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保险

保险



                 ·保  险·
  【保险事业概况】 1990年,鹤岗市保险业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计划抓得早,落实得好。市保险公司从 1月初开始抓计划,当全省保险工作会评议结束时,全市保险业务的计划指标已经下到了基层。在具体落实中,市保险公司重点针对业务结构上不尽合理问题进行了适当调整,推动了全市保险业务的持续稳步发展。截止 1990年末,全市各险种承保总额达到241 188.3万元,其中市保险公司为全市承担各种财产风险保障 179 691.1万元,提供各类人身意外伤害及养老年金保障服务147 845人。1990年的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18.3%,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的10.1%。
  【开发新险种】 1990年市保险公司把新险种的开发工作列入全年计划的重要日程,并狠抓了落实工作。首先是引进“新险种”(这里所谓新险种是指本市以往未曾开办的险种)。例如,市保险公司在解放路商场开办的耐用商品售后保险,既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又促进了耐用商品的市场流通。其二是改良“新险种”。例如市保险公司在借鉴双鸭山市开展养老保险的经验和条款的基础上,结合鹤岗矿务局的具体情况加以修改使用,取得了较好效果。截止1990年末,承保人数已达28 326人,收保险金71.8万元。其三是自行设计“新险种”。例如,绥滨县的烤烟保险业务,是1990年市保险公司与绥滨县政府共同商定开办的。实行单险种核算,即超赔不补,结余由保险公司专户储存,留作下年发展烤烟保险的后备基金。1990年在绥滨县承保烤烟15万亩,年终赔款10.5万元,结余 4.5万元,当年实现了良性循环。市保险公司1990年开办的3个新险种,为全市保险业务增添了新的生机。
  【增加骨干险种的承保比重】 一是提高保额,增加了保费收入。例如在贯彻企财新条款中,市保险公司通过灾害现场宣传,引导企业领会新条款,按重置价足额投保,这样既增加了对企业的风险保障,又提高了保险的自身效益。1990年全市仅企业财产保险一项业务就增收保费 10.9%。二是深挖潜力,提高了承保率。例如中小学生平安保险就一个学校而言,由于个别家长把交保险费理解为学校乱收费,不支持学生投保,因此该险种仍未达到饱和。对此,市保险公司与学校及时沟通抓住开家长会的机会,做宣传解释工作求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使1990年全市的平安险承保率比去年上升六个百分点。
  【抓好分散险种的保险工作】 1990年乡镇企业为保险提供了新的资源,但它零星、分散,给保险行业带来不少困难。市保险公司通过发挥代办员的作用,保证了这项业务的开展。1990年全市多数企业资金吃紧,尤其是较大的企业很难一次交清保费。市保险公司采取分散收取保险费的办法,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一次性交费投保难的问题。         (刘玉祥)
                             (本栏编辑、校对:杨 光
                              本栏责任编辑:王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