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煤深加工 ·原煤深加工·
【选煤厂被评为国家煤炭工业=级企业】 1990年矿务局选煤厂在中共鹤岗矿务局党委和矿务局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改革创新,拼博奉献”的企业精神,强化质量标准化建设,完善承包经营机制,推行现代化管理,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整体工作再登新台阶。1990年被中国煤炭企业管理协会评为“全国煤炭工业二级企业”,并授予“第二届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管理奖”。同时,经东煤公司预验收,该厂达到现代化选煤厂标准。
1990年矿务局选煤厂登上煤炭工业二级企业新台阶、达到现代化选煤厂标准的主要事迹是:
一、原煤入选量创全国同类厂冢最好水平。1990年矿务局选煤厂原煤入选量达372.42万吨,比1989年增长3.7%,比国家计划超产8%,不仅创本厂历史最好水平,也创出全国炼焦煤选煤厂实际入选量的最好水平。
二、技术指标创出新水平。1990该厂洗精煤完成168.95万吨,比1989年增长3%,比国家计划增长12.63%;洗中块完成58.17万吨,比1989年增长6.8%,比国家计划增长16.3%,两项指标均创本厂历史最好水平。
1990年该厂3种主要冶炼精煤产品(国内9级、11级和国外11级)灰分合格率高于 95%,符合合同要求。3种冶炼精煤水分比重为:国内9级13.1%,国内11级13.24%,出口 11级13.O4%,平均水份13.13%。1990年全厂洗精煤全硫含量为0.14%,符合合同要求。
三、经济指标创出新水平。1990年该厂入洗原煤每吨实现利润 23.48元,全年实现利润完成承包指标,完成国家计划销售利润的指标,创历史较好水平。1990年该厂吨原煤加工费、吨原煤加工耗电、吨原煤加工耗油及全员效率均达到国家计划指标。
三、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全面加强。(一)、该厂 1990年全面质量管理登上新台阶, 被评为“一级全面质量管理企业”。(二)、该厂按照“目标管理实施细则”制订出1990年目标管理方案,并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头,与经济责任考核挂钩。(三)、该厂选拔 739名技术骨干,组成66个QC小组,围绕生产质量关链课题,开展攻关活动。有15个QC小组被能源部、东煤公司和矿务局评为先进小组, 9级精煤评为部优产品。(四)、1990年该厂计量工作开创新局面,获计量管理二级单位称号。该厂原煤、精煤的综合样,已实现采样机械化、制样机械化、化验设备部分实现自动化(用电脑量热仪测定发热量)。
四、安全管理实现正规化。该厂不仅明确厂长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而且有群众性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层层有安全网员机构,并有保证安全生产的先进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1990年该厂杜绝了重伤以上人身事故,避免了4小时以上的机电事故。
五、机电管理实现正规化。该厂设备统归机电一口专管,做到台台有档案,件件有专人管。严格执行月末一次大修,每周2、5小修的制度,并逐步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基本淘汰了五十年代老旧杂设备,更新为八十年代新设备。1990年全厂设备的完好率、待修率、事故率分别为90%、5%、1%,达到合格标准。跳汰、浮选、重介等主要洗选设备台台完好。
六、设备装备现代化。1989至1990的2年间,该厂引进了微电脑数控风阀,自制安装3台数控风阀,淘汰了卧式、立式风阀,增加了原煤处理量,提高了分选效果;引进了高效浓缩技术,为实现煤泥厂内回收创造条件;参照国际先进水平,改造了3部主洗机和2台再洗机,实现 5部洗煤机同时作业,原煤处理能力每小时增加200吨;投资110万元,完成了自动化一期工程,实现了选煤生产过程中主要设备的顺序启停、流程设备选择、故障检测报警、手动和自动操作转换、高分辩率图形显示。
七、调度指挥、通讯控制现代化。1990年该厂基本实现对全厂主要设备的计算机集中控制,包括全厂主要生产设备的顺序启停、逻辑闭锁、软件自保、设备选择、故障检测等功能。
八、管理实现科学化。(一)实行目标管理。该厂把总承包的指标层层分解,做到厂有总标,各口有分标,分标保总标,逐级抓落实。并对年计划进行季平衡、月安排、周分析、日碰头,做到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相结合。(二)实行厂内三级核算。该厂对资金使用、材料(配件)消耗实行日控制,初步建构了核算制、经营责任制、内部银行、经营调度“四位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了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三)对物资进行科学管理。1990年该厂建立和健全了物资供应计划、采购、验收、保管、发放、定额编制、核算、统计报表、回收利用、交旧领新等19个方面 9章30条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使物资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四)、加强技术管理。1990年该厂根据原煤性质变化,进行严密的科学测试和计算,改革了再洗机工艺流程,提高了洗煤的数量和质量。
九、提高职工队伍素质。1990年该厂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43种53期,培训人员1600人次。输送到全国各大专院校脱产学习和函授的学员88人,短期岗位培训64人。1990年该厂职工培训工作受到东煤公司领导的好评,被矿务局评为职工培训先进集体。
(姜子文)
【岭北选煤厂洗选原煤超100万吨】 岭北矿选煤厂位于东山区东北部,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南连铁路运输部东山站,北通岭北矿两个采区。该厂现有职工583人,其中管理人员 38人,专业管理人员16人。厂下设水洗、原煤两个车间,机电、水暖、试验3个班,和1个调度室。该厂洗选煤主要品种有洗中块、洗粒煤、洗末煤、乙级精煤4种。
该厂1960年始建至1990年的30年,国家先后投资485.4万元,进行2项较大的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洗选能力由60万(吨/年),提高到90万(吨/年);有大型机械设备80余台,生产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主要生产工艺为重介质分选系统和跳汰机分选系统,将原煤洗选加工成洗中块、洗粒煤、洗末煤和乙级精煤。
1990年该厂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厂”的企业精神,坚持深化改革,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坚持“科技兴厂”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产;对干部、工人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做到管理者和劳动者最佳结合,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生产发展。1990年全厂原煤洗选加工完成1 024 032吨,占全局原煤洗选加工总量的9%。其中,洗中块完成257 955吨,占全局洗中块总产的24.8%;洗末煤完成457 200吨,占全局洗末煤的 80%;精煤完成80 172吨,占全局精煤的18.9%。1990年经矿务局检查验收,被评为局特级质量标准化厂。
(孙龙坤)
【热电厂整体工作登上新台阶、二期工程进展顺利】 1990年矿务局热电厂发扬“团结进取、艰苦创业、科学求新、文明守纪”的企业精神,坚持深化改革,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大力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继续贯彻“安全、经济、稳定、提高”的原则,狠抓基础,确保重点,增加企业活力,克服了前进中的各种困难,整体工作登上新台阶,被矿务局命名为一级质量标准化厂,基本通过了东煤公司一级质量标准化验收。
一、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大幅度提高。1990年2月 28日该厂正式移交投产后,克服了人力、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并自找压力、主动取消试生产阶段,与矿务局签定了承包合同。1990年末,该厂实际发电24 806万度,比国家计划超发 5 900万度,超发幅度 31%;比承包计划超发2 800万度,超发幅度13%;提前70天完成全年国家计划,提前30天完成全年承包计划。厂用电控制在13.3%,与承包指标持平;单位耗标煤 534(克/度),比局下达的耗标煤承包指标降低53克;设备完好率达95.6%。全年实现总产值3 600万元,扣出消化不利因素比承包计划减亏14.4万元,全面兑现了与矿务局签定的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承包指标。
二、安全生产创最好水平。1990年初,该厂就把安全运行摆到中心地位,做为整体工作重中之重,把安全意识贯穿于工作始终。在开展四小班值际竞赛中,选取最佳运行参数,使安全发电的经济指数更趋合理。在生产管理上,厂部制度了安全生产考核细则,实行设备轮换制和包机制,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规定指标。该厂还开展了“评选最佳技术能手”“岗位练兵”等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和“三六、三七”(每月逢六逢七)安全检查活动,即提高了职工的业务技术素质,又培养了职工坚持安全第一的好风气。由于全厂上下突出安全运行的主体工作,上下一心,各负专责,促进全厂创出安全生产的最好水平。1990年全厂不仅消灭了重伤以上人身事故和故障停机事故,而且轻伤率达到零。
全局洗煤产品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三、“科技兴厂”出成果。1990年该厂在完成 1号锅炉、汽机1、2号机的大修外,重点进行了锅炉水磨除尘器的检修和改造、排灰排渣系统的改造。加强了电气防雷防雨的检修、化学的阴阳床检修、燃料输煤系统的检修、上下水道的检修。全年检修项目327项,重点检修 13项。锅炉车间对灰渣沟进行加高,自制了带孔的铸铁盖板增加灰渣沟的冷却,在锅炉和汽机主控增加了降温设备;电气车间自制了电缆架盖板;其它如化学中和池改造、对天窗改造等均获显著成效。全年较大的技术改造共11项。1990年东煤公司在鸡西召开的技术经济研讨会上,该厂上报7篇技术改造论文,共有2篇获奖。
四、质量标准化建设开创新局面。1990年该厂首先加强了生产车间质量标准化建设。锅炉房打上了水泥地面2 800平方米,汽机室铺上水磨石板2 500平方米,对所有的设备和护栏进行了粉刷,各主管道包铁皮 1 100延米。并配齐了各种设备牌板,车间出现文明生产新貌。在厂区,平整场地、捣运土方 6 500立方米,植树 1 136棵,打水泥路面 7 388平方米,制路边石1 106延米,铺水泥板1 250平方米。并发动机关和车间制作围栏,植树种花,修建宣传牌板,使厂区环境向花园化方向迈进。
1990年该厂为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制定了各种经济管理责任制 124项,各类专业人员工作管理标准1 210项,做到事事、人人有章可循。
五、双增双节见成效。1990年该厂广泛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开展了“废旧回收”和“公物还家”两个会战,共回收废旧钢铁30吨,成品物品450件,回收价值1.5万元。针对煤耗在成本中的比例,把节煤工作当成控制成本费用的重点,开展了“节煤一条龙”竞赛,节约原煤5 066吨,价值50多万元。
热电厂二期工程进展顺利。1990年矿务局热电厂在一期工程投产并获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开始进行二期工程大上的准备。矿务局已将该厂二期工程纳入全局“八五”期间十件大事之一。1990年该厂把二期工程的准备工作列为重要日程。厂多次组织人员到外地电厂考察咨询,委托东北电力设计院对二期工程进行设计,组织概算;与哈尔滨三大动力厂签定了订货合同,及时交付了订货的预付款;考察了省火力发电安装四公司的安装能力和技术水平,草签了安装意向书;与设备生产厂家、设计部门共同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和扩充,变3炉2机为2炉2机,既缩短工期又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与省电业局、设计院共同考察了联网的可行性,并与省电业局签订了联网协议书;与市环保局、东北师大共同完成了环境保护评价工作。1990年12月初,二期工程主厂房设计已完成,土建工程已全面开工,建筑安装工程已开工。二期工程主要设备——第一台锅炉已运到电厂。
【煤气公司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 1990年矿务局煤气公司分充发扬“进取、求实、从严、奉献”的企业精神,广泛开展“爱企业、做主人”、“公司升级我光荣、我为升级做贡献”的活动,广大职工树立“厂兴我荣”的思想。该公司坚持企业内部深化改革,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和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坚持大上质量标准化,坚持“科技兴厂”方针,攻克了煤气主箱炉串漏、暖气锅炉蒸吨不足等难关,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稳步上升,整体工作开创新局面,公司荣获省级先进企业称号。
一、煤气生产超额完成国家计划。1990年煤气总产量完成 1 409万标立米,比国家计划增产12.7%,比1989年增长8%,提前41天完成国家计划。煤气生产的副产品焦炭完成 30 327吨,比国家计划增产8.3%,提前28天完成全年国家计划;焦油完成 1 073吨,比国家计划增产7.3%,提前7天完成全年国家计划。
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国家计划。1990年煤气公司人均年供气量3.13万标立米,全员劳动生产率13 541(元/年),煤气热值合格率97%,煤气杂质含量综合合格率 86.6%,民用灶压力合格率95.5%,民用户设备维修及时率99%,均达到或接近国家要求标准。
1990年全公司扣出各种增支因素180万元,实际比承包计划减亏110万元。
三、质量标准化建设登上新台阶。1990年煤气公司从抓基础工作入手,大上质量标准化。组织专门班子,完成70万字的《煤气公司企业管理标准汇编》,使企业的每个车间、工种和个人都有章可循。公司还将各种达标标准绘制成图板全部上墙,做到全公司人人“上标准岗、说标准话、干标准活、出标准果”。争达标、争升级的热潮在公司一浪高一浪的发展,标准化建设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公司煤气厂的净化车间、发生炉车间、二号暖房、七号暖房、供应科等10个单位首先跨入质量标准化达标行列。公司的计量、节能、微机、档案等基础管理工作先后获局、市、省和国家级合格证书。煤气公司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先进企业。
质量标准化建划的升级,直接推动了产质品量的提高。公司煤气厂根据达标标准,重新制定了排焦串序,严格控制加煤量、炉温及成焦时间,使煤气低热值始终保持 3 500大卡以上,确保了生产和居民享用标准化煤气。
四、实行现代化管理。1990年煤气公司针对煤气生产的特点,有计划、分阶段地推广和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应用体系管理法,在工资、财务、统计、调度和物资共5大系统实行电算化。
1990年该公司完成“号系统改造工程”投资250.67万元。这项工程已保质保量按时竣工,保证了“一号系统改造工程”用户顺利过冬。
(张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