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科技兴局

科技兴局



                 ·科技兴局·
  【加快“科技兴局”步伐】 1990年矿务局加快“科技兴局”步伐的主要措施:一是全年召开两次科技工作会议。第一次会议是1990年 2月在局宾馆会场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矿、厂、处(队)、院、校及局机关处室科技人员共 400人。矿务局长吕伯春做了《全面实施“科技兴局”战略,加速矿区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报告,局总工程师钱立民做了《关于落实科技兴局“2560工程”的意见》的说明,表彰了全局1989年度47项优秀科技成果。第二次会议是1990年10月30日,会址仍是局宾馆会场。参加会议的有局各条战线的先进科技工作者标兵、先进科技工作者、科技干部和基层党政领导。局总工程师钱立民传达了东煤公司第二次科技会议精神,局长吕伯春做了题为《坚持科技兴局战略,加速矿区现代化建设,向两千万吨目标和国家一级企业进军》的工作报告。局党委书记史文盛做了会议总结报告。会议向荣获东煤公司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的兴安矿、富力矿、兴山矿、选煤厂转发了奖旗;向荣获东煤公司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的张经武、安昌山转发了证书;向荣获局先进科技工作者标兵的王庆武、王泽恩(女)、姚明生、陈嵋山、边振祥颁发了证书。矿务局两次科技会议,进一步提高了广大职工对“科技兴局”战略的认识,切实把“科技兴局”摆到重要位置,加快了“科技兴局”步伐。二是充分发挥技术经济委员会的作用。矿务局技术经济委员会既是全局科技管理的职能部门,又是多专业、跨部门的综合技术办事机构;既是科技决策的咨询中心,又是软科学研究团体。1990年矿务局进一步强化技术经济委员会的管理系统。技经委主任由局长吕伯春兼任,主持常务工作的第一副主任由局副总工程师担任,内设办公室、技术研究室、经济研究室、法律顾问处、电子信息中心、城市规划办 6个处室。技经委的百名委员均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或领导干部,55名专职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5.2岁,均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1990年技经委开展了水力采煤的研究和多种经营新项目的论证、评结和鉴定。矿务局规定:多种经营新项目,必须由技经委和多种经营总公司共同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否则不准立项。1990年技经委审定开发的10项多种经营新项目,均为填补省内或国内空白的产品,投产后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南山公司的 D—40溜子、富力公司的玻棉胶布和采煤机械齿、选煤公司的矿筛、峻德公司的防爆蓄电池、煤气公司的塑料绝热保温瓦、大陆公司的防燥开关均填补了省内产品空白。新一公司的防爆潜水泵在国内居领先地位,于4月中旬在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三是完成 2560工程的修定稿。“2560”工程是务矿局“科技兴局”系统工程中的子系统工程。它由25项创水平和60项“攻关、推广、改革”项目组成,称“2560”工程。1990年技经委对“2560”工程进行最后的论证、修改和定稿。将原稿中1991年建成2个100万吨采区、一个80万吨采区的规划改为6个100万吨采区和10个80万吨采区。四是历经6年时间累计完成大型技改工程 11项,设计施工为大工作面、大断面巷道、大煤巷、大提升能力的生产系统。
                                 (冯来元 杨玉章)



             新一公司王庆武获国际博览会金奖
  【兴山矿初步实现“科技兴矿”】 1985年至1990的 6年,兴山矿进行了全面改扩建和综合技术改造,旧的采掘方式基本结束,现代化矿基本形成。重点采煤工作面170型机组和180溜子配套成龙,采煤设备实现了重型化;支护形式取消了摩擦支柱,全部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和铰接顶梁配套支护,实现了钢铁化;在旧区复采上,坚持在复杂条件下合理布置采区,实现稳产高产;机电运输推广了斜井电动仿跑车装置、司控道岔、人车信号通讯机、电机车逆变电源、呼叫电话、红尾灯信号机等 6项新技术;“一通三防”工作实行两线两巷充沙,保证了采、掘、灌平衡;电子计算机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计划统计、财务管理、地质测量、煤质销售、调度指挥和劳动工资等部门,共开发应用电子计算机15个软件程序;调度通讯系统安装了工业电视和千门交换机;琴弦式振动筛改制成功,使筛分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90年全矿科技攻关活动中, 共完成煤层底板压力测定、170机组联合试验台、皮带井、选煤厂管理、瓦斯断电仪试验台等 15项攻关项目102项科研成果。其中二采区运输段工人边振祥研制的长臂式半自动闸门,使“一坡三档”配套成龙,填补了全国煤炭系统上下山防跑车装置的空白。
                                     (王立波)
  【大陆矿长年坚持技术改造】 1978至1990的13年间,大陆矿长年坚持“挖潜、革新、改造”,1990年在引进新的技术装备和推广采掘新工艺上,又有新发展,促进全矿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
  大陆矿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有:一、开凿井下千吨容量的缓冲煤仓,建立专用人车井。二、调整矿井通风、供电、排水系统。三、设立三水平暗井皮带运输系统。四、推广水平巷道布置和无煤柱开采新工艺。该项技术已在全矿主力煤层(五层、八层)试验成功,先后开采14个分层未出现火区。五、首创并坚持实行“倒放收尾顶”的新技术。1985至1990年,大陆矿首创并坚持实行 “倒放收尾顶”的新工艺,6年没发生一次安全事故,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荣获能源部科技成果奖。六、实现支护钢铁化。1990年该矿采煤场子全部实现了单体液压支护。七、各系统均推广应用新技术。1990年全矿采煤工作面推广使用“微差爆破”新工艺,开拓系统推广“光爆锚喷”新技术,选煤厂研制成功“斜槽洗煤”新工艺,通风系统推广“均压防灭火”新经验。
  上述7项技术进步,使该矿生产能力由年产30万吨提高到70万吨,1988至1990的3年实际水平均超100万吨。
  【南山矿瓦斯开发利用工程进展迅速】 1990年 7月南山矿瓦斯开发利用工程破土动工,至1990年末,一期工程基本竣工。该矿的职工保健食堂、面包站、回民食堂和职工浴池锅炉房,已完全用瓦斯取代原煤作燃料。二期工程完工后全矿将有一万多户职工家族用瓦斯做饭取暖。
  “南山煤矿瓦斯利用可行性报告”是1989年 8月中国煤矿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瓦斯开发利用研究所和南山煤矿,共同对该矿瓦斯资源进行周密勘查和科学论证后编制的。1990年 4月21日东煤公司正式审查和批准了这个报告。整个瓦斯开发用工程资金总概算为917.55万元,其中东煤公司投资648万元,其余为鹤岗矿务局自筹。全部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投资681.84万元,建成以瓦斯为燃料的有暖气设备的职工家族楼 6000户,和每日容纳6 750人次的职工食堂一座。二期工程投资235.71万元,再建以瓦斯为燃料有暖气设备的职工家族楼。
  1990年 7月南山矿瓦斯开发利用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后,进展顺利。罐体基础由局建安处施工,已基本完工。砌筑围墙已完成全部工程的 50%。储气罐由局机电总厂制造,现已做好制造的准备工作。管路的安装由煤气公司承担,现已安装完室内管路 900多米,已安装至向阳区38幢楼。
  南山矿是一个有53年开采历史的超级瓦斯井口。在开采的53年中,由于没有相应地抓好瓦斯治理工作,曾发生瓦斯爆炸、瓦斯燃烧、瓦斯突出等恶性事故10多起,死亡百余人。为征服瓦斯,保证安全生产,南山矿于1977年建成一座瓦斯抽放站,把从井下抽出的瓦斯排放到大气层。这不仅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造成国家瓦斯资源的损失。
  1989至1990年,中国煤矿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瓦斯开发利用研究所和南山煤矿共同考证:南山矿井瓦斯资源丰富,吨煤相对涌出量15.5立方米,吨煤绝对涌出量为 35.16立方米,抽放煤层储量达9.68亿立方米,可抽瓦斯量 1.94亿立方米。瓦斯浓度为33.33 ——35%,最低发热值为2 652——3 422大卡,最高发热值为3 207——3 848大卡。按每年耗用纯瓦斯费 400万元(供7万户用瓦斯)计算,南山矿瓦斯储量服务年限可达48年。
  利用瓦斯做燃料,每户每年费用65.7元,比以煤为燃料每户每年可节省费用 51.43元。更重要的是将瓦斯这个“吃人”的害物化为造福于民的“宝”。
                                 (王洪寅 杨德秋)
  【南山矿试验成功综采开天窗放顶煤采煤法】 1990年南山矿在三采区西三区八层一号工作面的缓倾斜特厚煤层试行综采开天窗放顶煤采煤法,经过 6个月的实践获得成功,并通通过东煤公司和矿务局的技术鉴定。
  1990年初南山矿在东煤公司、矿务局的指导下,使用zfs sA400—16/26型开天窗放顶煤液压支架,配合40吨刮拔运输机和 ML—150型双滚筒采煤机,在南山矿三采区西三区八层一号工作面进行一次采全厚综采开天窗放顶煤工业性试验。从2月1日正式投产以来,截止年底共生产原煤99100吨,工作面效率 6.671(吨/工)。实践证明,采用一次采全厚综采开天窗放顶煤的采煤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可在类似条件下推广使用,为发展缓倾斜特厚煤层采煤机械化瞠出一条新路。综采开天窗放顶煤采煤法的优点:一是仅金属网一项即可降低成本 1.2—1.5(元/吨);二是变多层开采为一层开采,大大减少了巷道的开拓量;三是减少搬家次数。单产和回收率基本相同时,少搬家一次可省工1000—2000个,省配件费20万元;四是资源回收率可提高到100%;五是保证安全。试验期间没有发生人身事故;六是全套设备都是国产设备,零配件供货渠道畅通,便于推广。
                                     (王洪寅)
  【林业处“科技兴林”初见成效】 1990年矿务局林业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科技兴林”的方针,并初见成效。该处在苗圃生产中实现了 “三化”(育苗机械化、苗圃喷灌管道化、除草化学化)。 该处苗圃生产的主要环节实现了机械化,有播种机、起苗犁、作床机、覆土机等设备,机械化程度达80%。该处和东北林业大学联合试验成功6种颗粒剂药物防治苗圃地下病虫害,并被推荐为省科研成果。该处的矸石山造林试验成功,获得国家能源部科研成果奖。
  该处把依靠科技进步做为建设现代化矿区林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营林生产已由过去的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加强了造林、育苗、清林整地、透光、抚育等各生产环节的全面科学管理,形成了营林生产造、育、管、护、伐的均衡发展、良性循环。
  【《矸石山复垦造林的研究》获能源部科技进步奖】 鹤岗矿务局林业处林鹰、姚振斗、刘咏心的《矸石山复垦造林的研究》一文,被评为国家能源部1990年科技进步奖。该项目提出矸石山造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能较好的治理煤炭开采对大自然的破坏,恢复植被。解决矿区林业用地短缺问题。对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国土、扩大森林复盖率有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可能性:采取科技手段加速矸石风化成土的过程,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空气环流,净化大气。经估算矸石山造林直接成本为32.52(元/亩),比山地造林直接成本低1.26(元/亩)。
  【“调度微机监控”获东煤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矿区铁路运输部赵文藻、张立清、赵庆丰研制的《矿区铁路调度实行微机监控现代化管理》被评为东煤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系统调度主机站场工业电视彩色显示中心,设在矿区铁路部调度室,分机设在各个车站。主要功能有信号开放表示、到发线股道占用表示、区间闭塞表示、排列进路跟踪等,並配有打字机驱动装置,对各站轨道电路进行巡测、告警。站场工业电视可全方位对 8个站场、站貌进行监视。
  实行微机监控现代化管理,首先对各站运输编组、调车配车作业情况,调度人员可从电视屏幕中直观到。能更科学、准确地进行生产指挥。并且每天可增加两个编车组能力,全年运输能力增加43万吨,创造价值达45万余元。
  【通勤车“自动控温电热取暖装置”获东煤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矿务局铁路运输部和矿务局科研所刘兴林、于静文、贾西庚、陈维俊、肖春生共同研制的通勤客车“自动控温电热取暖装置”,获东煤公司199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已实现,装置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并能消除蒸汽机车冬季率引运行带来的冰冻危害,改善矿工乘车条件,受到矿工欢迎。
  【“波兰进口液压支架改造”获东煤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兴安矿王德华、李长春,南山矿缄本庆和机电总厂陈贵生、王泽恩研制的“波兰进口液压支架改造——铺底网”,获东煤公司199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将进口支架改造成铺底网支架,思路有创新,结构合理,性能良好,经济效益显著。不仅消除了铺顶时搓网、扯网的破损现象,提高铺网质量、节省金属网用量,而且实现了铺底网与割煤、移溜子平行作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滑移顶梁液压支架”获国家专利权】 1990年国家煤炭科学总院北京开采所史元伟、孙守山和鹤岗矿务局王功铎共同研制和发明的“滑移顶梁液压支架”已被国家授予专利权。该专和属于实用新型,较国内同类产品技术的不同特点是:能加侧护板,前探梁不下沉,易损件在井下可及时更换,实行集中操纵。
  【“新型双伸缩液压缸”获国家专利权】 1990年矿务局工学院隋文臣发明的内外柱支撑力相等的“双伸缩液压缸”被国家授预专利权。该专利属实用新型,主要特点是:在原双伸缩液压缸上,安设外柱活塞底阀和差动安全阀。该装置性能可靠,检修和拆装方便;提高了内柱的支撑力,使内柱和外柱支撑力相等。
                                 (矿务局科研所)
  【矿务局对专业技术工人进行培训】 1990年全局采煤、机电、运输、通讯等专业技术工人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局矿两级均采取脱产与业余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广泛开展了技术培训和岗位技术练兵活动。全局开办各专业工种技术培训班 28期,受训工人965人次。其中:全局井下移动变电站培训班二期88人;200采煤机维修工培训班一期52人;200采煤机司机培训班期三60人;井下运输系统杂散电工培训班一期 34人;兴安矿等单位开办200型采煤机维修工培训班和电钳工、车、钳、铆、电、焊等专业工种培训班11 200多人次。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练兵,不仅提高各个专业技术工种工人的技术素质,而且还涌现出一批技术人材。1990年在共青团中央和东煤公司工会组织的技术练兵活动中,鹤岗局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在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全国青工技术竞赛中,富力矿有两名青工获奖:李成山获得井下电工第11名,李忠善获得采煤机司机第 8名。在东煤公司总工会组织的工人技术比赛中,全局有10名工人获奖:南山矿的刘亚斌(女)获得灯工比赛第 9名(晋升一级工资);南山矿的王志明获得轨道工比赛第9名(晋升一级工资);兴安矿的姜庆吉获得轨道工比赛第12名(晋升一级工资);发电厂的王晓林获得变电工第9名(晋升一级工资);发电厂的工人获得电工第4名(晋升一级工资);水电公司的魏有信获得通讯系统比赛机械维修第1名(晋升一级工资);水电公司杨宝玉获得通讯系统比赛机械维修第 7名(晋升一级工资);运输处刘文辉获得通讯系统比赛线路第2名(晋升一级工资);水电公司赵振江获得通讯系统比赛线路第9名(晋升一级工资);运输部郭延军获得通讯系统比赛线路第10名(晋升一级工资)。
  【水电公司强化职工培训工作】 矿务局水电公司专业工种多、系统复杂、技术性强。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个公司采取强有力措施,普及教育,强化培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企业素质,建设现代化企业的根本大计。1990年公司与车间签定了职工教育承包合同。根据公司生产受季节影响、冬闲夏忙的实际,坚持冬春抓培训,夏秋抓练兵的职工正规化培训度制。在培训中做到有规划、有教学基地、有师资、有教材、有教学管理力量、有教学制度。为实行强制性培训,严格教学管理,实行奖优罚劣制度。1990年对考试不及格的14名学员扣发了当月奖金,对补考不及格的11名学员降低一级工资;对64名优秀学员、办学先进个人和 14名优秀教师、5个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1990年该公司开办各类培训班40期,培训职工1 805人次,练兵39次参练人数1 549人。
  在强化正规化培训的同时,注意择优、对口、定向向外地大中专院校输送学员。1987至1990年,该公司投资201,696元,输送职工到大中专院校和函授学习213人,现已结业或毕业。这些人中,有半数担任了班段长或专业技术骨干。1988至1990这个公司连续 3年评为局职工教育先进单位,1990年评为局职工练兵优胜单位和东煤公司职工教育优秀单位。
                                     (房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