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
  【粮油加工工业稳步发展】 1990年是近年来粮食部门遇到的减利增亏因素最多的一年。仅因政策调整、市场销售不畅,仓容超储多支利息和运费、原材料能源涨价等客观因素就影响效益 2 101万元。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局干部职工认真思考对策,挖潜力、练内功,努力消化不利因素。局每月召开一次经济分析会,逐单位地对指标、找差距、订措施,为了制止经济滑坡,党委发起了振兴粮食经济的大讨论,并根据省政府“五十条”的精神,结合粮食系统的实际,制定了本市贯彻落实“五十条”的具体政策。局职代会还向全局职工发出了“倡议书”。号召广大干部职工振奋“团结、创新、文明、求实”的企业精神,发扬“一年一个新目标、自觉加码不弯腰”的光荣传统,以自己无私的奉献,为抑制粮食经济滑坡做贡献,从而促进全局粮油加工业稳步发展。1990年全局工业总产值达到1.1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3%,比1989年增加69万元,增长0.6%;盈利企业利税总额2 081万元,比1989年增加36.46万元,增长1.29%;亏损企业亏损2 601万元,剔除各种增亏因素,比省包给指标减亏380万元。
  【市制粉厂实现利税1 002万元】 1990年在市场疲软、经济滑坡的情况下, 市制粉厂广大干部职工在练好内功上下功夫、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通过抓质量、上档次、增品种克服外来不利因素,取得可喜成果。 1990年全厂共加工小麦 86 999吨,比1989年增长19.O3%;工业总产值完成2 717万元,比1989增长15.99%;工业利税实现1 002万元,比1989年增长 38%,是全市地力工业企业创利税的最大户。1990年该厂认真实施市经委提出的“提质降耗、挖潜增效”工程和粉路改造、高压风网更新、头层麸皮降水等新工艺,实现“三增一降”(增加新品种,增加出粉率,增加小麦吨等价收入、降低成本和单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取得可喜成果。一是增加新品种。该厂在省内首创面粉联产工艺,同时可生产特一、特二、颗粒和标粉四个品种。其中颗粒粉(俗称砂子面)填补了本市空白;二是增加出粉率。综合粉率由1989年的69%提高到73.43%,其中:颗粒粉率达4.43%。三是小麦吨等价收入由1989年的49元增加到80多元,每月多创利润30万元。四是降低单耗、成本。1990年吨粉电耗 56.86度,比1989年下降5.79度。由于单耗的降低,吨粉成本从1989年70.52元降到 43.27元。1990年,该厂有7项科技成果在市获奖,其中引进消化与国产设备配套面粉加工新工艺获市科技成果一等奖。该厂被市政府评为首批科技进步先进企业。并在全省粮食系统“科技兴粮”杯竞赛中获得金杯奖,保持省级先进企业光荣称号。
  【市制米厂技术改造成效显著】 1990年鹤岗市(粮食综合)制米厂进行 3项重大技术改造,均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找出了影响大米率提高的关键所在,即在稻糠中含粮、在草籽中含粮。该厂改进了大米工艺流程,增加分离设备,终于攻克了糠米混杂的难题。改革后,大米率从63%提高到68%,不仅年增加效益80万元,而且年节约粮食80万公斤。并使水稻加工吨利润提高到 60.51元,成为全省同行业之首。二是研制和实用成功稻壳、煤两用炉。该项目不仅解决了多年遗留的不安全隐患,而且年可节煤3 600吨,价值36万元。三是研制成功“米糠油”生产线,开发了“米糠油”新产品,填补了本省一项空白。1990年该厂坚持对职工分期分批分专业的进行岗位培训。在业务培训上厂领导带头备课讲课,采取了“官教兵、兵教兵”的方法,在职工中掀起了学业务的高潮。该厂坚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的制度,对所有参加培训的职工, 3次考核不合格者,调离本岗位,对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促进了企业技术改造的发展。1990年该厂在技术引进、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上均做出成绩,并保持省级先进企业的光荣称号。
  【挂面质量明显提高】 本市挂面生产的骨干企业粮食局面制品厂始建于1986年,是从广州引进挂面、波纹面生产线的,担负全市面制品的生产及供应任务。现有职工 112人,固定资产 115万元。1990年面制品厂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外出考察,攻克产品质量关,成功地解决了挂面断条问题,结束了本市过去“挂面不成条,笊篱往上捞”的历史。1990年该厂研制开发出深受群众欢迎的宽、中、窄条挂面,高档次、营养型的豆浆挂面、蘑芋挂面。其中蘑芋挂面获市粮食局新产品奖。该厂挂面温湿度自动检测与控制项目,被市局评为科技成果三等奖。1990年该厂共生产挂面4 333吨,创产值441.9万元,实现利税 34.10万元,成为本市挂面生产产量大、品种多、质量好的龙头企业。
  【玉米联产车间经济效益创新水平】 1990年市粮食局五粮库玉米联产车间充分发扬“勤俭、实干、文明、进取”的企业精神,克服种种困难,提高了产量、品率,增加了效益。该车间日产玉米


子和玉米面稳定在180 吨左右、创历史较好水平。玉米


子率由1989年的 15%提高到20.08%;


子面率由1989年15%提高到24.55%;脐子油率由1989年的20%提高到21.61%。由于率的提高,使吨玉米多盈利12.O8元。全年累计实现利税247万元,保持了省级先进企业光荣称号。
  【饲料公司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 1990年饲料公司共加工饲料23 775吨,完成工业产值2 000万元,实现利税43.72万元,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该公司生产经营的主要特点:一是提高全员效率。全公司实行定岗定编,由三班生产改为一班生产,精减富余人员 113人,节约开支13.9万元。二是节约能源。该公司通过开展“提质降耗、挖潜增效”活动,全年节电 5.5万度。公司设备节能管理晋升为国家三级企业行列。三是狠抓质量管理。1990年该公司饲料产品种类已达10种。其中“煤城牌蛋鸡三号料”被评为省优产品,鲤鱼的颗粒配合料获市局新产品奖。四是强化销售。1990年该公司实行强化销售,将销售指标分解,每人分担15吨的任务。并把销售指标和个人收入结合起来。五是充分发挥料店的窗口作用。在饲料店内设置了宣传报,样品箱,价格表,向用户大力宣传科学配方饲料的好处,增加销量。
  【市植物油厂经济保持好势头】 1990年市植物油厂在豆粕大幅度降价,豆油严重滞销的压力下,在加工一吨平价大豆亏赔20元钱的特殊形势下,积极挖潜降耗增效。该厂大胆引进了辽宁能源研究所的密闭式蒸气凝结水新技术,改冷水上炉为温水上炉。同时改革了溶剂回收工艺,加大喷汽孔面积和冷凝面积,增加循环水流量和蒸脱机料层高度。通过深入技术改造吨豆煤耗由改前的132公斤降到81公斤,好于国家一级企业标准;吨豆节水 4吨,年可节水8万吨;油率、粕率提高,吨豆差收由改前的47元增加到88元。1990年全厂共加工大豆85 77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 4 069万元,完成利税600.88万元,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好势头。1990年该厂针对外欠资金多的情况,积极组织人员清理外欠资金,全年清回7 100万元、少支出利息 12.8万元。该厂请示省局批准投资,在市郊3公里建成占地2.9万平方米的分库,增加储存能力 1.5万吨。并在豆粕销售不畅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奔赴大连、广州等地推销。全年自销豆粕 2万多吨,坚持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智慧,增收节支增产节约,1990年全库双增双节达 106万元。全局实现“五小”成果58项,其中获市局奖励16项。
  【粮油加工食品初、中、高档全面发展】 到1990年,粮食部门的粮油加工食品 (以熟食为主)已走过 14年的历程。完成了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制作、由作坊式加工向工厂化生产、由大众化食品向中、高档系列化食品的3个转变。1990年粮油加工食品产销量达 10 525吨,产值超过1 000万元,年创利达300万元。1990年粮油熟食品加工形成 3个档次:一是继续保持大众化。日常销售品种达30个左右。许多居民一日三餐以粮油熟食加工品为主食。二是发展中、低档品种。市区 6个粮管所都把前店后厂改造成初具规模的粮油熟食品综合加工厂。配备了电烤炉、和面机、打蛋机等小型食品加工机械,既能生产大众化食品,又能生产糕点、面包、饼干等中低档食品。三是建立正规化、专业化的食品生产基地。 1990年全市已拥有大型面制品厂1个,食品厂 3个。这些大型食品生产厂,设备工艺先进、产量大、品种多。投产以来,既增加了市场食品花色,又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儿童食品厂生产30多个系列儿童食品】 鹤岗市儿童食品厂是本市唯一生产儿童食品的专业厂家,始建于1990年10月1日。现有职工63人,固定资产达52万元,年生产能力500吨。
  儿童食品厂坚持以质量、品种求生存、图发展。在产品质量上严格把关,严肃奖惩制度,对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准出库。该厂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广泛吸收省内外先进技术,结合本市儿童食品市场的需求,进行新品种开发。1990年10月1日至1990年末的3个月中,该厂生产出30多个儿童系列产品。其中多维面包、可可饼干、鸡蛋饼干等新品种填补了本市空白,深受儿童和老年人的欢迎。儿童“开口乐”食品被评为1990年粮食局新产品三等奖。
                                     (赵传林)
  【食品工业公司概况】 食品工业公司现有职工 818人,其中全民职工 413人、集体职工405人;固定资产475.9万元。所属独立核算企业有酿造食品厂、食品厂、糖果厂和罐头厂、伏乳厂5户;有零售网点3户。主要从事调味品、糕点、糖果、冷饮(以冰棍为主)等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工作。1990年食品工业公司克服了遗留问题多、历史包袱重、贷款额度大、流动资金紧、自我改造能力差等诸多困难,努力扭转经营的被动局面,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全年实现产值695.2万元(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销售实现531万元,亏损额控制在计划内。生产调味品38个品种3200多吨;糕点40个品种780多吨;糖果46个品种110吨;冷饮(冰棍)5个品种663万支。全年新增品种14个。1990年食品工业公司生产经营的主要特点:一是积极开发畅销的新产品。该公司1990年共开发新产品14个,产品稳定提高率达98.5%,较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酿造食品厂生产的豆办酱年产销量达602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150克袋装豆办酱产品已向三江地区铺开,受到佳木斯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食品厂仲秋节令月饼产品产销量达 162吨,产品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腐乳厂生产的腐乳产品是市优产品,产销量在全市同行业中名列第一。二是提高服务质量,该公司首次组织迎“仲秋”百种产品选货会。参展的百余种产品,受到市内外50余户批零企业的赞誉,成交额达20余万元。酿造食品厂为方便户客,投资7000元在红军路第一百货商店西侧建一“酱园”,解决了该地区居民购买调味品难的问题。三是不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该公司所属各厂在生产淡季普遍开展了岗位培训,培训面达 95.8%,使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四是励行节约。该公司的五台锅炉由烧原煤改烧煤泥,全年节约资金 4.5万元。
  【酿造食品厂被评为省商业厅先进企业】 酿造食品厂是以生产酱油、米醋、豆办酱为主的调味品专业厂,有职工197人,固定资产240万元。1988至1990年该厂企业标准化、全质管理和计量管理等基础工作开展得好,连续3年超额完成主要经济指标。1989年实现产值156万元,销售额141万元,利润12万元,其专业指标酱油蛋自质利用率到73.4%,1990年有关部门对企业全面工作验收后,命名为省级企业,成为全省同行业第二家和本市商业第一家省级企业。该企业1990年还被评为省商业厅先进企业。
  【腐乳厂连续两年被省商业厅评为先进企业】 腐乳厂是商办集体所有制企业。1990年有职工58人,拥有固定资产21万元,生产青红方产品170吨,实现产值 40万元、销售额25万元,上缴利税1.7万元。该厂生产的豆花牌腐乳被评为市优产品。1990年4月企业调整领导班子后,企业管理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原材料利用率(斤豆出坯量)从原来的 1.1斤左右上升到1.25斤。该厂坚持“用户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搞好优质服务,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1989、1990年连续被评为省商业厅先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