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发(1989)9号文件精神,1990年4月初,对全市106个党委(含部分基层党委)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通过检查,总结了兴安煤矿,普阳农场等 6个党委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改正的措施,组织部分党委的领导和组织部门干部到兴安煤矿进行了参观学习;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指导部分党委开好党代会。为了使各党委明确党代会的工作程序,编制下发了《鹤岗市各级党代表(党员)大会工作程序》,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分别在市供销社和宝泉岭农场举办两期培训班,共培训各党委组织部长55名。在选举中,还试行了候选人在代表会上自我介绍制度。市委组织部深入基层,先后具体指导市供销社、市粮食局等 8个市直党委、16个基层党委召开质量较好的党代会。1990年,全市共有35个党委召开了党代会,进行了改选换届;在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重点抓了对农村后进党支部的整顿和建设农村标准化党支部活动。在整顿中指导两县、市郊和乡(镇)党委做好整顿后进支部工作,通过采取组织调整、加强制度建设,下派乡(镇)干部到村挂职,对村支部书记和委员进行培训等措施,使45个农村后进支部程度不同地提高了战斗力。通过开展建设农村标准化党支部活动使村党支部的工作水平有了提高,较好地发挥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 全市农村建立了党员责任区1 430个,建成了标准化党支部 41个,占农村党支部总数的14%;为了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需要,市委组织部针对过去长期存在的部分党组织隶属关系,工作机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并报市委同意,理顺了部分企事业党委的隶属关系调整了部分党委工作机构的设置。建立健全了市直31个企事业党委的工作机构,新组建了工交口 6个党委;为了对全市党的建设加强宏观指导,围绕经济建设和深化改革,结合党的建设工作任务陆续制定了一些适合本市情况的制度规定和具体措施,如《鹤岗市企业党组织工作规则》、《开展建设企业标准化党支部活动的实施方案》、《下派乡镇干部到薄弱村支部任职的暂行规定》等,为使基层党的组织建设逐步实现规范化打下了基础。
【领导班子建设工作】 1990年,市委组织部根据省委的有关指示和市委的具体部署,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优化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1990年,市委组织部把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作为重点来抓,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对部分县(处)级党委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提出了加强县(处)级领导班子理论学习的意见,被省委采纳。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举办 4期处级干部哲学及党建理论学习班,培训处级干部167名,占全市处级干部总数的20%;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督促、检查和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编制下发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工作程序》,对市直各党委的组织部长进行了培训,总结推广了绥滨县委抓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经验,及时参加市直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并进行指导。通过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了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促进班子的团结,较好地发挥了整体功能;集中力量,认真做好各项换届工作。为了做好县(区)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年初拟定了方案,集中人员,组成考核组,分别对各县(区)领导班子进行考核。在考核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坚持按“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配备干部。共考核县(区)班子24个,考核领导干部54人,与干部谈话210人次,写出考核材料54份,提出县(区)换届班子人事安排方案,保证县(区) 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还与有关部门协作,对县(区)法检两院等单位领导干部进行了考核,完成了市文联、市侨联和市社联班子换届人选的考核;按市委的决定和部署,做了具体的调整充实部分县(处)级领导班子工作。先后调整和充实了15个县(处)级领导班子,调整交流了县(处)级领导干部30名,较好地解决了一些班子中存在的软弱无力,不团结和结构不合理问题;为了适应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加快后备干部的培养步伐,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县(处)级以上后备干部工作的意见》,对后备干部的推荐、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制定了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对现有后备干部进行调整、筛选和充实,初步确定了近期成熟,长期培养和党政一把手三个后备干部名单,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党员队伍建设工作】 1990年,开展了第三批、第四批(最后两批)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到年末,全市各党委除市政府工委、医药公司党委未验收外,其余全部结束。参加评议的党员56 200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94%;共处置党员578名。其中:出党 120名。党内警告以上处分458名。1990年,全市共发展新党员2 665名,其中工农财生产一线 1 064名,占新党员总数的39.9%。在发展新党员工作中,认真贯彻发展党员工作方针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发展计划并加强宏观控制,注意把重点放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把基点放在保证新党员的质量上,注重改善结构,及时进行指导。对组织员进行业务培训。八月份,在萝北县举办了全市组织员业务培训班,对全市各党委的78名组织员进行了 4个方面的组织发展业务培训,还总结了矿务局水电公司党委等 4个单位的经验在全市推广;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市共有 33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名模范党员、160名优秀党员、2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市委表彰。为了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组织先优事迹演讲报告团,先后在宝泉岭农场和鹤岗矿务局的5 个下属单位进行 5场演讲,共有 2 500多名党员听了先优事迹演讲报告。突出抓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一年来,各级党组织把抓好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作为从严治党的主要措施来抓。通过先进的教育手段,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党员进行了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市委组织部以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事迹为题材,先后摄制了《蒲公英之歌》、《煤海先锋队》等3部、8个专题教育片,分别在市电视台和部分党委进行了播放,使党员受到了教育。
【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1990年,市委组织部认真抓了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制订下发了《关于干部任免程序及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关于严格全市科级干部职数审批呈报程序的规定》,严格了科级干部任免、备案和职数核定的工作程序。对新提拔的300 名科级干部严格按规定进行了审查备案,并按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对全市科级干部职数核定统一管理,共核定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级干部职数 3 677职;在干部调配工作上,按合理流向和实际需要,办理了党群机关85名干部调出调入手续,为市法院、检察院从教育系统中借调了干部47名,既解决了法检两院干部短缺的问题,又缓解了教育系统干部超编的情况;干审工作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政策规定,对31名干部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进行了确认。
【知识分子工作】 1990年,市委组织部认真抓了知识分子工作。起草了《鹤岗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和《鹤岗市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条例》,经多次修改后下发试行,筹备召开了鹤岗市知识分子工作会议、部署了会后一个时期本市知识分子工作的任务,开展了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工作,经自下而上的广泛推荐,初选出56人,向省推荐优秀专家人选4人。
【调查研究工作】 1990年,各级组织部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围绕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广泛开展了调查研究。为了加强党的建设,先后进行“10户大中型企业党组织状况调查”、“农村党组织状况调查”、“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调查”、“组织员队伍建设情况调查”、“发展党员情况调查”等。 为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先后调查了县(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理论学习的情况;干部工作宏观管理的情况;企业领导干部配备的情况;县(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情况;乡镇领导干部配备的情况等。为了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就如何在发展商品经济中发挥知识分子作用问题作了专题调查。一年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注意总结经验,抓好典型,指导全市组织工作向前发展。在党的建设中,先后在兴安煤矿、机修厂等单位总结了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和党建工作规范化的经验,在萝北县总结了建设标准化党支部的经验;在矿务局水电公司总结了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预备队的经验。在领导班子建设上,总结了萝北县委加强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工农区委坚持民主集中制、绥滨县委提高领导班子决策水平、普阳农场发挥领导班子核心作用的经验。还总结推广了市人民医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的经验。
(慕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