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畜牧业

畜牧业



                 ·畜 牧 业·
  【全市畜牧业稳中有进】 1990年全市畜牧业坚持“科技兴牧”的方针,坚持对承包户、专业户实行优惠政策,克服了饲料涨价、饲料不足等困难,做到畜禽存栏、畜禽出栏、畜禽产品、畜牧业产值4个稳步发展。
  一、畜禽存栏稳步发展。1990年全市生猪存栏79 512头,比1989年增长 13.9%,完成国家计划的114.4%。其中可繁母猪存栏9 575头,比1989年增长13.7%。1990年全市生猪和母猪存栏数均创历史较好水平。1990年全市奶牛存栏4 130头,比1989年增长3.3%。其中可繁母牛(奶牛)存栏2 730头,比1989年增长1%;黄牛存栏18 420头,比1989年增长2.8%,完成国家计划的102.1%。其中可繁母牛(黄牛)存栏为8 212头,比1989 年增长9.4%。1990年全市山绵羊存栏19 306只,比1989年下降0.6%。但是,可繁母羊存栏11 998只,比1989年增长20.8%。鸡存栏119.9万只,比1989年增长4.7%;鸭存栏13万只,比1989年增长128%;鹅存栏11.2万只,比1989年下降8.3%;马(驴、骡)存栏5 841匹,比1989年下降3.7%。
  二、畜禽出栏量有发展。1990年全市生猪出栏69 170头,比1989年增长 14.3%;羊出栏达5 240只,比1989年末增长15.9%;家禽出栏80.3万只,比1989年末下降2.8%。生猪和羊出栏量,均创历史较好水平。
  三、畜禽产品产量有发展。1990年全市鲜蛋生产7 635吨比1989年增长15.9%;羊毛生产7.3吨,比1989年增长2.6%;猪、牛、羊、禽肉总产量7 028吨,比1989年增长38%;鲜奶产量7 118吨,比1989年下降4%。
  四、畜牧业产值持续上升。1990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完成 3 480万元,比1989年增长5.6%;畜牧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完成9 493万元,比1989年增长26%。
                                     (王洪生)
  【全市畜牧工作的新特点】 1990年全市畜牧工作主要有以下 8个特点:一、国家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市政府拨出10万元农业周转金对市一级种鸡场、五道岗种鸡场、南山区种鸡场、东方红乡种鸡场实行种鸡补贴;继续实行带料育雏,成鸡凭证供料,加强饲料监督与监测等措施,制止了养鸡滑坡。
  萝北县和绥滨县分别制定出扶持奶牛生产的16条和12条优惠政策,控制了奶牛滑坡,使奶牛生产稳中有升。萝北县苇场乡嘟噜河村113户村民养奶牛125头,该村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54%。农户刘考武养奶牛5头,年纯收入5 000余元;许春哲养奶牛6头,年纯收入 8 000余元。
  绥滨县中兴乡振兴村,养奶牛160头,其中有108头产奶,年产鲜奶总量上升,年纯收入14万元,每头奶牛年纯利1 300多元。
  二、“科技兴牧”开始起步。1990年市畜牧局制订并落实了全市“科技兴牧”实施方案,狠抓了畜禽品种优良化、饲料喂养优化、饲养管理规范化、疫病防治科学化,全年推广蛋鸡综合高产技术5万只、直线育肥猪1.5万头,奶牛群体高产技术500头。
  三、注意加强饲料生产、加工和供应体系建设。1990年全市(包括两县)均把饲料生产纳入计划。每头奶牛落实3—5亩饲料地,其中有2亩必须种植青贮饲料。市区5个乡镇多数建了饲料店,有的乡镇、村屯建立了小型饲料加工厂或购置粗料粉碎机,对秸杆加工粉碎;有的采取科学措施对饲料进行糖化、氨化处理。
  四、注意加强草原管理体系建设。1990年市、县均设草原管理站,配备专职人员11人,其中高级畜牧师 1人。草原管理站认真宣传贯彻草原法,依法管草,制止滥开垦草原,保护草原,合理开发利用草原。
  五、注意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1990年省畜牧局和市政府批准并拨款 350万元,筹建市级肉用和蛋用型种鸡场。计划年肉用型种鸡存栏1万只,蛋用型种鸡存栏2万只。1990年市政府还拨款15万元在青山种畜场处建市级种猪繁殖场,当年养种公母猪35头。1990年市、县和多数乡镇都设有家畜繁育站(点)。开展冻精配种与鲜精人工授精工作。有的村屯设有配种点,基本形成良种繁育体系。
  六、注意加强畜禽防疫灭病体系建设。1990年市、县、乡镇、村屯层层设兽医院、所、室、员,形成防疫网络。常年坚持春秋两季进行畜禽疫病预防注射;坚持进行畜禽肉食品兽医卫生检验;坚持实行畜禽定点检疫屠宰;坚持进行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坚持畜禽疫病综合性防治措施。1990年市区大牲畜病死率比1989年下降0.05%;猪羊病死率比1989年下降 2.2%;禽病死率比1989年下降0.5%。
  七、注意加强畜牧科技体系建设
  1990年全市有畜牧科技人员215人,其中高级畜牧兽医师5人,畜牧兽医师65人,助理畜牧兽医师68人,畜牧技术员77人,自学成才(农民技术员) 152人。市、县均注意进行畜牧文明服务站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
  八、注意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1990年市、县均通过开展技术咨询、举办科技培训班等形式开展社会综合性技术服务。
                                     (王洪生)
  【红旗乡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办得好】 市区红旗乡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现有职工29人,分 3个网点,负责兴安区、红旗乡畜禽防疫、检疫、饲养和繁殖工作指导、治疗等综合服务工作。
  1990年该站管区猪瘟预防注射密度达98%,牛、羊布病检疫分别为98%和 92%。牛结核受检率95%,家禽免疫率99%。畜禽防疫灭病的新局面推动了牧业生产的升级。1990年该站管区,生猪存栏2 891头,比1989年增长44%,山绵羊存栏600只,比1989年增长7%;奶牛存栏109头,比1989年增长2%;鸡存栏8万只,比1989年增长6%。商品猪出栏1 700头,商品禽出栏25万只,出售鲜蛋25万公斤。该站管区牧业总产值完成560万元。
  1990年该站不仅扭转亏损的被动局面,而且盈利35 650元。其中孵化纯收入15 000元,兽医门诊纯收入4 800元,兽药商店纯收入2 850元,屠宰加工部纯收入10 000元,饲料加工纯收入为3 000元。
  1990年该站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全心全意为畜禽饲养户服务。该站不仅负责防疫、检疫、治疗工作,而且负责畜禽发展、繁育改良、饲料供应。该站每个科技人员都有科技承包联系户,做到以站带户,以户带村,实行科技、综合、全程服务;二是积极培训畜禽饲养管理技术骨干。1990年该站在红旗乡8个村举办畜禽饲养技术管理培训班,受训人员430人次,印发科技资料50多种,提高了畜禽饲养员的技术管理素质。
                                     (王洪生)
  【“科技兴牧”开始起步】 1990年全市“科技兴牧”开始起步,有的方面已见成效。
  一、层层制定“科技兴牧“规划。1990年市农委根据省农委提出的“科技兴牧方案”要求,制定了“鹤岗市科技兴牧主攻项目及实施方案”。两县和 5个乡镇分别制定了自己的科技兴牧规划或科技兴牧的主攻方向。全市“科技兴牧”的主攻方向是搞好 5项基础建设:一、抓好种畜禽基地建设,建立和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二、抓好草原、饲料基地建设,重点抓好草原管理和青贮玉米饲料种植;三、抓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四、要有适度的经营规模,既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又扶持发展一般专业户。五、抓好科技人才培训工作,开办各类专业、各层次的科技人才培训班。
  二、层层建立“科技兴牧”组织机构。1990年市区和绥、萝两县均建立了“科技兴牧”领导小组。全市抽调98名畜牧、兽医科技干部(市区抽调18人,绥滨抽调50人,萝北抽调30人)建立11个“科技兴牧”技术承包组,深入到乡、村、屯、户,实施“科技兴牧”主攻项目。
  三、层层开展“科技兴牧刀活动。1990年市区和两县均普遍开展了畜禽饲养管理的“两化”(饲养管理规范化、防疫灭病科学化)“两优” (发展优良品种、采用优质饲料)活动。 对达到“两化”“两优”规定标准的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层层落实“科技兴牧”措施。1990年市区和两县均围绕全市“科技兴牧”的 5项基础建设,落实了“科技兴牧”的具体措施。(一)、落实猪直线育肥17 400头。落实单位:市区青山种畜场、建安处养猪场、地质队养猪场、第四、第五粮库养猪场和郊区 150个专业户共承担3 000头,绥滨承担8 400头,萝北承担4 000头。(二)落实优良品种鸡5万只。落实单位:市区五道岗畜牧场133家养鸡专业户承担30 000只;红旗乡 22家养鸡专业户承担10 000只;东方红乡12家养鸡专业户承担5 000只;蔬园乡 13家养鸡专业户承担5 000只。(三)落实高产奶牛100头。落实单位:市区青山种畜场。(四)引入良种猪10 240头。主要品种有长白、苏白、三江自、杜洛克、哈白、梅山的纯种和部份杂种。落实单位:市区3 060头,绥滨 4 080头,萝北3 100头。(五)在五道岗畜牧场建肉用和蛋用型种鸡场。(六)实行笼式养鸡。1990年五道岗畜牧场133家养鸡专业户实行笼式养鸡,共养鸡 4万只,效益较好。(七)、试行雏鸡断喙。1990年全市试行雏鸡断喙10万余只。对减少饲料损失及鸡自相啄伤有一定作用。(八)试行鸡雏雌雄鉴别。1990年全市实行鸡雏雌雄鉴别50万只,对降低蛋鸡饲养成本有一定作用。(九)试行养猪塑料暖舍,1990年市区有38家养猪专业户试行养猪塑料暖舍,对冬季猪舍防寒保温、促进生猪增肥长重、提高猪成活率、节省饲料有一定作用。
  五、层层开展培训“科技兴牧”人才活动。1990年市区和两县层层通过举办“科技兴牧”培训班、放映“科技兴牧”录象、办“科技兴牧”简报等形式,大力培养“科技兴牧”人才。全市共举办“科技兴牧”培谢班41期,受训面达1 300人次;印发“科技兴牧”资料1 790份,办“科技兴牧”简报4期,举办“科技兴牧”电视讲座2次。通过培训,提高了畜禽饲养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
  六、层层实行“科技兴牧”技术承包。1990年市区和两县均实行“科技兴牧”技术承包。市区“科技兴牧”技术承包组年人均下乡108天,负责9个乡镇和农场级网点、17个村屯级网点和400家科技示范户。绥滨县“科技兴牧”技术承包组年人均下乡村110天,负责 5个乡镇网点,47个村屯级网点和300家科技示范户。萝北县“科技兴牧”技术承包组年人均下乡村110天,负责4个乡级网点、4个村屯级网点和50家科技示范户。
  1990年全市11个“科技兴牧”技术承包组初见成效:直线育肥猪15 000头,产肉300 万斤,缩短育肥期60天;利用综合技术饲养高产奶牛500头,每头年增产鲜奶 0.5吨,共增产鲜奶250吨,高产蛋鸡5万只,每只年增蛋0.75公斤,共增产3.75万公斤。
                                     (王洪生)
  【矿务局总公司养猪实现新突破】 1990年矿务局多种经营集体企业总公司的26个猪场,发扬“艰苦创业、务实奋进”的企业精神,坚持走“科技兴牧”之路,坚持养猪科学化、现代化、集约化,使养猪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生猪存栏9 126头。其中基础母猪684头,后备母猪41头,种公猪66头,仔猪2 395头,肥猪和育肥猪5 940头。全年出栏肥猪 4 000头,出售仔猪2 000头,年创产值200 万元,实现利润40万元。
  矿务局多种经营集体企业总公司26个猪场发展猪业的主要特点是:
  一、实现养猪良种化。该公司26个猪场所饲养的猪都是引进的生长发育速度快、瘦体率高的长白、苏白、哈白、梅山、汉普夏等纯优良品种。在商品猪生产中,实行良种杂交,利用杂交优势,提高育肥速度,增加经济效益。
  二、实现养猪科学化。该公司从外地和本地聘用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较深理论知识的养猪科技人员20余名,并将其放在领导岗位,有职有权,用科技进步振兴养猪业。该公司畜牧科定期举办养猪培训班,对饲养员、防疫员进行技术理论培训,使其掌握科学养猪要领,提高养猪科学化水平。1990年该公司26个猪场饲养的母猪繁殖率普遍在90%以上;仔猪2个月断奶,成活率在95%以上。经产母猪全群窝断奶后,平均成活 12头;初产母猪全群窝断奶后,平均成活9头。育肥猪6个月出栏,个体均重100公斤。
  三、用细绿萍喂猪,增肥长重快。1990年该公司26个猪场有14个引进细绿萍,放养水面20亩,产细绿萍饲料150多万公斤。细绿萍青绿多汁、营养价值高,促进猪的增肥长重。
  四、建立生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各猪场一律实行定时、定点、定量、定次地喂食;定时、定点、定次的排便;一律喂干料、饮清水。并定期进行疫苗注射和疫病检查、治疗,做到饲养规范化、防疫科学化。
  五、抓点带面。1988年至1990年该公司先后总结和推广了地质队养猪场、建安处养猪场、大陆矿养猪场的先进经验。并重点将这 3个场建成科学养猪基地,为其它场提供良种和饲养管理经验。1990年地质队、建安处、大陆矿养猪经验已普遍推广,全公司26个养猪场实现场场盈利。
  六、领导重视。矿务局主要领导要求矿区农业实现由种植业为主向渔牧业为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