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煤生产 ·原煤生产·
【原煤生产的特点】 1990年矿务局原煤生产的主要特点:一、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原煤总产量完成1 750.33万吨,比国家计划增产210.33万吨,比1989年增长125.32万吨。按矿井规模分,大井产量1 518.9万吨,小井产量 231.41万吨;按矿井类别分;矿井产量1 647.56万吨,露天产量112.77万吨,按采煤方式分,机械化采煤产量1 067.20万吨,炮采产量683.13万吨。无论是全局原煤总产量,还是矿井、露天每个类别的总产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1990年全局回采工作面平均45.69个,平均月产24 380(吨/个),比1989年提高 3 372(吨/个),提高幅度为13.8%。其中,综采工作面平均6.78个,平均月产 40 991(吨/个);高档回采工作面平均22.56个,平均月产27 100(吨/个)。回采、综采和高档工作面的单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在全国采煤队 “上纲要、创水平”劳动竞赛中获优异成绩。全局有 31个采煤队达到“上纲要、创水平”标准。其中,有10个队超过上纲要甲级队标准,达到“破历史纪录、创最好水平”标准。兴安矿综采一队年产原煤100.197吨,比国家计划超产 37.1万吨,比1989年增产50.1万吨,成为东煤公司“破历史纪录、创最好水平”采煤队之一。兴山矿 216高档采煤队年产原煤 615 694吨,比1989年增产 25.6%,质量标准化创特优,获东煤公司系统高档采煤队“破历史纪录、创最好水平”竞赛冠军。兴山矿216、南山矿232、新一矿 244三个高档采煤队均创年产50万吨的纪录;大陆矿273高档采煤队创年产 40万吨纪录;兴安矿255、261,富力矿276、279 和南山矿230五个高档采煤队,创年产30万吨纪录。全局有南山综采一队、峻德综采二队等 14个采煤队达到全国采煤队 “上纲要、创水平”甲级队标准;有富力综采一队、峻德234队、兴山213队、兴安252队等 10个采煤队达到“上纲要、创水平”乙级队标准;有南山综采二队、富力281队、兴山281队,兴安251队、峻德293队等 7个采煤队达到“上纲要、创水平”丙级队标准。
三、质量标准化登上新台阶。1990年全局煤矿系统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大雁、创特优,建设大雁式井区”活动。各矿普遍确立了建设大雁式采区的点,并把大雁局搞质量标准化建设的“三严一细”(管理要求严、质量标准严、检查监督严、工作过细)的作风移植过来,标准上求高,速度上求稳。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全局质量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效果。继兴山矿六采区在全局率先建成大雁式采区后,富力一井、兴山一井又相继达到大雁标准。1990年底,经东煤公司检查团验收,全局实现了矿矿达标。其中兴山矿达到部颁特优标准,并晋升为国家煤炭工业二级企业;大陆矿达到部颁特优标准;南山矿、峻德矿达到部特级标准;新一矿达到部一级标准;岭北矿达到部二级标准。全局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四、重点加强现代化采煤队建设。1990年矿务局根据“优化生产力要素,主攻单产”的工作路数,重点加强现代化采煤队的建设。局、矿两级,对重点采煤队的生产场所、人员配备、技术装备都按“倾斜政策”进行调整。全局按重点队标准装备重型设备工作面 21个,其中200型采煤机、180型运输机工作面5个。1990年全局10个重点采煤队在“破历史纪录、创最好水平”竞赛中,创出优异成绩。有5个队实现年产30万吨以上,1个队实现年产 40万吨,3个队实现年产50万吨,1个队实现年产100万吨。
五、实行机电工和采掘工一体化。1990年矿务局将采掘工作区的采掘工和机电工分工种承包改为工作面整体承包,实行采掘工和机电工一体化,“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实行采掘工、机电工一体化以后,完全体现了“抓机电就是抓生产”的原则,解决了采掘工种和机电工种分配上的矛盾,出现了全队人人关心和爱护机械设备的局面。一旦发生机械事故,全队都动手帮助解决,提高了处理机械事故效率,提高了开机率。
六、充分发挥采掘机械化装备的效能。1990年矿务局按照“以综采为方向,高档为重点,大、中、小结合,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机械化方针,投放综采工作面 7个,高档工作面23个,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已达到回采工作面平均个数的66%。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 79.84%,其中综采占24.95%,高档占54.89%。
1983至1990的8年,全局采煤机械化程度由33.99%提高到79.84%,提高42.O9个百分点;回采工作面个数由67.96减少到45.69,平均减少22.27个;工作面单产由13 019(吨/个、月)提高到24 380(吨/个、月),平均提高11 361(吨/个、月)。
(尹素清)
【兴山矿原煤总产创历史最好水平】 兴山煤矿现有 5个采煤区和一个开拓区,设计能力为164万吨,核定能力为141万吨。全矿共有 4个高档工作面,为170型机组、180型溜子、单体液压支柱、铰接顶梁配套支护、采煤机械化程度为 75%。有10个开拓掘进队和10个回采掘进队,掘进机械化程度为88%。全矿共有职工8 660人,其中采煤工人1 088人,掘进工人1 077人。矿长杨发德、党委书记支承河,总工程师牛传琏。
1990年兴山矿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艰苦奋斗,奋勇拼搏,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煤炭产量稳步上升,在1989年产量突破200万吨大关的基础上,1990年原煤产量达到227万吨,提前66天和58天分别完成全年国家计划和承包计划,创出历史最高纪录。经营管理不断加强,完成了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同时广泛地开展了双增双节运动,在增支因素多的不利情况下,实现了减亏 124万元。企业基础不断加强,节能、环保、机电、计量、档案等工作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1990年百万吨死亡率降为零。整体工作全面大上,1990年分别被东煤公司、能源部、中国煤矿企业管理协会评为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现代化矿井和国家煤炭行业二级企业。并荣获中国煤矿企业管理协会授予的“全国煤矿企业优秀管理奖”。
1985至1990的6年,兴山矿与矿务局签定了投入产出经济承包合同。
6年中,全矿共生产原煤1 100万吨,比承包前1984年的产量每年递增10.2万吨;掘进总进尺共完成187 107米,其中开拓进尺完成 18 349米。原煤产量和掘进总进尺,均超额完成总承包期的国家计划。6年中移交新区21个,获得煤量1 101.6万吨,“三量”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较好地保持了采掘平衡。1990年生产原煤227万吨,大井首次突破200万吨大关,提前66天完成全年国家计划,创建矿以来最好水平。原煤灰分达到19.85%,比1984年下降 10%;原煤含矸率达0.52%,比1984年下降45%;坑木消耗为42.22(立方米/万吨),比1984年下降 46%;原煤火药消耗为3 090(公斤/万吨),比1984年下降23%;原煤电力消耗为 21.62(度/吨),比1984年下降10%;全员效率为1.355(吨/工),比1984年提高了48%;采煤机械化程度为71.4%,比1984年提高45%;掘进机械化程度为79%,比1984年提高 72%,原煤成本和企业利润扣除各种增支因素,也比承包前有所提高。过去一直困扰煤炭生产发展的各类事故基本得到遏制,安全形势明显好转。6年承包期百万吨死亡率为1.36,比承包前6年百万吨死亡率骤减4.18。特别是1990年全矿百万吨死亡率首次降到零。
矿务局原煤产量构成
(1990年度) 单位:吨
矿务局采煤机械化概况
(1990年度)
1990年矿务局采煤工作面利用情况
1990年矿务局掘进工作面利用情况
1985至1990的 6年,该矿先后实行坑代品、溜子、电缆供管修“一条龙”;材料购、储、供“一条龙”;运输调度指挥“一条龙”;煤质管理“一条龙”和火工品使用管理“一条龙”等 7个“一条龙”集中管理系统,对各种定额材料进一步加强管理,使原材料消耗大幅度下降,成本降低。扣除各种增支因素,完成了承包的利润指标。 1990年,该矿寿消化增支因素1 000多万元的基础上,比矿务局下达的指标减亏115.2万元。
(王立波、董景林)
【大陆矿整体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大陆矿现有职工 5 066人,其中井下采煤、掘进、机电等生产一线职工2 818人,具有高、中、初级技术职称的323人,干部526人;基层生产辅助单位21个,其中采煤队6个,掘进队 4个,辅助单位11个;固定资产原值4 57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3 088.9万元,固定资产设备1 115台;原煤主要品种有洗中块、洗混块、混煤、机车粒煤4种;矿井核定生产能力70万吨,年生产水平实际达到100万吨。
1990年该矿充分发扬“艰苦奋斗、求实献身”的企业精神,深化改革,完善承包,大搞质量标准化,摆脱了增支因素过多、资金紧张等外部条件制约,克服了矿井技改工程投入过大的困难,整体经济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是质量标准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突破。1989至1990年,全矿各单位,以质量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强化质量标准化的群体意识,狠抓了质量达标的基础工作。通过广泛开展学大雁、学兴山、创建特优矿活动,促进和保证了矿井质量的不断升级。1990年 9月25日东煤公司和矿务局联合验收团检查验收,大陆矿达到省级先进企业标准。1990年末,东煤公司和矿务局再次检查验收,大陆矿达到部颁特级质量标准化矿,并已经具备现代化矿井的标准。大陆矿在评为省级和部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以后,在全矿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百日安全活动,使全矿安全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状况根本好转,1990年全矿百万吨死亡率达到零。二是现代化矿井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全矿上下按照“科技兴矿”的发展战略,在技术装备上着眼于发展采掘机械化、重型化、钢铁化的同时,不断完善生产调度的通讯、监控、指挥系统,不断加快矿井的技术改造,完善和提高系统能力。在管理方法上,积极推行目标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促进企业由粗放型管理逐步向集约型管理过度,基本上建立起了比较全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三是企业升级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几年来,围绕企业升级的中心任务,全矿各单位,按照年制定的《企业升级规划》,发动和组织全体职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抓管理、上等级、增效益、达标准,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升级工作。通过加强领导,落实规划,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升级的基础工作。1990年大陆矿不仅连升2级,还为升3级打下良好基础。四是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1990年全矿生产原煤 1 097 269吨,超国家计划197 269吨提前 57天完成国家计划。生产准备工作适应煤炭生产的发展。全年完成掘进总进尺14 085米,其中开拓系统进尺972米,分别比国家计划超进1 285米和122米。
坑木消耗实际达到经济承包指标和奋斗目标,比国家计划降低; 火药消耗实际达到3 771公斤/万吨,比国家计划降低1 579公斤/万吨;全员效率实际达到 1.541吨/工,比国家计划提高0.441吨/工,掘进工效率实际达到0.120吨/工,比国家计划提高0.005吨/工。
(李佑财)
【兴安矿被评为国家煤炭工业二级企业】 1990年兴安煤矿充分发扬“积极进取、勇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坚持深化改革,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坚持科技兴矿,大力发展采掘机械化;坚持质量标准化建设,切实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创出新水平,整体工作登上新台阶,被中国煤炭企业管理协会命名为煤炭工业二级企业。
一、原煤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1990年全矿原煤产量完成 3 478 293吨,比国家计划增产3.9%,比1989年增产3.3%。其中大井原煤产量完成3 168 278吨,比国家计划增产 1%,比1989年增产1.5%。全矿原煤产量提前25天完成全年国家计划,创历史最好水平。该矿综采一队年产原煤1 001 090吨,比国家计划增产60%,比1989年增长100%,提前 108天完成全年国家计划,名列全局10个达到国家“上纲要、创水平”先进采煤队榜首。
二、掘进总进尺完成国家计划。1990年全矿掘进总进尺实际完成47 923米,比国家计划增进4.5%。其中开拓进尺完成3 257米,比国家计划增进 1.7%。在总进尺中,煤巷完成27 561米,半煤岩完成4 838米,岩巷完成15 524米。全年移交两个新区,移交煤量415万吨。巷道失修率降到5‰以下,提前60天完成全年发璇成巷国家计划。回采掘进队 61号和52号分别创出年进历史较高记录的国家甲级队水平。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全面达标。1990年该矿的产品质量、物资消耗、经济效益等对企业升级具有否决性的指标,全面达标。商品煤灰分为17.64%,比国家计划降低 0.86%;含矸率为0.09%,比国家计划降低0.48%,外销煤炭318万吨,比1989年多销 21万吨,是建矿以来外销煤炭最多的一年。坑木消耗实际达到47.40(立米/万吨),比国家计划降低3。38(立米/万吨);火药消耗达到2 687(公斤/万吨),比国家计划降低792(公斤/万吨);全员效率达到1.538(吨/工),比国家计划提高0.258(吨/工),比承包计划提高0.003(吨/工)。
四、坚持进行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1990年该矿针对安全薄弱环节,在防止顶板、瓦斯、煤尘、运输、放炮等事故上狠下功夫。投资 180万元,在重点采煤工作面和开拓回采掘进工作面安设了瓦斯监测仪和遥测仪。安装消火管路14 000米,防尘管路12 000米。制定了安全“小立法”和安全质量与生产挂勾的奖惩办法。强化对职工安全培训,举办30期脱产培训班,培训2 400人。广泛开展远学大雁、近赶兴山的质量标准化升级活动,促进全矿质量标准升级。1990年经东煤公司和局检查验收,全矿采煤、开拓,机电、运输 4大系统的质量标准,均达到部颁特级,通风系统达到部一级。该矿的设备管理和环保均取到国家二级企业合格证书,节能、会计、计量均取到省级合格证书。1990年 9月份,该矿被中国煤炭企业管理协会命名为国家煤炭工业二级企业。该矿是东煤公司97个煤矿中第一个跨入国家一级档案管理的企业。
五、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产力。1990年兴安矿的2个综采队 6个高档队共8台机组运转,采煤机械化程度达82%。开拓掘进系统使用2台钻装机,上 2条钻装车作业线,推广使用反井钻机,回采掘进实现3条综合机械化作业线,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达80%。采掘机械化的发展,促进了单产单进的提高。该矿回采工作平均月产达2.56万吨,综采工作面平均月产达5.19万吨,分别创出历史最好水平。该矿在全局“2560”科技工程中,完成瓦斯监测、微波通讯、电子计算机应用等9个项目。1990年8月,该矿被东煤公司评为“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产力”的先进单位。
(周长祥 齐逸民)
【南山矿整体效益有突破性进展】 南山煤矿现有职工12 879人,其中干部 1 806人,井下工人6 961人,技术人员173人。
1990年该矿发扬“进取、实干、献身”的企业精神,坚持贯彻改革、开放和治理整顿的方针,坚持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坚持把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生产放在全部工作的首位,坚持科技进步,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不断增强企业活力,扭转了产量不稳、质量滑坡、安全不好的被动局面,摆脱了市场疲软、原材料涨价、资金紧张的困境,解决了生产接续紧张、准备工作滞后、采掘比例失调的问题,理顺了各生产环节的关系,整体效益实现历史性的新突破。
一、煤炭产量全年完成3 124 590吨,比国家计划超产304 590吨,增产 10.8%;大井承包产量完成2 852 879吨,比承包计划超产原煤 152 879吨,增产 5.7%,一举扭转多年欠产和在300万吨以下徘徊的局面,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掘进总进尺完成40 649米,比国家计划增进0.4%。其中岩巷完成15 272米,占总进尺的37.6%,创历史好水平。
三、安全状况根本好转。全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64以下,重伤、轻伤大幅度下降。全矿安全状况创历史好水平。
四、质量标准化建设实现了高速度,一年连续登上三个新台阶。该矿在一季度评为部二级质量标准化矿,二季度评为部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三季度评为部特级质量标准化矿,四季度巩固部特级并为实现现代化矿井和二级企业创造良好条件。该矿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速度和档次,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五、全员效率达到1.35(吨/工),比国家计划提高20.7%,比1989年提高 10.2%;回采工效率实际达到6.06(吨/工),比国家计划提高4.5%;掘进工效率实际达到 0.099(米/工),比1989年提高10%。
六、经济效益控制在国家政策允许的亏损指标之内,甩掉了多年超亏的落后帽子,全面完成了总承包任务。
七、企业坑木消耗实际达到48.87(立米/万吨),比国家计划降低 16.9%;企业火药消耗实际达到2 890(公斤/万吨),比国家计划降低5%。
八、单产达到26 573吨,比国家计划提高29.5%;单进达到120.1米,比国家计划提高2.5%。
九、矿小井生产原煤187 300吨,自营小井生产原煤84 411吨,均创新水平。
十、全矿生产辅助部门等各方面,均围绕年产 300万吨的大目标,立足本职,服务生产,总体推进。全矿新建住宅280户,安置待业青年1 000人,免费或半价为一线职工供应面粉39.9万斤,豆油4.7万斤,提高了职工生产积极性。
(王洪寅)
【峻德矿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持续上升】 峻德矿现有职工8 529人,其中干部1 111人,井下工人4 917人,技术人员115人;基层单位31个,其中采煤工作面 8个,开拓、掘进队15个;年设计能力 150万吨,投产9年(1981至1990)累计生产原煤1 000多万吨。现任党委书记关德钧,矿长关致华。
1990年该矿充分发扬“开拓进取,拼搏奉献”和“科技兴矿”的企业精神,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坚持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坚持把质量标准化建设摆在第一位,坚持提高企业的活力,克服了市场疲软、原材料涨价、资金短缺等困难,闯过了因加强企业基础工作投入资金大及煤层自然发火等难关,保持了部特级质量标准化的荣誉称号,保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持续上升。1990年全矿完成原煤总产1 621 609吨,完成国家计划的101.3%;掘进总进尺29126米,完成国家计划的115.1%;开拓进尺4 089米,完成国家计划的 102.%。原煤灰分实际达到16.2%,比国家计划下降3.6个百分点,商品煤灰分实际达到 16.21%,比国家计划下降3.86个百分点。全员效率实际达到1.306(吨/工),完成国家计划的124.6%;回采工效率达到5.513(吨/工),完成国家计划的102%,单产平均达到22 522吨,比1989年提高36%;单进平均101.5米,比1989年提高67%。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71.45%和80.65%。该矿的901号掘进队、914号掘进队、909号掘进队、911号掘进队,913号掘进队等15个掘进队的单进达到上纲要标准。1990年峻德煤矿坚持把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坚持把质量标准化、安全生产列为总承包的主要内容,对质量标准化和安全生产的好坏实行重奖重罚,并在全矿范围内广泛深入的开展了以“学大雁、创特优”为目标的向现代化矿井进军的群众运动,严格实行了干部持证上岗考勤制度、工人持证考勤制度、优质加价制度、小班验收制度和安全生产的“小立法”,在全矿涌现出二采区、三采区、综采区、三开拓区等一批大雁式的质量标准化过硬的区队,以此辐射全矿区区队队抓质量、上等级、保安全、促生产,使全矿继续保持了部特级质量标准化矿的荣誉称号,并为实现现代化矿井奠定了良好基础。
该矿在狠抓井下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加强了井上各单位质量标准化建设,在井上的17个生产辅助部门开展了为采掘一线优质服务的竞赛活动,提高了生产辅助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全矿整体工作的推进。1990年全矿不仅全面完成煤炭生产的国家计划,扣出增支因褰减亏178.5万元,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1以下,重伤和轻伤均比1989年有大幅度下降。
(杜 岩、张 放)
【新一矿整体经济创新水平】 1990年新一矿大兴“务实、创新、奉献、奋进”的新一精神,大树“矿兴我荣、矿衰我耻、振兴新一、人人有责、个个立功”的新一矿风,坚持治理整顿和改革开放方针,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坚持全面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坚持“科技兴矿”,深化企业内部挖、革、改,实现了整体经济历史性新突破。
一、主要生产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1990年该矿原煤产量实际完成 2 051 535吨,比国家计划增产14%,创出建矿35年历史的最好水平。其中,大井产量实际完成1 827 535吨,比承包计划增产10.8%,是矿井改扩建后大井产量首次达到年产180万吨的设计能力。
二、生产准备工作创出新水平。1990年该矿掘进总进尺实际完成 31803米,比国家计划超掘6%,比1989年超掘 12.5%。其中,开拓巷道实际完成4 540米,比国家计划超掘12.1%。煤巷进尺完成14 752米,半煤岩完成3 253米。1990年该矿的掘进总进尺和开拓进尺均创出近 10年来的新水平。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新突破。1990年该矿比国家政策允许亏损指标减亏74.8万元,减亏幅度为国家计划的1.6%,是6年总承包中的经济效益最好的年份。全员效率实际为1.152(吨/工),比国家计划提高18.6%,比承包计划提高3.1%,比奋斗计划提高0.2%;回采工效率实际为5.635(吨/工),比国家计划提高6.3%,比1989年提高 13.3%。该矿全员效率和回采工效率均创建矿以来较好水平。吨煤成本实际为60.98元,比承包计划降低2.6%,是6年总承包期中最好的年份。原煤灰分实际为19.51%,比国家计划降低3.24%;原煤含矸实际为 0.7%,比国家计划降低0.2%;设备完好率实际达到91.2%,比国家计划提高1.2%。
四、质量标准化建设稳步发展。1990年该矿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从规划做起、从制度抓起、从检查管起、从政策上严起,切实摆在首位。并广泛深入地开展学大雁、赶兴山、创特优的群众性质量达标活动。1990年末经验收,该矿达到能源部一级质量标准化矿水平。该矿二采区、五采区、二开拓区、建设区、运输区、通风区达到特优质量标准化水平。该矿1984至1990连续7年评为国家矿井通风质量标准化矿,受到能源部、东煤公司多次表彰和奖励。
1990年该矿一方面强化安全管理,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承包的重要内容、实行重奖重罚;一方面围绕安全生产、达标升级工作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达标、安全接待日、安全事故展览、“三违”伤残人现身说法等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促进安全状况好转。1990年全矿杜绝了顶板、瓦斯、煤尘等重大恶性事故,百万吨死亡率降到 2以下,轻重伤事故率均比1989年下降。
五、进一步深化经济承包责任制。1990年该矿进一步深化经济承包责任制,并把改革承包贯穿于全年工作始终。该矿把与矿务局签定的“三包” (包原煤大井产量、利润总额、开拓延米和新区煤量)“六定”(定百万吨死亡率、全员效率、单位成本、商品煤质量、储备资金占用额、设备完好率)“一挂”(包干工资与盈利指标挂钩) 合同的指标层层分解和落实到井区、段队和每个矿工,并和井区、段队实行月份动态抵押承包,单机、单台、单项工程承包。该矿认真贯彻和落实矿务局颁布的《1990年10项内部经济政策》,充分调动了企业内部的积极性,全面超额完成了承包任务。1990年是新一矿6年投入产出总承包和3年任期目标承包经营最好的一年。
六、“科技兴矿”开始起步。1990年该矿围绕矿务局“2560”科技战略和矿确定的32个项目制定出“科技兴矿”的具体实施规划。“科技兴矿”的主攻方向是:(一)优化生产布局、优化技术手段、优化产品结构、优化企业管理。(二)、采掘工艺现代化。建设大采区、大煤仓、大运输,提高单产单进。(三)、安全技措工程。
(颜世岱)
【岭北矿全面完成国家计划】 1990年全矿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克服各种困难,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和主要承包指标。
一、煤炭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全矿生产煤炭119.9万吨,比国家计划超 11.9万吨,比承包计划超9.9万吨,比1989年超1.8万吨,提前14天完成国家计划,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露天剥岩创新水平。1990年全矿坚持“以剥保采,剥离先行”的方针,加强穿孔爆破管理,优先安排剥离工程,重点配车,促进剥岩量的增长。全年完成露天剥岩 730.9万立方米,比国家计划超50.9万立方米,比承包计划超 0.9万立方米,采剥比达到1:6.95的正常比例关系,提前26天完成国家剥岩计划。
三、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0年该矿坚持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引进银行机制实行内部支票结算办法,狠抓双增双节,促进经济效益提高。全年按可比口径计算,减亏10万元。其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有明显提高。商品煤灰分达到22.6%,比国家计划降低2.27%;商品煤含矸达到0.3%,比国家计划降低0.2%,全员效率达到2.061(吨/工),比国家计划提高0.791(吨/工),露天效率达到2.56(吨/工)比国家计划增产0.74(吨/工);原煤成本达到55.32(元/吨),按可比口径比计划降低(0.1元/吨);商品煤售价达到42.78 (元/吨),比国家计划提高0.58(元/吨)。
四、安全质量稳定提高。全矿轻伤负伤率为0.8‰,比1989年下降 5.3%,非伤亡事故95起,比1989年下降3.1%,全矿的质量标准化建设保持部颁特优标准。经上级主管部门单项验收,计量工作达国家三级标准,环保、节能、档案三项工作达省级标准。
五、提高设备的实动率。1990年全矿电铲和钻机的实动率分别达到87.8%和78.3%,电车和自翻车的实动率,分别达到82.5%和89.4%,达到国家要求标准。
(王天臣 孔凡江)
【富力矿主要生产指标完成国家计划】 1990年富力煤矿坚持发扬“安心煤矿、热爱煤矿;奋发向上、排除万难;立志改革、勇于创新;勇于拼搏、敢攀高峰;团结战斗、无私奉献”的企业精神;坚持深化改革,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坚持“科技兴矿”和质量标准化建设,克服了市场疲软、资金紧张、原材料短缺、地质条件变化大等重重困难,主要生产指标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
1990年全矿原煤产量实际完成2 179 676吨,完成国家计划的104.29%;掘进总进尺实际完成32 744米,完成国家计的109%;原煤灰分累计达到17.67%,比国家计划下降 0.83%;商品煤灰分累计达到17.65%,比国家计划下降0.85%;原煤含矸累计达到0.34%,比国家计划下降0.26%;商品煤含矸累计达到0.34%,比国家计划下降0.26%;坑木消耗累计达到49.08(立米/万吨),比国家计划下降4.38(立米/万吨);火药消耗累计达到2 705(公斤/万吨),比国家计划下降23(公斤/万吨);全员效率累计完成1.554(吨/工),比国家计划提高 0.254 (吨/工),比1989年提高0.004(吨/工);回采工效率累计完成5.009(吨/工),比1989年提高0.101(吨/工);掘进工效率累计完成0.103(米/工),与1989年持平。
1990年富力矿遇到地质条件变化大,资金紧张等改革10年来少有的困难。面对严峻形势,该矿果断决策:振奋精神,努力拼搏,冲出困境,巩固二级企业成果。一、广泛开展“远学大雁、近赶兴山力,巩固和发展质量标准化成果活动。该矿建立和健全了以煤质科为主的煤炭质量保证体系;以工资科、财务科为主的经济效益指标保证体系;以安监科为主的安全指标保证体系,以供应科为主的物资消耗指标保证体系,确保巩固和发展质量标准化成果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形成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领导得力、组织完备的管理网络。二、把巩固和发展质量标准化成果的任务纳入经济承包中。采取承包责任制形式,把巩固企业升级成果的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科室、区队和班组,做到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并具体制定了奖惩办法。三、抓薄弱环节促进管理工作的整体优化。该矿针对巩固升级成果的薄弱环节,集中人力、物力重点突破。四、开展提质增收、节支降成活动,努力消化增支因素。该矿对坑木、火药、雷管等 7种主要材料实行定额管理,材料费用包定,消耗指标实行分解,具体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并广泛开展物资回收和修旧利废活动,促进材料消耗指标降低。五、强化安全管理。该矿进一步完善安全“小立法” 220条,实行安全风险抵押和奖惩制度,增强职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把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2以下。
(张胜利、张德勇)
【216采煤队荣获“全国刨水平采煤队”称号】 兴山煤矿216采煤队是鹤岗矿务局重点高档采煤队之一,现有职工275人,工作面使用机械设备为 170型采煤机组、180型溜子,单体液压支柱与铰接顶梁配套支护。
1990年该队职工发扬进取、实干、献身”的硬骨头精神,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向全国高档普采的高峰攀登。 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达标第一、全面质量管理第一”, 积极开展“学大雁,上标准、大搞质量升级”活动,对照“大雁标准”逐项整改,达标一项、巩固一项,登上质量标准化建设新台阶,被矿务局树立为“学大雁的样板”。这个队坚持实行“原班包机、小班分段、挂牌留名、联产计酬、责任到人”的机电综合包机制度,在煤炭现代化大生产中发挥机械设备最大效能起了带头作用。加强思想工作,调动了全队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该队不仅出成绩、出经验,而且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杜德顺、煤炭工业劳动模范李庆仁、全国优秀群检员朱效正等人才。1990年该队在多次荣获全国和东煤公司高档普采队先进集体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勇跨新台阶。全年产煤61.6万吨,超产12.6万吨,提前87天完成全年国家计划,创建队历史最好水平。该队连续安全生产 4 284天,荣获能源部、全国总工会全国高档普采第二名、“全国创水平采煤队”光荣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状,东煤公司为该队记集体一等功一次,给全队35名功臣颁发了荣誉奖章。该队包机组被东煤公司命名为“优秀包机组”。
(王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