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述

农业

综述



                  ·综  述·
  【全市农业概况】 1990年全市农业概况:
  农村组织机构和劳动力 1990年全市农村组织机构(包括萝北、绥滨两县)有乡政府21个,其中市区4个,萝北8个,绥滨9个;镇政府7个,其中市区1个,萝北3个,绥滨 3个;村民委员会306个,其中市区50个,萝北91个,绥滨165个;村民小组605个,其中市区 132个,萝北148个,绥滨 325个;乡村总户数为47 319户,其中市区16 454户,萝北11 017户,绥滨19 848户;乡村总人口为201 487人,其中市区66 162人,萝北46 375人,绥滨88 950人。
  1990年全市农村实际投入劳动力总数为69 336人,其中市区21 504人,萝北18 382人,绥滨29 450人。按从事生产岗位分:农林牧副渔业57 595人,其中种植业 56 100人;工业7 998人,建筑业1 199人,交通运输业638人,商业、饮食服务业748人,卫生、体育行业152人,教育文化事业505人,金融保险业20人,科学研究人员12人,经济管理人员233人,其他236人。
  1990年全市农村女劳动力21 586人,占总劳动力的31%。其中,市区农村女劳动力6 210人,占市郊劳力总数的28.9%;萝北县女劳动力5 726人,占萝北农业总劳力的 31%;绥滨县女劳动力9 650人,占绥滨农业总劳力的32.8%。
  农村固定资产构成 1990年末全市农村固定资产原值为31 584万元。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18 683万元,占固定资产总值的 59.1%;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为12 901万元,占固定资产总值的40.9%。在生产性固定资产中,有生产用的房屋、建筑物2 450万元,劳役和肉食产品牲畜1 689万元,铁木农具472万元,农林牧副渔业机械8 449万元,工业机械2 754万元,建筑机械275万元,运输机械1 645万元,其它生产陛固定资产949万元。
  在全部固定资产中,乡(镇)级所有4 222万元,占固定资产总值的 13.6%;村级所有2 704万元,占8.6%;农民家庭所有24 575万元,占77.8%。
  在全部固定资产中,市郊为11 095万元,占固定资产总值的35.1%;萝北农村为7 798万元,占24.7%;绥滨农村为12 691万元,占40.2%。
  全市耕地面积 1990年全市实有耕地1 784 293亩,其中市郊280 18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5.7%;萝北县耕地面积452 634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5.4%;绥滨县耕地面积1 051 47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8.9%。在市郊耕地面积中,五个乡镇为190 981亩,占市郊耕地面积的 68.2%;市郊国营农场为16 289亩,占5.8%;矿务局多种经营集体企业总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为72 910亩,占26%。
  在全市耕地面积中,水田为281 71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5.8%;旱田为1 502 574 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4.2%。在旱田中,水浇地为30 999亩,占旱田面积的 2.1%。农民家庭的自留地为34 394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9%。
  1990年全市新增耕地面积16 445亩,减少耕地面积15 082亩,增减相抵后纯增 1 363亩。在新增耕地面积中,新开荒14 360亩,占87.4%;其中市郊新开荒4 355亩,萝北县新开荒9 725亩,绥滨县新开荒300亩。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990年全市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1 655 80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2.8%。市郊播种面积为274 545亩,占总播面积的16.6%;萝北县播种面积为 440 523亩,占总播面积的26.6%;绥滨县播种面积为940 733亩.占总播面积的56.8%。在市郊播种面积中,五个乡镇播种189 824亩,市郊农场播种16 289亩,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矿务局)集体企业公司播种68 432亩。
  1990年全市粮、豆、薯播种面积1 463 678亩,占总播面积的88.4%;经济作物播种92 333亩,占总播面积的5.6%;蔬菜和瓜类等作物播种99 790亩,占总播面积的6%。在粮豆薯播种面积中,水稻播种282 350亩,小麦播种291 640亩,玉米播种258 586亩,大豆播种557 485亩。在蔬菜瓜类播种面积中,蔬菜播种71 080亩,瓜类播种10 669亩。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中,甜菜播种28 611亩。
  农机拥有量和总动力 1990年全市主要农业机械:大中型拖拉机1 199台,其中市郊375台,萝北367台,绥滨457台;小型拖拉机11 207台,其中市郊2 899台,萝北 2 681台,绥滨5 627台;联合收割机215台,其中市郊51台,萝北56台,绥滨108台;农业载重汽车 186台,其中市郊139台,萝北46台,绥滨1台;水利排灌机械2 099台,其中市郊426台,萝北701台,绥滨972台;农用水泵2 243台,其中市郊293台,萝北728台,绥滨1 122台。
  199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06 753千瓦,其中柴油机 184 974千瓦,占总动力的89.5%;电动机10 935千瓦,占总动力的5.3%;汽油发动机10 844千瓦,占总动力的5.2%。按隶属单位分:市区拥有62 153千瓦,占总动力的30%;萝北县拥有量58 200千瓦,占总动力的28%;绥滨县拥有量86 400千瓦,占总动力的42%。
  农业机械化程度 1990年全市农业机械化耕地面积1 364 0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6.4%。其中,市郊机耕面积243 000亩,占总机耕面积的 17.8%;萝北县机耕面积379 000亩,占总机耕面积的 27.8%;绥滨县机耕面积 742 000亩,占总机耕面积的 54.4%。全市机械播种面积为1 161 407亩,占全市总播面积的70.1%,其中市郊机播面积为115 407亩,占机播总面积的9.9%;萝北县机播面积为279000亩,占机播总面积24%;绥滨县机播面积为767 000亩,占机播总面积的66.1%。全市机械收获面积为566 444亩,其中市郊机收面积94 444亩,萝北县机收面积178 000亩,绥滨县机收面积294 000亩。
  农业生产投入 1990年全市农业生产部份投入项目:一、用电 1 914万千瓦小时。其中市郊用电844万千瓦小时,萝北农业用电459万千瓦小时,绥滨农业用电 611万千瓦小对。二、施用化肥16 855吨,其中氮肥7 739吨,磷肥5 480吨,钾肥516吨,复合肥3 120吨。三、施用农药194吨,其中市郊用61吨,萝北用25吨,绥滨用108吨。四、投入农用塑料薄膜 205吨,其中地膜37吨。
  主要农产品 1990年全市农业主要产品有:一、粮食。年产水稻 80 803吨,平均亩产286公斤;年产小麦46 906吨,平均亩产161公斤;年产玉米76 391吨,平均亩产295公斤;年产大豆62 224吨,平均亩产 112公斤。二、蔬菜。年产蔬菜126 949吨,其中市郊年产蔬菜106 499吨,平均亩产2 082公斤。三、经济作物。年产甜菜 29 852吨,其中市郊年产12 468吨,平均亩产1 535公斤;年产瓜类 14 349吨,平均亩产 1 345公斤。四、畜牧业产品。全年肥猪出栏69 170头,肉用牛出栏2 216头,肉用羊出栏5 240头,地产猪肉5 469吨、牛肉365吨、羊肉85吨,禽肉1 069吨,地产鲜蛋7 635吨。五、水产品。年产鲜鱼1 825吨,其中自然捕捞530吨,人工饲养1 295吨。
  农业总产值 199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格) 19 216万元,比1989年增长12.7%。其中种植业产值13 763万元,占总产值的71.6%,比1989年增长 16.3%;林业产值1 351万元,占总产值的7%;业牧产值3 480万元,占总产值的18.1%,比1989年增长 5.7%;副业产值381万元,占总产值的1.8%;渔业产值241万元,占总产值的1.5%,比1989年增长12.1%。
  1990年市郊农业产值5 272万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7.4%;萝北县农业产值 5 267万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7.4%;绥滨县农业产值8 677万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5.2%。
  农村社会产值 1990年全市农村社会产值(现价) 59 587万元,其中市郊 25 560万元,占42.9%;萝北16 153万元,占27.1%;绥滨17 874万元,占 30%。按农村社会行业分:农业产值(现价)41 341万元,占69.4%;农村工业产值10 557万元,占 17.7%;农村建筑业产值1 717万元,占2.8%;农村运输业产值2 671万元,占4.5%;农村商服业产值3 301万元,占5.6%。
  农村经济收入 1990年全市农村各业 (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和饮食业、服务业等) 经济总收入为 31937万元,其中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总收入23 736万元,占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74.3%;市郊农村经济收入13 701万元,其中家庭联产承包户经济收入7 129万元,占市郊经济收入的 52%;萝北县农业经济收入6 737万元,绥宾县农业经济收入11 499万元。
  1990年全市农村经济纯收入(扣出全部生产经营费用)15 584万元,占总收入的 48.8%其中市郊农村经济纯收入4 581万元,占市郊总收入的 33.4%;萝北县农业纯收入3 359万元,占萝北农业总收入的49.9%;绥宾县农业纯收入7 644万元,占绥宾县农业总收入的66.5%。
  全市农村经济纯收入总额中,上缴国家税收867万元,占纯收入总额的5.6%;集体提留1084万元,占纯收入总额的6.7%;农户个人纯收入13 669万元,占纯收入总额的87.7%。
  全市农村人均年收入772.9元,其中市郊农村人均年收入667.9元,萝北县农民人均年收入755.6元,绥宾县农民人均年收入835.1元。
              1990年全市农村经济收支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元



               1990年全市农业劳动力投入情况
                                     单位:人



  【稳粮兴牧、发展乡企】 1990年全市农村经济工作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稳粮兴牧、发展乡企”的方针,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稳定发展粮芽的同时,提高畜牧业和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建立起以农牧企为支柱的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提高了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1990年初,市政府对蛋鸡生产滑坡采取有效措施,由市财政拿出10万元用于种鸡补贴,并确定了继续实行带料育雏、成鸡凭证供料、加强饲料监督监测和防疫灭病等工作,稳定了蛋鸡生产。两县对一度出现的奶牛滑坡问题,落实了发展奶牛资金,实行免征部分征购粮,鲜奶补贴等优惠政策,调动了奶牛户的生产积极性,巩固和稳定了奶牛业生产。1990年全市牧业总产值达3 480万元,比1989年增长 5.7%。1990年上半年,全市乡镇企业遇到资金、能源、原材料紧缺,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市场销售疲软,生产滑坡等困难。在乡镇企业面临“上”和“下”严峻考验面前,市政府及时召开了全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反复宣传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生产回升提高经济效益若干政策措施规定》(简称50条政策)和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指示,使全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振奋精神,奋力拚搏,果断地采取调整产品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强化销售等措施,战胜了困难,制止了滑坡。1990年下半年生产逐步回升,1990年末产值、收入、利税 3项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计划。全市乡企的总产值达到19 883万元,比1989年增长14.2%;收入达到19 693万元,比1989年增长14.8%,利润完成1 168万元,税金完成1 151万元,分别比1989年增16.3%和35.9%。
  【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990年全市农村改革的重点是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即:一方面充分发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的长处,一面更要充分发挥联合体等集体“统”的优越性,并壮大社会化服务体系。
  1990年全市农村在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和壮大集体经济方面,有 170个村实行机动招标经营,有42个村实行“双保制”;有54个村对集体资源实行“开发性承包”;有39个村实行土地租赁经营;有12个村实行“定产承包”。全市已建立各种类型的服务组织 624个。其中各种农民协会、研究会512个,农机服务站24个,农经服务站26个,农业综合服务站 24个,畜禽服务站18个,农村合作基金会20个。全市还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联合体或农民互助组织 254个。1990年全市农村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建设的着眼点由偏重于家庭分散经营转到强化集体“统”的功能上。即重点解决家庭联产承包后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上。县、乡、村均不断拓宽集体统一经营的范围,着手建立各种实体型服务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加强集体积累。市区团结乡对全乡7 500亩机动地进行招标承包,集体增加积累 35万元。该乡桦春村实行机动招标承包,当年增加集体积累13万元。团结乡集体积累增加后,决定投资40万元,用3年时间修好平原水库。 1990年全市农村还从单纯地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到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注意组织贫困户脱贫致富。
                                     (曹兴志)
  【农业生产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 1990年初,市委重新组建市农业领导小组,市委设一名副书记兼管农业,县(区)、乡均设主管农业副书记。充实和加强了市、县两级农委和农业各主管部门的领导力量,完善农业组织领导体系,形成层层有人管的强有力组织机构。市委、市政府为加强农村工作,在市直机关抽调由市委副书记赵惠中牵头的70多名干部,重点深入到两县扶贫,共包 1个贫困乡,14个贫困村,建立了11个农村联系点。两县也抽调干部包乡包村。全市共有1 198名干部深入到乡村,帮助农民解决资金 47.3万元、购买化肥840吨、打井228眼。
                                     (曹兴志)
  【加强农产品流通的管理】 1990年市农业委员会针对农民卖粮难、卖菜难、卖农副产品难的问题,协同商业、供销、工商物价部门,积极疏通和拓宽农村商品流通渠道。市郊蔬园乡在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把流通体系的建设做为一项重要内容,先后建立和完善了乡农副产品贸易市场、畜禽交易市场、蔬菜批发市场等10多个售销网点,为农户创造直接进入流通领域的方便条件。
                                     (曹兴志)
  【市农业银行帮助凤贤村脱贫】 1990年市农业银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包绥滨县绥东镇凤贤村的脱贫工作。经一年的扶贫工作,促进该村发生显著变化,年人均收入这 800元,比1989年增长60%;脱贫致富水平由1989年全乡第16位上升到第8位。
  市农业银行扶贫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注重加强贫困户的政治思想工作。扶贫先扶“志”,首先帮助贫困户克服悲观情绪和依赖思想,树立劳动致富的信心和勇气。村民王风志妻子瘫痪、儿子受重伤,上年种植水稻绝产,失去生活信心。扶贫工作组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一面帮他解决 2 000元贷款,解决燃眉之急;一面帮他树立脱贫信心,找到脱贫门路。一年来王凤志在扶贫工作组帮助下,妥善安排了生活,大搞科学种田。他种植的120亩大豆总产2.4万斤,总收入1.2万元,不仅当年还上2 000元贷款,而且增添一台手扶式拖拉机。二是帮助该村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990年市农行抽调机关9名青年,带开沟犁一台、140马力推土机一台、20吨大型平板车一辆、东风车一台,行程200 公里,经过三昼夜的施工奋战,完成兴安灌渠配套工程。新开水渠1 700延米、推土方2.5万立米,完成水利工程控制面积1 000顷、效益面积600顷、排涝面积500顼,为村上节约资金近2.5万元。市委副书记赵惠中等领导视察市农行扶贫工作时说:市农行扶贫从“输血”到“造血”,是一项完美的扶贫工程。
  【交通局扶贫工作受到市政府表彰】 按照市委、市政府扶贫包村工作的统一部署,市交通局承担了绥滨县连生乡长春村的扶贫任务。在扶贫工作中,交通局包村工作组,紧紧依靠乡、村党组织,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制定扶贫措施。局长亲自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到扶贫点调查研究,帮助脱贫。扶贫组得知村民化肥严重短缺时,局领导亲自走遍市区 6个单位买到30吨化肥及时送到农民手中。为了拓宽贫困户的致富门路,交通局还购买20头优良品种母猪,送到了贫困户和示范户家里,还聘请懂得饲养技术的人员传授饲养技术。扶贫组在帮助该村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非常注重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帮助村里规划了村屯道路,维修了校舍,更换30套学生桌椅。1990年通过扶贫,该村粮食总产量达1 800吨,比去年提高500吨;人均收入达859元,比去年提高267元。市交通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包村先进单位,在全市扶贫表彰大会上介绍了经验。
                                 (何桂芝 李星光)
  【团结乡集体经济增收35.5万元】 1990年市郊团结乡全面加强口粮田和人口承包地以外的机动地(家庭联产承包后新开荒的耕地、新建的鱼池及草原、水区等自然资源)的管理,实行机动地招标承包。1990年全乡机动地招标承包面积达到7 497亩,占全乡机动地面积的90%以上,其中水田6 921亩,旱田576亩。全年收缴机动地承包费35.5万元,相当于1989年全乡集体提留总额的 2倍。通过实行机动地招标承包,加强了集体经济管理,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集体“统”的功能。该乡制定了机动地招标承包的收费标准:每垧承包费水田700元至1 000元;旱田400元至500元。各村根据实际情况,确立机动地的承包收费标准,不搞一刀齐。新开荒和新建鱼池三年内只收资源费,不收承包费。三年后原承包者有优先承包权。如改为他人承包,承包费要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