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教科文
教育
概况
·概 况·
【1990年全市教育概况】 1990年,全市教育工作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深化教学领域的改革,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积极做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准备工作。全市有小学606所,班额3 658个,在校生112 782人,毕业生16 815人,小学教师7 343人,其中专任教师5 868人。普通中学 88所,班额1 257个,在校生59 538人,毕业生14 448人,教职工6 870人,专任教师4 568人。小学教师文化达标率84%,初中教师文化达标率77%。有农职业中学21所,在校生7 522人,毕业生3 254人,专任教师659人,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全市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生2 624人。技工学校5所,在校生2 997人。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生1 623人。社团办学40个,设专业13个,招生数7 035人,结业5 017人,32 8名学员经过文化补习考入国家大中专院校。全市有幼儿园 263个(含个体办班),在园幼儿16 594名,教职工 986人。小学学龄儿童(7—11周岁) 89 997人,入学率99.1%。有特教学校2所,班额16个,在校生 164人,毕业生20人,教职工66人,专任教师43人。有朝鲜族小学7 所,班额50个,在校生655人,毕业生103人,教职工89人。朝鲜族中学1所,班额6个,在校生350人,毕业生105人,教职工49人。校舍建筑面积逐步增加,普通中学308 917 平方米,当年新增3 772平方米;普通小学361 262平方米,新增10 886平方米;农职业中学62 925平方米,新增3 249平方米。
(田英喜)
【“七五”期间鹤岗市教育事业的发展】 “七五”期间,全市小学已经发展到 606所,其中绥滨县 200所,萝北县 289所,小学在校生为112 782人,其中绥滨县 23 651人,萝北县24 494人,小学教职工为7 343人,其中绥滨县1 182人,萝北县 1 890人。初中学校已经发展到61所,其中绥滨县18所,萝北县18所。完全中学20所,其中绥滨县2所,萝北县9所。普通高中学校7所,其中绥滨县1 所,萝北县2所。初中在校生为47 873人,其中绥滨县 9 403人,萝北县11 18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1 665人,其中绥滨县1 874人,萝北县4 411人。普通中学教职工为6 870 人,其中绥滨县1 098人,萝北县2 019人。
“七五”期间,鹤岗市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工作取得很大进展,职业高中学校发展到21所,其中绥滨县5所,萝北县9所。职业高中在校生达到7 522人,其中绥滨县1 590人,萝北县2 842人。职业高中教职工为1 316人,其中绥滨县269人,萝北县 523人。市区职业高中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已经达到38.9%。“七五”期间共培养出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3 000余人。
本市小学“四率”(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继续巩固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标准之上。中学教育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同1985年相比,初中毕业生及格率由40.7%提高到56.3%,提高了15.6%;优秀率由10.1%提高到30.2%,提高了20.1%;巩固率由85.7%提高到89.9%,提高了4.2%;低成绩率由21.1%下降到10.9%,下降T10.2%;平均分由 56分提高到 59.6分,提高了3.6分。高中毕业生及格率由45.7%提高70.3%,提高了24.6%;优秀率由24%提高到41.7%,提高了17.7%;巩固率由85%提高到90%。提高了5%;低成绩率由6.1%下降到0,平均分由58.8分提高到70.6分,提高了11.8分。
“七五”期间,本市教育基建投资为1 946万元,比“六五”期间增加投资469万元元,增长率为31.75%,其中省投453万元,市投1 156万元,教育附加费2 053万元,社会集资122万元(个人捐资60万元,新华镇投10万元)。市投资比“六五”期间增加742万元,增长1.8倍,省投减少310万元。新建、扩建、改建、翻建中小学危房校舍 50 122平方米;新建、改建教师住宅楼三幢计9 141平方米,解决了270户教师住房。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由1985年的 312 331平方米增加到670 025平方米。中学已于1985年消灭二部制授课,小学二部制授课率由1985年的12.8%下降到9%。全市中学基本实现了集中取暖(除八中、十中外全是楼房),各校都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大多数学校建立了图书阅览室、电教室和专业课教室,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经过几年努力,全市已有36所小学、2所中学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2所小学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矿务局有14所中小学建成局级规范化学校。
小学教师文化达标率已经达到84%,初中教师文化达标率已经达到77%,高中教师文化达标率已经达到40%。
“七五”期间,中等专业学校发展到4所,在校生2 022人。鹤岗师范学校现已发展成为占地69亩,建筑面积17 299平方米,设施齐全、配套完整的中等师范专业学校,成为全省师范学校中的佼佼者。国家教委授予鹤岗师范学校“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学校的光荣称号。
“七五”期间,成人教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全市现有农民初等学校164所,在校生4 252人,教职工319人;有成人技术培训学校38所,在校生9 196人,教职工102人;有成人中学7所,在校生586人,教职工211人;有成人中专13所,在校生2 150人,教职工457人;有成人高等学校3所,在校生1 150人,教职工300人。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成人教育体系。
“七五”期间,鹤岗市共为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培养输送学生5 000余人。
(韩敬荣)
【“七五”期间矿区教育工作】 “七五”期间,鹤岗矿务局教育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主要标志是:
矿区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到1990年,鹤岗矿务局共有中专以上院校 8所,技工分校17所,职工学校11所,普通中学18所,职业高中 2所,小学30所,幼儿园17所。基本形成了职工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幼儿园教育、电视和函授的教育体系。
办学思想明确。矿区教育把“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基本实现了普通教育从只重视单一升学教育向重视为矿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上转变;成人教育从只重视学历教育向重视岗位技术培训上转变。做到教育与经济发展统筹兼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统筹兼顾。形成了抓教育工作关心经济工作,抓经济工作关心教育工作的局面。
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全局教师通过在职进修、函授等多种形式, 素质不断提高。有1 610人获得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占全局教师总数的 59%。涌现出孙文宏、林泽鹤、刘泓、樊丙菊等4名省级教学能手和120多名局级教学能手。
职工培训效果显著。五年来,职工培训紧紧围绕质量标准化建设、企业升级和矿区现代化建设进行,开展了岗位培训和技术练兵。全员培训率达到40%,结业率达到90%。1990年 9月经东煤公司验收,鹤岗矿务局被评为全公司的7个优秀单位之一,名列黑龙江省4个矿务局之首。
九年制义务教育有了进展。各中小学为了加速九年制义务教育,重点抓了规范化学校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局有19所达到了局级规范化学校。在巩固小学初等教育成果的基础上,中小学的巩固率、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都有提高。特别是矿务局中学的高考升学率,逐年增加,1990年是建校史上最高纪录,升入大学本科的比上年提高一倍。
院校教育发展迅速。工学院从小到大,发展成为可容纳920人、开设13个专业、拥有180名教职工的多层次、多学科的教学实体,成为矿务局培养煤矿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师范学校在建设教学基地、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筹建“三、二”分段的初等专科学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财经学校教学楼、宿舍楼基本达到标准,培养出的毕业生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各地。技工学校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方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发挥政治优势,强化教学管理和生活福利设施建设,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五年来培养了近 2 000名毕业生,为矿区培养了新生力量,被矿务局命名为规范化学校,被东煤公司评为一类学校。
教研工作成绩突出。矿务局全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独创了一些适合本局教情和学情的教学方法。小学的思想品德“知行统一考核”实验和小学语文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得到省里的肯定,全局的教研工作受到东煤公司和全国煤炭系统的好评。
幼儿教育有很大发展。各幼儿园(所)在管理规范化、保健制度化、教育系统化、服务职业化上,有了新的进展。峻德矿幼儿园、矿务局幼儿园、新一矿幼儿园等12个园(所)分别达到东煤公司生活福利双达标单位,矿务局幼儿园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生活福利先进单位。
学校的文体、卫生、电化教学、勤工俭学等工作登上新台阶。“七五”期间,体育达标合格率小学达到89%,中学达到85%。全局电化教学手段得到加强,局成立了电化教学中心,各矿都有专(兼)职的电教员,各学校基本普及了幻灯、投影仪等。1990年有校办工厂28家,年纯利润达到90多万元。富力矿教育联办厂,年产值7 00多万元,利润70多万元,该厂盈利除改善办学条件外,还建筑了50多户住宅,购置 2台通勤客车,解决了教师缺房和教职工通勤的实际困难。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热爱矿山教育;对广大教师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全局涌现出以国家优秀教师万淑云、王大申、贾玉祥、于中国、王秀华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职工。
(凯 旋)
【改善办学条件】 1990年市教委多方筹措资金,努力增加投入,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1990年共投基建资金 558万元,新建、改扩建市师范学校、大陆小学、向阳小学、北山小学、市幼儿园等9个项目,建筑面积达15 454平方米;南山、黎明、湖滨3所小学提前开工。市政系统学校的危房面积由16 000平方米下降到5 900平方米,二部率由 13.7%下降到 9%。投资71.6万元,用于学校内部设施建设。
在改善办学条件工作中,萝北县被评为省级全面先进县,东山区被评为省级内部建设先进单位,市一中、萝北四小、绥滨一中等26个单位被评为省级先进学校。
【勤工俭学】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精神,减少空白点,狠抓条块结合,提高经济效益,为改善办学条件,建设规范化学校服务。全市 719所中小学,全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学农基地241个,土地13 873亩,工厂108个。第三产业 98个,校办企业职工1 470人。农业总产值993.17万元,工业产值1 400万元,第三产业营业额及其它勤工俭学收入2 288.7万元。勤工俭学总收益631万元,其中工业利润298.2万元,农业收入94.1万元,第三产业利润及其它收入238.7万元。补充教育经费242.4万元,统筹基金扶持勤工俭学347.05万元,上缴税金41万元,学生人均收入35.1元。
涌现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师范学校,省级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绥滨县教委、东山区教育局、市第三中学;市级勤工俭学先进单位25个,先进个人53名。
【教育战线的治理整顿】 1990年在全市教育战线开展了学校参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狠煞了闹校及打仗斗殴现象,杜绝了各种事故,保证了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积极做好流失生的劝返读书工作,对流失生返校者能跟班的跟班学习,不能跟班的留级学习,适当补差,加强思想工作。全市共收回 136名流失生返校学习。全市初中流失率为3.1%,比最高年份(1987年)下降10.3%,小学基本上没有流失。
严肃成人考试纪律,端正考风。为严肃考纪做出8项规定,制定了 13项考务工作制度,加强考场监察。1990年成人考试3 000名考生中,有1 431名报考者迫于压力而自动退出考场,当场清出违纪考生156人,社会反响强烈,受省教委好评。
清理纠正假学历文凭。1990年对全市各大中专院校进行了重点检查,按省教委的“非计划内招生学历文凭就视为假学历文凭”标准,共清查出 1 349个“假学历文凭”,收缴5 42个自制空白毕业证。为把住发证关,市教委印发了《发放学历文凭的暂行规定》,加强印信管理,把住发证的各环节,消除假证产生的根源。
清理纠正“乱收费”,减轻学生家长负担。1990年对全市中小学收费情况做了调查,对个别学校补课收费现象予以制止。为切实纠正“乱收费”现象,市教委下发了《中小学收费标准的暂行规定》,制订了《鹤岗市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细则》对“乱收费”现象进行了专项审计和查处。
对社团办学进行治理整顿。1990年共撤销、取缔 316所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学校。对地下科学宫等2处未经许可即办班者进行了查处。
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市教委1990年新建内部制约机制,实行 27项183条办公公开制度,受到省教委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