  团结乡 乡治在县城南13公里处,辖11村,人口9 133人,耕地面积103 454亩,年产粮1.66万吨,为各乡镇之冠。1943年桦川移民去该地建屯,1953年建村(相当于乡)。
  奋斗乡 乡治在县城西北56公里处,辖15村,人口 6 942人,耕地面积34 609亩,年产粮3 420吨。1971年成立公社(乡)。
  环山乡 乡治在县城北略偏西35公里处之浅山区,辖 8村,人口3 716人,耕地面积17 830亩,年产粮1 678吨。1975年建立公社(乡)。
  苇场乡 乡治在松花江北岸20公里处,北距县城24公里,辖7村,人口3 517人,耕地面积32 98 1亩,年产粮3 067吨。1975年建立公社(乡)。
  莲花乡 乡治在县城东南沼泽区内,距凤翔25公里。辖6村,人口2 294人,耕地面积23 100亩,年产粮2 460吨。1977年建立公社(乡)。
  东明朝鲜族乡 乡治在凤翔镇内,所辖10村均在镇之近郊。人口3 542人,朝鲜族占92.8%。耕地面积32 560亩,绝大部分种植水稻,年产粮 9 033吨,单位面积产量居全县首位。1984年从凤翔镇划出,正式成立民族乡。
  【领导机构及领导人】
  中共萝北县委员会
  书 记 李兆森
  副书记 于 林(11月离任) 赵学礼(11月到任) 宋万祯 郭桂荣(5月离任)
      李延佑(11月到任)  萝北县人大常委会
  主 任 张庆丰
  副主任 吕志品(11月离任,任县政协党组书记) 于嘉生 李广道 孙德山
  萝北县人民政府
  县 长 于 林(11月离任) 赵学礼(11月到职,代)
  副县长 李延佑(11月离任) 杨树茂 刘 斌(11月离任,任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
  
      孙增君(3月到任) 仲跻广 吴显丰(11月到任) 李宝生(11月到任)
      樊金宝(11月到任)
  政协萝北县委员会
  主 席 贺桂森
  副主席 金明久 葛连生 卢 诠 沈 滨 陈沐涛
  中共萝北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吴显丰(11月离任) 刘 玉(11月到任)
  副书记 张德臣 赵玉富(2月到任)
  萝北县人民法院
  院 长 张全启
  萝北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艾连生(11月离任) 安云峰(11月到任,代)
  萝北县人民武装部
  政 委 邵士祯
  部 长 权润汉
  【经济建设】 年初,县委根据中共十三大和十三届五、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内改外联,开发资源,保农上工,科技兴县”的方针,经过一年的实践,经济建设指标,全部完成。社会总产值 22 730万元,比1989年增长 4.7%,工农业总产值18 627万元,比1989年增长8.8%。
  农业 有较大的发展。6月中旬至8月上旬,相继在莲花乡、肇兴乡裕丰村、团结乡 8个村发生冰雹,使 23 129亩庄稼受灾,其中4 300亩绝产,但全县仍取得了较好的收成,总产值达9 651万元,比1989年增长14%。粮食产量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平均亩产 179公斤,总产量73 452吨,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之1988年提高 17.5%。种植粮食,全面实施县制定的“科技兴农”方案,在项目落实上狠抓了省级水稻丰收计划和县级大豆丰收计划各种植10万亩的实施工作,因而进行了大面积的“旱改水”工程,计播种水稻113 787亩,比1989年的 91 572亩增长24%,超过计划1.3万多亩,其中以团结乡增长最多,比1989年的41 012亩增加21 980亩。由于进一步落实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继续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东明朝鲜族乡10个村实行了土地承包期16年不变,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增多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水稻平均亩产319公斤,比1989年的302公斤增长17公斤。此外,全县还开展了12万亩 4大作物高产攻关的竞赛,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县完成造林1.2万亩,为计划的100%。大牲畜存栏9 332头,比1989年增长7.5%,其中奶牛1 356头。生猪21 235头,羊1 502头。养鱼水面 5 340亩,比1989年略有增加。乡镇企业总产值5 500万元,比1989年增长7.8%,完成利税562万元,比1989年增长19%。
  工业 由于大宗原材料涨价、资金紧缺、市场销售不畅等等因素,工业生产呈下降趋势,一些厂家亏损,但也有一些企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县工业基本上抑制了大幅度滑坡,维持了正常生产,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作出了贡献。全年工业总产值 8 976万元,为1989年的91.2%,实现利税256万元,仅达1989年的 73.4%。生产下滑较为显著的是减速机产品,仅及1989年的 44%;其次是水泥产品,只相当于1989年的四分之三。黄金生产取得突破性成绩,达到有史以来产量最高年份,全年超过2万两。
  萝北县的黄金生产,始于清光绪年间,开始是俄人入境盗采和国内民间私采,至1893年(光绪十九年)始由“北洋大臣主其事”的“官督商办”之观音山金厂(厂设太平沟) 统一生产。1913年 7月观音山金厂与都鲁河金厂合并为观都金矿局,局址仍设太平沟。该矿最高年产量为1923年,计达 2万两。此后,无论是官办商办,中国人办或日本侵略者办,其产量均未达到1923年的纪录。自1986年起,首次年产黄金万两。此后连续 5年保持“黄金万两县”的光荣称号。为了使1990年产金量达到新的高度,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坚决贯彻国务院对黄金行业进行治理整顿的精神,彻底取缔了侵入国营和集体矿区的个体采金者,认真打击了不法分予对黄金的走私、倒卖、藏匿活动。全年共查获走私案件8起,抓获罪犯14人,没收砂金4 570克,罚款2.1万元,清除非法采金者490人。二是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变原承包人个人承包为集团承包,调动了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三是积极鼓励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如矿长袁符信在采金船挖斗上焊上斗齿,并适时改进其角度和长度,使之适应于挖掘各种地形的冻层,大幅度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全年累计完成23 861两,名列全国黄金生产的前10名,荣获国家黄金局授予的金杯奖。
  交通邮电 全年完成货运量22万吨,比1989年增长35%;客运量完成103.3万人次,比1989年增长7.9%;乡村道路建设经省市验收,评为“乡村道路建设进步县”。邮电全面完成各项计划指标,尤以市话建设为最,全年增容 1 000门,开通萝~哈直拨电话线路和全国直拨电话线路各1条。
  城建 完成了计划任务,各项建设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新建的儿童公园于 9月30日正式剪彩开园。县城有史以来第一栋住宅楼已完成一半。
  财贸 基本完成各项指标。社会商品购进总值12 207万元,为1989年的 9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 691万元,比1989年增长5.5%;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比1989年下降7%,实现了省、市下达的物价指标。凤翔镇集贸市场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开展了优质服务活动,吸引了大批顾客,日客流量约5 000人次,年交易额达1 200万元,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量的 11.2%,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的“全国文明集贸市场”大红匾,11月14日举行了隆重的挂匾仪式。经省政府批准,开通我国领土名山岛与苏联进行民间互市贸易,我方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年财政收入3 585.6万元(不含省补助收入),比1989年增长11.4%。支出3 609万元(含上年结余),比1989年增长5%。全年国民收入总额9 800万元,比1989年增长9.4%。人均国民收入1 512元,其中农村人均收入756 元,比1989年增长5.1%。非农业居民消费水平达 850元。城乡人民储蓄余额10 430万元,人均1 305元,居全省前列。
  【文化建设】 有较好的发展。城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入学率、及格率、优生率均有所提高。高级中学首次装配了语音室和微机室。有76名考生被大专院校录取,其中朝鲜中学毕业生13名,创县民族普通教育的新纪录。科学技术,成果丰硕。年初列入科技人员承包课题计划96项,全部完成,获直接经济效益 2 430万元。文化工作完成了“责任状”所定的各项任务,尤以旨在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扫黄”工作成绩突出,共查缴禁销非法翻录的录音带914盘、非法出版刊物 9本、淫秽书刊 56本。为加强正面教育,特出版了《萝北县党史》(第二集),翔实地记述了赵尚志、李兆麟将军及其所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六军在萝北的抗日斗争,以激发全县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更加珍视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医疗水平有新的提高。通过狠抓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比1989年下降 1.4‰。体育事业,成绩显著。为迎接亚运会,组织中小学生捐款4 000余元,销售冬运会彩券 20万元。除开展县内正常的体育活动外,还举办了跨县的“保险杯”乒乓球邀请赛和“环保杯”篮球邀请赛及市县领导干部篮球赛,鹤岗、富锦、集贤、绥滨、抚远、桦南等市县及驻县边防军、黄金部队、宝泉岭农管局、鹤北林业局的代表队,应邀参加了比赛,促进了兄弟市县的体育交流和军民团结。全国七届冬运会预赛时,县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二名,部分运动员在七届冬运会上获决赛权。
  【精神文明建设】 以创建“文明城镇先进县”为总链条,在全县开展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年末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城镇建设先进县”。全县获省以上奖励的集体和个人有:县黄金公司获全国黄金生产先进企业,凤翔镇集贸市场获全国文明集贸市场,名山镇获全国优抚工作先进单位,统计局局长屈淑芹获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先进个人。获省级先进集体的有县医药公司等4个单位,获省级先进个人的有供销商场经理张继英等3人。
  【友好往来】 萝北县为边境县。近年与苏联官方及民间交往日益增多,除正常的边境会晤外,较重要的往来有:7月 30日苏军阿尔柯中校率领的苏联兴安岭区段边防机关代表团一行7人,到县城与我边防军81683部队共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5日,县五金公司经理沈滨、县人造板厂厂长孙德玉、县百货大楼经理马洪祥参加黑龙江省赴俄罗斯联邦访问团,去苏联参观访问。
                                 (王文光、徐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