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
  【企管办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管理单位】 1990年矿务局企业管理办公室在局党委和矿务局的领导下,按照国务院《关予加强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围绕企业“七五”发展战略目标,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开展了以“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升级工作,推动了全局整体工作的健康发展。其主要措施:
  一是成立了以局长吕伯春、局党委书记史文盛为组长由26名成员组成的企业升级领导小组。二是全面建立和落实了部门领导升级责任制,层层将全局企业升级的指标,纵向分解到所属单位、横向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和处室,建立起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企业升级包保体系。三是坚持把企业升级纳入企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定期研究、定期检查、定期总结,使企业升级工作达到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四是全面开展了企业内部升级活动。由于全局上下同心协力,1990年先后经能源部、东煤公司和省经委生产调度局联合验收,鹤岗矿务局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经东煤公司验收,能源部批准兴山矿、兴安矿、选煤厂晋升为煤炭行业二级企业(富力矿1988年已被命名); 经东煤公司验收并批准水电公司、十三厂、铁路运输部、林业处、大陆矿晋升为东煤公司(省级)先进企业,经省、市经委验收并批准煤气公司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
                                     (张九功)
  【矿务局颁布10项内部经济政策】 1990年是矿务局 6年投入产出总承包的最后一年。为调动企业内部的积极性,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实效性、稳定性,全面完成承包任务,矿务局制订出10项内部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
  一、承包经营政策
  1990年矿务局对矿、厂继续推行以矿、厂长任期目标集团风险抵押承包为主的承包方式。矿、厂对井区、车间实行月份动态抵押承包;采煤、块段、开拓巷道承包;单机、单台承包;单项工程预算包干;栋号包干;劳务项目包干;行政经费包干。
  1990年局、矿、井区承包的主要内容仍是“三包” (包原煤大井产量、包利润总额、包开拓延米和新区煤量)“六定”(定百万吨死亡率、定全员效率、定单位成本、定商品煤质量、定储备资金平均占用额、定设备完好率)“一挂”(包干工资与盈亏指标挂钩)。
  1990年矿务局对承包经营集团成员的奖罚规定如下:(一)在全面完成“三包”指标的前提下,当年按承包经营集团成员交纳低押金数额的30%发给承包奖。(二)1989至 1990连续两年完成“三包”指标,1990年按承包经营集团交纳抵押金数额的 50%发给承包奖,对有特殊贡献的可一次性加奖。(三)对“三包”指标有一项完不成,当年按承包经营集团成员交纳抵押金年平均数的 33%扣罚;承包期满累计完成“三包”指标,退还所扣抵押金数额,并按规定还本付息。(四) 承包期满必须对主包人进行审计,审计主要内容:产量,盈亏、资金和生产后劲。
  二、关于工资包干、奖金分配及发放政策
  1990年矿务局对 8个矿均实行台阶式吨煤工资含量包干。工资含量分固定和浮动两部分,浮动部分包括计件超额部分、加价工资和奖金。考核指标分 4项,每项占吨煤工资含量浮动部分比重为:原煤产量占50%,盈亏指标占25%,全员效率占15%,吨煤材料费占10%。
  吨煤工资含量共分4个台阶:(一)完成国家计划保基本工资,含量基数为 100%。(二)完成承包计划的浮动工资,含量基数为浮动部分的110%。(三)完成奋斗目标的浮动工资,含量基数为浮动部分的120%。(四)、有特殊贡献的含量基数为浮动部分130%。
  三、关于延长农民轮换工合同期和提高福利待遇的政策。
  矿务局规定:自1990年起,农民轮换工的合同期限,由3至5年延长到 5至15年,由轮换工个人直接签订合同,原则上进矿不超过25周岁,离矿不超过40周岁。
  农民轮换工的福利待遇原则上与正式工相同,具体规定有7项。
  四、超产煤加价和超掘(剥离)补贴政策。
  在完成“三包”前提下,完成国家计划吨煤加价0.20元,完成承包计划吨煤加价10元,超过承包计划吨煤加价20元。
  五、入洗煤、特需煤加工费收入分配政策。
  各矿入洗选煤厂的原料煤,吨煤补贴2元,超计划部分吨煤补贴4元。选煤厂重介车间洗中块,吨煤补贴20元。
  六、理顺内部价格政策。(一)材料价格上调幅度19.97%,机电配件价格上调幅度 25.2%。(二)机电设备维修和产品价格总的上调幅度为40%,(三)热电厂电价每度由0.098元调到0.15元;水电公司转供电厂电价每度由0.134元调到0.165元。(四)工业用水价格每吨由0.15元调到0.30元。(五)工业用暖气价格,按散热面积每平方米由10.80元调到 21.6元。(六)矿区铁路运输费价格,由吨公里0.072元调到0.11元。(七)自用煤超计划部分上浮100%。
  七、有关专用基金管理的政策。
  井巷基金吨煤提2.5元,由局统一管理。留用利润的 40%转入维简基金,30%转入职工福利基金,30%转入职工奖励基金。
  八、材料、燃料、电力节奖超罚政策。
  实行坑木、火药、雷管、单体支柱、铰接顶梁、煤电钻、风钻、电缆、金属网、风筒10种物资的实物量、价值量同步考核和节奖超罚办法。原则上奖罚对等。
  九、关于统配全民小井和公司小井煤政策。
  经局审定批准的全民自营小井项目,吨煤投资10元。用工来源,原则上自己调剂,自调困难的单位可经局批准由集体公司补充,其工资在包干工资外安排。全民自营、多种经营公司计划内小井煤由局统一销售。
  十、关于全民办多种经营政策
  全民办多种经营净收入全部与利润挂钩,但用于职工工资补助和奖励可在成本中按 30%掌握。
                                     (梅 文)
  【实行农民轮换工的优惠政策】 1990年,鹤岗矿务局针对农民轮换工出现招不进、留不下、流动性大、不安心井下生产的问题,认真总结了前几年试行农民轮换工制度的经验教训,重新修改了农民轮换工制度,并决定对农民轮换工实行7项优惠政策。这7项优惠政策的具体内容是:
  一、农民轮换工工资标准。轮换工经过培训合格,下井执行月工资标准78元。满 2年后,经考核达到技术标准提到月工资90元。定级后随其他工人一样升级调资。
  二、农民轮换工的矿龄待遇。轮换工除享有与同岗职工一样的奖励和各种津贴、补贴外,矿龄津贴一年按1元发给。
  三、轮换工的探亲假。轮换工进矿满一年后,符合探亲规定的,可享受探亲假待追。探亲期间按规定照发工资。
  四、轮换工的口粮问题。轮换工的口粮,按固定工同工种供应标准,其议价和平价之差,暂由用工单位补贴,按每人每月18元发给,由生产成本负担。
  五、轮换工的劳动保险待遇。轮换工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在矿工作不满 5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60%开支;工龄满5年以上的按本人标准工资80%开支;病休超出3个月以上者解除合同,但发给3个月本人原工资的医药费,并适当发给回乡补助金。轮换工因公负伤病休期间工资按100%发给,休工超过 6个月的解除合同,由用工单位发给公伤抚恤金;经劳鉴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按月发给本人标准工资80%的生活费;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按月发给本人标准工资 60%至75%生活费,至死亡。轮换工因公牺牲,按规定发给一次性抚恤费5 000至9 000元。
  六、建立轮换工回乡补助金制度。轮换工在矿连续工作10年,每年井下实际出勤 250个工以上,合同期满回乡后,按月发给本人标准工资 50%的回乡补助金;在矿连续工作满15年,每年实际出勤在250工以上,按月发给本人标准工资75%的回乡补助金;从第16年起每超一年每月加发标准工资5%,最高不超过85%。
  七、其它福利待遇。轮换工的医疗保健、取暖用煤等其它福利待遇,同固定岗位IA享受同一标准。这 7项优惠政策的实行,使农民轮换工这项新的工作制度有了更强的生命力,促进了农民轮换工在煤炭生产中的积极性,稳定了采掘工队伍。1990年全局农民轮换工总数达11 165人,占井下工人总数的28.8%。
                                    (梅 文)
  【整顿劳动组织】 1990年矿务局劳动工资处认真贯彻劳动工资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从加强劳动工资管理的基础工作入手,整顿劳动组织,精干职工队伍,促进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1990年全局通过整顿劳动组织,精减职工 4 649人,完成东煤公司下达给本局整顿精减指标的103.3%。在精减人员中,支援集体26人,调多种经营396人,倒流采掘工归队270人,清理代干回产 42人,清退计划外用工939人,劳鉴回产134人,余缺调剂2389人,外借回产 42人,培训249人,劳鉴轻工作44人,组建新队组 24人,充实一线94人。在整顿精减人员中,认真贯彻局统一定员标准和定额标准,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认真贯彻落实工资包干政策,充分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
  1990年矿务局全员效率累计完成1.4(吨/工),比国家计划提高 25%,比承包指标提高3.7%,比1989年提高5.2%,完成奋斗目标的100%,创本局历史好水平。
  1990年矿务局回采工效率累计完成5.738(吨/工),比国家计划提高8.3%,比承包指标提高4.3%。掘进效率累计完成0.106(米/工),比国家计划提高2.9%,比承包指标提高1.9%,比奋斗目标提高1%。
  全员效率完成奋斗目标的有兴山矿、南山矿、新一矿、大陆矿、峻德矿、岭北矿。
                                     (张能峰)
  【完善工资包干分配政策】 1990年矿务局劳动工资处坚持深化改革和治理整顿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工资包干的分配政策,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根本法则。一、对各矿全面实行工资砍块和吨煤工资包干。1990年矿务局对 8个矿实行台阶式吨煤工资含量包干。工资含量分固定和浮动两部分。按定员人数核定的工资和各种津贴为固定部分;计件超额工资、加价工资和奖金为浮动部分。考核主要指标有原煤大井产量、盈亏指标、全员效率、吨煤材料费4项。这4项指标占工资含量浮动部分的比重分别是50%、25%、15%和10%。
  吨煤工资含量共分4个台阶。第一台阶:完成国家计划保基本工资,含量基数为 100%;第二台阶:完成承包计划实行浮动工资,含量基数为浮动部分的110%;第三台阶:完成奋斗目标浮动工资,含量基数为浮动部分的120%;第四台阶:有特殊贡献的矿(兴安矿完成360万吨、南山矿完成300万吨、兴山矿完成200万吨、新一矿完成200万吨、富力矿完成 240万吨)浮动工资,含量基数为浮动部分的130%。这种工资分配形式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劳动分配法则,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二、实行超产煤加价和超掘(剥离)补贴政策。超产煤加价共分4个台阶。第一台阶:完成国家计划吨煤加价 0.20元;第二台阶:完成国家计划至承包计划之间,吨煤加价10元;第三台阶:超过承包计划部分,吨煤加价20元;第四台阶:有特殊贡献的矿吨煤加价20.5元,上不封顶。井工矿开拓掘进延米,超过承包计划部分每米由局补贴500元。岭北矿剥离量,超过承包计划每立方米由局补贴 0.30元。还补充制定了“超效加价、优质加价、安全加价和上纲要加价”办法。三、在采掘工种实行岗位补贴。对采掘工人实行出勤奖。多出勤多奖,超规定出勤重奖,每个采掘工人每月增加收入30至60元。四、试行采煤班组内部工资分配办法。1990年 5、6月分,局劳动工资处先后在兴山矿二采区212采煤队内部试行工作面直接工分段计件和辅助工集体计件相结合的分配办法;在大陆矿一采区 271采煤队试行标准分的分配办法,均收到较好效果。兴山矿二采区 212采煤队试行前后两月对比,职工人均收入增加66%,产量增长 1.9倍。大陆矿一采区271采煤队抑制了截流克扣工人工资问题。五、颁发全局统一的生产综合奖励措施。 1990年矿务局针对前段时间奖金管理不严、 奖金标准失控的问题,在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实行了全局统一的生产综合奖励办法。新奖励办法与单位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挂钩浮动和确定挂钩浮动比重,真正体现了“奖金是超额劳动的报酬”。
  【加强劳动工资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1990年矿务局劳动工资处针对劳动工资岗位部分专业人员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妨碍劳动工资政策准确贯彻执行的实际问题,采用办班学习、专业业务考试、劳动工资政策巡迴检查、专业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劳动工资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1990年劳动工资处先后开办了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微机学习班、劳动工资专业人员中专班、现场定额员业务考试(全年举办3次)、劳动工资政策巡迥检查、劳动定额执行情况检查(全年检查3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全局劳动工资专业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贯彻劳动工资政策的准确性。
  【财务管理走内涵挖潜之路】 1990年矿务局面临着资金严重匮乏、增支因素有增无减、财务紧张的严峻经济形势。矿务局领导班子认为:国家正处于治理整顿的关键时刻,国家财政也很困难,公司财力也不宽松,不能伸手向上二要、依赖外部条件改变局面,不能等待国家调整亏损基数解决增支因素,坚决走内涵挖潜、自我消化增支因素之路。
  矿务局在财务管理上,实施内涵挖潜、自我消化增支因素的主要措施:一是在资金管理上实行“三保三压” (保生产性支出的需求,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保计划内资金的供应,压缩计划外资金的支出;保重点支出的供给,压缩一般性项目的投入)。 二是在局、矿两级内部银行实行资金管理的 “五统一”(统一上缴利税、统一产品销售、统一货款回收、统一银行信贷、统一办理结算)。 三是在资金使用上实行“有偿占用、分灶开饭”。对定额流动资金占用,内部银行根据计划指标给予贷款,利息按现行国家规定利率执行。对以前的资金亏空,内部银行根据可能发放贷款。贷款期最长三年,并实行浮动利率:第一年月息为3‰,第二年为6‰,第三年为 8‰。四是在资金管理上实行内部银行支票结算方式,坚持实行月份资金计划平衡,透支不付款。 五是在全局范围内广泛开展“五清、(清库存材料、清帐外物资、清周转使用材料、清理废旧物资、清查包装物)“五查”(查超储积压物资、查物资供应渠道、查债权债务、查物资投入流向、查使用效果)“三整顿” (整顿规章制度、整顿供应站点、整顿废品大院)活动,全局厂矿基本做到家底清、情况明、采购有计划、投入有依据、控制有手段。五是全面推行井区(车间)“四位一体”(经济责任制、经济核算制、内部银行,经营调度)的财务管理体制。六是广泛开展会计工作达标升级,促进财务基础工作全面加强,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
  通过以上多方面工作,全年清回贷款1.35亿元,实现“双增双节” 0.5亿元,原煤提质增收 2 094万元,适当降低了储备资金,基本上实现了增支因素的自我消化、自我承受,在困境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
                                 (高 辉 徐中阁)
                 矿务局原煤成本完成情况
                   (1990年度)



  【富力矿获省节能先进单位称号】 1990年富力共有大型机电设备 126台,总容量33 198 千瓦;工业锅炉18台,总容量93蒸吨,各种机动车辆48台。该矿1989年总能耗实现大幅度下降,1990年实现更大幅度的下降。1990年全矿自用煤实耗41 765吨,比国家计划节约 3 735吨,节约率为10%;电力实耗为4 922万千瓦小时,比国家计划节约628万千瓦小时,节约率为 1.3%;汽油实耗192吨,比国家计划节约109吨,节约率为36%。1990年全矿总能耗为71 272.05吨标准煤,实现万吨原煤综合消耗181.78吨标准煤,比国家二级节能企业标准下降 70.86吨标准煤,比国家一级节能企业标准下降 26.26吨标准煤。荣获东煤公司和省经委“节能先进企业”的光荣称号。
  富力矿节能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健全机构,完善节能管理体系。该矿把节能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三级节能管理网。一级管理网是矿长和“三总师”组成的矿节能领导小组;二级管理网是以煤质科牵头的节煤管理小组、以机电科牵头的设备节电管理小组、以供应科牵头的节油管理小组;三级管理网是区队、车间、班组的节能点。二是强化节能管理制度。1990年该矿颁发了《富力矿能源管理规划》《节能岗位责任制》《富力矿节约能源细则》《煤、水、油管理办法》《能源消耗定额及统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节能工作有章可循。三是强化节能管理手段。 1990年该矿投资 52万元对高耗能的陈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又投资18.4万元购进一批能源计量器具,实现三级计量。四是加强节能计划管理。全矿每台锅炉都安有煤耗计,实行单台计量。每班消耗登入卡片,年锅炉用煤可节约 3 000多吨。全矿汽车按台数实行油料定额管理。每天发台班油票,控制消耗。五是加强节能技术管理。矿对各耗能设备进行一次详细普查,建立原始台帐卡片,实行统一管理。并开展能耗测试工作,制定出对高耗能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淘汰计划。六是实行经济约束机制。1990年该矿把经济承包机制引入到节能管理中来,对每台设备实行“一定(定人员)二包(包能耗量、包出勤)三保 (保任务、保达标、保维修)”的管理办法, 并相应地制定了奖惩政策。如自用煤管理,在兑现“一定、二包、三保”的前提下,节约1吨煤加奖10元,超耗1吨煤罚款 5元。由于政策透明合理,1990年节约原煤3 735吨,价值22万元。
                                 (张胜利、张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