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综述 ·综 述·
【全市工业概况】 1990年全市工业概况:
职工队伍 1990年全市工业系统共有职工223 466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46 393人,城镇集体所有制职工77 073人;市区职工 204 285人,萝北、绥滨两县职工19 181人;中央企业(矿务局和嘉荫河金矿)职工183 237人,地方企业职工40 229人;轻工业企业职工 26 309人,重工业企业职工197 157人;采掘业职工179 076人,其它工业职工44 390人。采掘业职工占工业职工总数的80.1%;其它工业职工占 19.9%。1990年全市工业系统职工中,工人168 876人,工程技术人员4 142人,管理人员12 431人,服务人员23 299人,其他人员14 718人。
企业门类 1990年全市工业系统共有企业 481户(不包括个体工业)。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33户,集体所有制企业348户;市区企业355户,萝北绥滨企业126户。在市区企业中,中央企业2户,市属企业109户,区办工业133户,其它工业57户,农村乡办工业 47户,外地企事业办工业7户。
1990年全市工业系统企业的主要行业有34个。其中,煤炭开采业40户,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7户,建材和非金属矿采选业16户,木材采运业10户,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 3户,食品制造业61户,饮料制造业17户,饲料工业3户,纺织工业9户,缝纫工业31户,皮革制品业 5户,木材加工业46户,家具制造业11户,造纸及纸制品业9户,印刷业10户,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户,工艺美术用品制造业2户,电力生产业1户,原煤深加工制品业5户,化学工业21户,医药工业1户,橡胶制品业4户,塑料制品业13户,建筑材料制品业57户,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户,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户,金属制品业21户,机械工业35户,交通运输设备修理业10户,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户,电子器件制造业2户,仪器仪表及其它计量器具制造业 4户,其它工业7户。
工业总产值 199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实际完成 121 58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6.8%,比1989年增长 10.7%。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完成产值81 127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完成产值40 455万元;市区企业完成产值 108 784万元,萝北、绥滨两县企业完成产值12 798万元;中央管辖的大型企业完成产值64 194万元,地方中、小型企业完成产值57 388万元;轻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9 661万元,重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1 921万元。
1990年全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中,101户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净产值 60 814万元,32户非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净产值的计划指标;291户集体所有制企业完成净产值16 183万元,223户市属集体工业净产值14 607万元,105户区办企业完成净产值2 697万元,32户街道办工业完成净产值1 854万元,47户乡镇企业完成净产值184万元。
1990年全市工业系统34个主要行业中的煤炭开采业完成产值66 979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5.1%。其它33个行业分别完成产值: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1 144万元,建筑材料和非金属矿采选业完成525万元,木材采运业完成5 346万元,自来水生产与供应业完成 183万元,食品制造业完成14 855万元,饮料制造业完成3 007万元,饲料工业完成1 015万元,纺织工业完成514万元,缝纫工业完成1 607万元,皮革制品业完成166万元,木材加工业完成4 050万元,家具制造业完成1 149万元,造纸及纸制品业完成2 206万元,印刷业完成 526万元,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完成258万元,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完成66万元,电力生产业完成136万元,原煤深加工制品业完成389万元,化学工业完成3 648万元,医药工业完成901万元,橡胶制品业完成239万元,塑料制品业完成1 664万元,建筑材料制品业完成3 361万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561万元,金属制品业完成 1 494万元,机械工业完成4 470万元,交通运输设备修理业完成231万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295万元,电子器材制造业完成 219万元仪器仪表及其它计量仪器制造业完成293万元,其它工业完成85万元。
主要产品产量 1990年全市重点考核的31种主要产晶,有原煤、生铁、黄金、电热毯、棉布、白酒、啤酒、水泥、暖气片、粘土瓦等10种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其中,原煤生产,中央企业(矿务局)和地方企业(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均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矿务局全年完成原煤总产1 750.33万吨,完成国家计划的113.6%;地方全年完成原煤总产119.07吨,完成国家计划的121.6%。黄金完成1 240公斤,完成国家计划的152.8%;生铁完成 21 209吨,完成国家计划的128.2%;电热毯完成11万条,完成国家计划的107.8%;棉布完成 223.2万米,完成国家计划;塑料制品完成1 690吨,完成国家计划的101.9%;暖气片完成3 007吨,完成国家计划的101.4%;粘土瓦完成890万块,完成国家计划的101%;饮料完成8 380吨,完成国家计划的106.1%;白酒完成3 231吨,完成国家计划的129.2%;啤酒完成25 313吨,完成国家计划的 101.3%。平板玻璃、机制纸、电动滚筒、皮带运输机、化学农药、塑料制品、电子产品、棉纱、糖果等产品完成计划。
主要经济指标 1990年全市工业系统392户独立核算企业中,亏损企业118户,亏损面为30%;固定资产原值381 241万元,固定资产净值为266 104万元;产品销售收入 236 226万元,产品销售税金8 517万元,盈利和亏损企业的盈亏额相抵后,亏损19 192万元,利税总额为(一)10 675万元。
全市工业生产的特点 1990年全市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矿务局好于地方工业,集体企业好于全民企业,预算外工业好于预算内工业,市属工业好于县城工业,下半年生产好于上半年生产。
1990年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全民所有制企业) 单位:万元
续表
【地方工业在困境中总产值保持增长】 1990年本市地方工业遇到生产速度增长缓慢、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停产半停产企业明显增多、产品销售疲软、资金短缺等历史上少有的困难。1990年1至 5月份地方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基本是负数。1月份增长速度为-(1.5%),2月份增长速度比1989年同期降低 9.7%,3月份增长速度为-(4.8%),4月份增长速度为-(3.8%),5月份增长速度比1989年同期降低 29.5%。1至5月份地方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预算内企业亏损户增至17户,比1989年同期增加7户;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395万元,比1989年同期增亏174%;盈利企业减至11户,比1989年同期减少 52%;盈利企业的盈利总额 127万元,比1989年同期减盈74.5%。1至4月末市区地方工业企业中有14户停产或半停产,“放假”职工3 710人;预算内企业资金缺口达 2 600万元,并且产成品资金、储备资金和生产资金比例严重失调;地方工业产品多数由畅销转平销和滞销;农药厂和制药厂于一月份先后发生了光气泄漏和火灾事故,给困境的地方工业增加了难度。
1990年6至 12月份,中共鹤岗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五大班子,对地方工业实行“齐抓共管”。全市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工业为中心。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到企业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经济综合和经济杠杆部门为扶持地方工业发展解决资金、销路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深入贯彻国家治理整顿的方针,完善以进档达标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一轮经济承包责任制,全面实施“提质降耗,挖潜增效”工程,坚持“科技兴企”,具体解决制约生产的关键问题,逐步克服前进中的困难。1990年全市地方工业的经济形势基本稳定,在困境中工业总产值略有增长。
1990年全市地方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累计完成57 388万元,比1989年增长0.8%。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完成36 376万元,比1989年下降3.8%;集体企业完成21 012万元,比1989年增长8.1%。按隶属关系分:市区地方工业完成产值44 590万元,比1989年增长0.7%;两县工业完成产值12 798万元,比1989年增长 1.3%。按行业分,机械冶金局完成产值3 021万元,比1989年增长12.9%;轻工局完成产值3 810 万元,比1989年增长 5.4%;化工局完成产值2 109万元,比1989年增长6.4%;电子工业局完成产值516万元,比1989年增长 11.4%;纺织局完成产值1 064万元,比1989年下降38%;粮油加工业完成产值11 534万元,比1989年增长0.6%;商办工业完成产值 838万元,比1989年增长 1%;林办工业完成产值1 201万元,比1989年降低9.1%;乡镇工业完成产值5 064万元,比1989年增长 16.3%;区街工业完成产值9 001万元,比1989年增长10.2%;萝北县工业完成产值,比1989年增长 2.3%;绥滨县工业完成产值,比1989年增长0.3%。
(王大宏)
【强化地方工业产品的销售工作】 1990年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地方工业产品的销售工作,起到一定作用。
一是实行工商挂钩、共同促销。商业部门分别包销白酒 2 300吨、啤酒12 000吨,使白酒和啤酒的生产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
二是加强市矿间的产需协作。市政府和矿务局于 5月份共同召开了“振兴鹤岗经济座谈会”,统一了思想,矿务局重申在同质同价的前提下优先购买地方工业产品,使地方工业产品在煤矿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三是积极抢占市外市场,见缝插针,扩大销售覆盖面。一方面通过走访用户、跟踪服务等方式稳定过去的老用户,努力保持原有的销售网络和销售水平。一方面见缝插针,积极开辟新的销售领域。南山胶合板厂在产品销售出现疲软情况后,在南京、沈阳等 8个市、县建立了固定销售点,挂牌营业,零售兼批发,开展了联销、展销等业务,打开了销售渠道。
四是制定促进销售的政策措施。1990年7月 19日省政府关于促进工业生产回升提高经济效益的“五十条”政策出台后,全市工业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并制定与“五十条”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强化销售工作。兴华玻璃厂、农药厂、新华造纸厂等企业都分别制定了促进销售的措施,把销售纳入经济承包内容,销售多少和个人经济收入挂钩。
这些措施的实行,使产大于销的矛盾得到缓和。
(王大宏)
【实施“提质降耗、挖潜增效”工程】 1990年市政府经济委员会针对地方工业生产不利因素增多的实际情况, 为使企业眼睛向内, 挖掘潜力,抓管理、上水平,增强应变能力,在“双增双节”运动的基础上,在全市地方工业企业中,实施“提质降耗、挖潜增效” 401万元的系统工程。这项活动,促进企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促进双增双节活动的深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加强。1990年末全市地方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提质降耗、挖潜增效”593万元,比计划提高48%;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88。5%,比1989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南胶牌保丽板、煤贼牌蛋鸡配合饲料、北方牌一级酱油、金鹤牌10°阿凌达啤酒、长河牌SDT—150可伸缩皮带机7种产品获省优产品称号。
在“提质降耗,挖潜增效”工程中,全市地方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35种。第一制砖厂在红砖销售不畅的情况下,开发了大理石方砖等建筑装饰系列产品,开辟了新的销售领域。白酒厂积极开展技术进步工作,推出了荔枝饮料、草莓饮料、可乐饮料和新工艺白酒,弥补了白酒生产的不足。阀门厂积极开展横向联合,与烟台水泵厂联合生产水泵,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王大宏)
【地方工业经济效益下滑】 1990年地方工业予算内企业完成利税总额 8 606万元。其中销售税金完成4 640万元,比1989年增长5%;实现利润3 966万元,比1989年下降 39.2%。其中地方预算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8 502万元,比1989年下降 12.4%。地方工业的全民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利税总额7 429万元,集体企业完成1 177万元。
导致经济效益下滑的重要原因:一是市场疲软制约了地方工业生产。1990年总体销售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农药、玻璃、水泥、棉纺织品等过去比较畅销产品转为平销、滞销,多数产品出现库存积压。农药厂的绿麦隆产品,往年在南方市场上十分抢手,而1990年变为滞销;水泥厂往年旺季时产品供不应求,而1990年是旺季不旺、淡季延长。1990年全市地方工业产品产值积压一亿元左右,其中预算内企业积压7 000万元左右。
二是资金疲滞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1990年市区预算内地方企业,定额流动资金占用额为15 300万元。其中储备资金3 850万元,占资金总额的 25.2%;生产资金3 11O万元,占资金总额的20.3%;产成品资金7 950万元,占资金总额的 52%。产成品资金占用比例过大,必然冲挤了原材料储备和生产正常进行。
三是骨干企业出现经济滑坡。农药厂的销售利润由1989年的504万元降到133万元;啤酒厂销售利润由1989年的104万元降到50万元;兴华玻璃厂的销售利润由1989年的119万元降到亏损199万元;纺织厂1989年亏损253万元,1990增亏到 393万元。四是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和“放假”职工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