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轻工

轻工



                  ·轻  工·
  【市轻工业局重新组建】 市轻工业局于1988年 9月成立,到1990年12月重新分立。在此期间, 轻工业局是市经委的内设机构,对外行驶主管局的工作职能。1990年 12月重新组建了“鹤岗市轻工业局”,属政府系列的企业主管局。1990年,全局有14户企业,其中:全民企业6户(白酒厂、啤酒厂、新华造纸厂、玻璃制品厂、陶瓷厂、印刷厂),集体企业 5户(制鞋厂、包装箱厂、新华劳动服务公司、局建筑公司、轻工商场),辅助单位 3户(局供销公司、职工医院、职工中专)。固定资产原值5 463万元,流动资金平均余额比上年增加,百元产值利润4.50元。199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 810万元。全局共有职工5 122人,其中:全民职工 2 521人,集体职工1 817人,临时工人784人。职工有中共党员489人、团员980人、专业技术人员 400人、干部 319人。全局主要产品品种有:白酒、啤酒、饮料、瓷砖、民用碗、啤酒瓶、机制纸、地板块、童鞋等16种。产品质量考核指标22项,1990年全部完成了计划。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远销到苏联和东南亚地区。
                                     (刘兴义)
  【全市轻工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全面完成】 1990年市轻工业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完善经济承包,深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和实施《“提质降耗、挖潜增效”工程》,全面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工业总产值完成3 800万元,比计划提高1.33%,比1989年提高5.11%;销售收入完成6 200万元,比1989增加11 152万元;利税实现 956万元,比1989年提高13.2%;上缴税金939万元,比1989年提高145万元;利润完成 17.1万元,比1989年减少 2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8 996(元/人),比1989年提高 3.3%,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94天,与1989年持平;百元产值利税率14.08元。
  全局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86.8%,比计划提高1.3%,比1989年提高 0.7%。“阿陵达啤酒”、“银鹤啤酒”“陈酿红粮白酒”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固氮灵”产品质量超过部颁标准。啤酒瓶、饮料、鹤岗白酒、粮食酒、低度红粮酒、桔香露等产品被评为地方名牌产品,机制纸、瓷砖等产品质量也都有所提高。
  全局除新华造纸厂发生一起草场火灾外,其余都达到安全生产无事故、无火灾。
             1990年轻工业局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续表



  【“提质降耗、挖潜增效”工程出成果】  1990年市轻工局系统认真实施市经委提出的“提质降耗、挖潜增效”工程,初见成效:一、质量标准化出现新局面。1990年市轻工系统产品质量,比1989年提高 0.7个百分点。陈酿红粮保持省优产品称号,银鹤和阿陵达啤酒评为省优产品;鹤岗白酒、桔香露饮料和啤酒瓶评为鹤岗地方名牌产品。
  1990年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计量管理、设备管理、科技档案管理、能源管理等基础工作,企业升级出现新局面。白酒厂晋升为省级全面质量管理一级合格企业和能源管理国家二级企业;啤酒厂晋升为省级全面质量管理二级合格企业;新华造纸厂晋升为省级优秀特企。二、对标达标活动深入开展。1990年局属各企业均选准同行业的赶超目标,找差距、定措施,争上新台阶。全局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名列全省13城市第 6位,白酒厂名列全省同行业第1位,啤酒厂由全省同行第23位跃居第9位,印刷厂由全省同行业47位升到23位,陶瓷厂进入全省同行业第 2位,新华造纸厂在省造纸公司佳木斯经济区联评中评为“优胜单位”。三、深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1990年轻工系统各企业通过算细帐等各种有效措施降低了消耗,全年增收节支132万元,完成计划的191%。
  【“科技兴企”见成效】 1990年市轻工局坚持“科技兴企”的方针,在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上取得6项成果:一是白酒厂投资100万元引进“小麦增产固氮灵”新产品。该产品质量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投入生产,年新增产值150万元,新增利税 25万元;二是新华造纸厂的木浆生产已正式投产,年生产木浆3 400吨,实现产值310万元,实现利税114 万元;三是啤酒厂投资 212万元,先后引进二氧化碳回收、硅藻土过滤机、微机等设备,并对麦芽车问进行技术改造,促进啤酒的成本下降、质量提高;四是玻璃制品厂投资72.8万元对供料机和退火窑的电加热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每年可节约费用87.7万元;五是陶瓷厂研制成功马赛克磨光机,为企业解决生产难题,节约资金6万元。
  该局在抓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先后开发了漂白针叶木浆、外墙瓷砖、马赛克、固氮灵、阿陵达啤酒、荔枝饮料、可乐饮料、草莓饮料等新产品。这些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用户欢迎,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990年新增产品销售收入1 580万元,增加利润111万元。特别是漂白木浆,全年销售 3 146吨,增加利税835万元。
  【市啤酒厂经济效益创新水平】 1990年市啤酒厂在市场疲软、工业滑坡、原材料大幅度涨价、资金短缺的严峻经济形势面前,知难而上,充分发扬“团结、拼搏、奉献”的企业精神,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坚持走“科技兴厂”之路,坚持双增双节,战胜了各种困难,提前一个季度跨入1991年,全年产值、产量、利润均创出新水平。该厂全年完成啤酒产量为12 000吨,比1989年提高25%,比国家计划提高20%;税金完成374万元,比1989年提高47%,比国家计划提高40%;利润完成57万元,比国家计划提高80%;吨酒成本为 750万元,比国家计划降低1.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酒汁损失率为9.8%,比1989年降低1.4个百分点;吨酒耗粮185公斤,比国家计划降低2.8%;吨酒耗煤185公斤,比1989年下降 9%,比国家计划降低 13.5%;吨酒耗电101度,比计划降低5.7%;吨酒耗水24吨,比国家计划降低4.3%;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2万元。职工年均收入2 300元,比1989年提高13.3%;人均奖金353元,比1989年提高50.3%。
  啤酒质量明显好转。1990年全省啤酒行业评比,市啤酒厂生产的阿凌达啤酒被评为口感最好的啤酒。银鹤啤酒保持省优产品称号,金鹤啤酒评为市地方名牌产品。全年质量合格率达到98.6%,比1989年提高0.25%。
  市啤酒厂吨酒耗电和吨酒耗水指标均列全省顺位第一名。
  1988至1990的3年间,市啤酒厂共投资212.2万元进行科学技术改造和推广,先后改造了制麦芽车间、制冷系统,引进了罗马尼亚啤酒自动灌装线(包括灌装机、贴标机、压盖机)、二氧化碳回收设备、酵母培养装置、硅藻土过滤机等 8项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制麦芽车间改造后,每年可生产麦芽1 800吨,比改造前土法生产(在地板上发芽)提高产量1.5倍,吨麦芽成本降低180元,并将麦芽的优质品率提高30%。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86.4万元。1990年罗马尼亚啤酒灌装线投产后,酒损比1989年降低7.25%。一年可节约酒汁267吨,价值26.7万元。1990年投产的硅藻土过滤机,是国内80年代先进设备,它过滤的啤酒不但酒汁清亮透明,而且稳定性好,降低酒损1.3%,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延长保存期。1990年应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后,不仅使啤酒二氧化碳含量由0.3%提高到 0.35%,达到了部颁标准,提高了啤酒泡沫的高度和泡持性,而且使多余的二氧化碳全部回收再利用,降低了成本。锅炉改造后,比1989年少用煤172.9吨。
  【市白酒厂生产在困境中保持全省第一】 市白酒厂现有职工484人,固定资产原值296.7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年生产能力:白酒3 000吨、饮料 5 000吨。主要产品品种有:鹤岗白酒、粮食酒、陈酿红粮酒、老白干、原粮烧、桔香露、草莓、荔枝等20多个品种。其中:陈酿红粮酒为省优质产品。
  1990年,白酒厂克服各种困难,在没有任何地方性宽松政策的情况下,经全厂职工的努力,克服市场疲软、资金短缺、原材料涨价等各种困难,完成白酒产量2 619吨,瓶酒加工2 409吨,饮料4 243吨;实现产值777.6万元,上缴税金330.4万元,实现利润 55.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5 552(元/人),各种消耗指标创历史较好水平,整体经济效益保持全省第一。
  白酒厂之所以能够在整个自酒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走出困境,较好地完成各项指标,保持省同行业第一名,一是强化群体意识,认清形势,加强组织领导;二是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质降耗;三是深入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夯实企业基础工作;四是转变思想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扩大销售市场;五是加强民主管理、发挥职工参政议政能力。
  【新华造纸厂被评为省级优秀特企】 新华造纸厂现有职工946名,固定资产原值954.4万元,占用流动资金 2 800万元。年生产机制纸及纸板能力一万吨。主要产品有书写纸,手册纸、包装纸、凸版纸、有光纸等。
  1990年,新华造纸厂机制纸及纸板产量达8 416吨,比1989年增产 36.5%;完成产值1 685万元,比1989年增长6%;实现销售收入2 612万元,比1989年提高 45%;实现利税265万元,其中利润90万元,税金 175万元。1990年该厂由省级特企晋升为省级优秀特企。该厂1990年工作主要特点:一是建立和完善了“计量管理制度”15项71条,补充制度 7条。通过了市技术监督局的三级计量管理复查验收;二是建立了节能三级管理网络,制订了能源管理制度 4项36条,节能检查考核制度13条,获得省级能源管理合格单位;三是加强设备管理,推行设备管理“包机管理法”,设备完好率达92%,设备利用率达95%;四是强化了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编写下发了《新华造纸厂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工作制度汇编》和档案检索工具39册,总计13万字。经省档案评审小组评审,晋升为“省级先进档案管理企业”;五是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碱回收工程的蒸发、燃烧、苛化工段的主体设备基本安装完毕,漂白木浆生产线经过一年的试生产,经济效果较好,全年生产浆板 3 219吨,并且成功地试制生产了针叶长纤维木浆;六是坚持开展“四有职工”活动,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发挥“职代会”作用;七是深入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在佳木斯经济区造纸行业“对指标、争先进”的竞赛中,荣获“优胜单位”称号。
  【陶瓷厂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市陶瓷厂现有职工474名,固定资产原值351万元,占用流动资金344万元。主要产品有瓷砖、外墙砖,马赛克、饭碗等 20多种。“三江宾馆”等多家用户使用的外墙砖是该厂的产品。
  1990年陶瓷厂完成产值208万元,比计划提高8万元,比1989年提高13.8%;销售收入400万元,比1989年提高5%;利润总额24万元,比1989年提高 38.7%,整体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1990年该厂生产和经营的主要特点:一是超前立标、超前对标,不断提高企业素质;瞄准时机,抓住契机、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内涵挖潜,提质降耗,开发新产品。三是了解市场,掌握信息、使竞争致胜。四是党政合心,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勇创一流。
  【市印刷厂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市印刷厂现有职工435人,固定资产原值199.4万元,占用流动资金250万元,厂房建筑面积2 100平方米,拥有各种彩印设备70余台件,主要从事印刷各种商标、书刊、包装纸等。
  1990年印刷厂在资金短缺、原材料涨价、活源不足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形势下,狠抓了产品质量,在提质降耗上下功夫,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年完成产值142万元,比1989年增长18%;销售收入实现184万元,比计划增长3%;工厂产品总成本 186万元与1989年持平;销售成本171万元,比1989年下降26万元;销售利润完成计划,比1989年减 23.7万元;亏损总额5万元,比1989年减亏28万元。该厂在全省印刷行业联评中由47名跃居到 23名。1990年该厂生产经营的主要特点:一是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三是合理使用资金及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四是加强团结,安全生产。
                                     (刘兴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