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综述
卫生
卫生综述
·卫生综述·
【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1990年全市卫生工作坚持治理整顿和深化卫生改革,以预防保健工作为重点,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全面、全方位的科学管理; 大力实施“科技兴医”战略,努力提高卫生队伍素质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努力降低各种疾病发病率,提高治愈率;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强化综合目标管理;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部门防病治病能力不断增强,卫生事业得到发展。
1990年全市(含两县)共有卫生事业机构625个,比“六五”期末的1985年增加3个。其中,卫生部门64个,工业及其它549个,集体12个。全市共有卫生事业人员9 829人,比“六五”期末1985年增加3 972人,增长67.8%,其中,卫生部门2 428人,工业及其它 6 820人,集体409人,个体从业人员172人。医疗床位4 377张,比“六五”期末1985年增加1 098张,增长33.5%,其中,卫生部门1 266张,工业及其它3 021张,集体 90张。全年开设家庭病床1 606张,比上年增加377 张,增长30.68%。全市卫生技术人员队伍进一步扩大,人员素质有所提高,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7 456人,占卫生事业人员总数75.86%。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2 830人,护士(师)2 077人,医护比例为1:0.73。1990 年有高级技术职称223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27%,中级技术职称1 444人,占14.69%,初级技术职称4 312人,占43.87%。
全市医疗卫生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年卫生事业费财政预算拨款 (含两县)859.471元,比上年699.371元增加160.1万元,增长22.89%,其中,市区预算拨款 547.5万元,比上年增加141.871元,增长34.95%。市政府为改善医务人员住房条件投资150万元,建成市人民医院职工住宅楼4 470平方米,增加市医院配套设备2万元,并为市人民医院专项贷款 250万元购置全身CT一台。为加强专科医院建设,更新市妇幼保健院设备投资 6万元,改善市精神病院办院条件投资 10万元。市区现有医疗卫生用房面积达 47 793平方米,比“六五”期末1985年增长51.25%,医疗设备金额达295.4万元,比“六五”期末1985年增长66.42%。
【卫生工作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 1990年全市卫生工作治理整顿取得初步成效,改革措施进一步完善。全市卫生部门继续以治理整顿医疗卫生秩序为重点,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为基础,以认真检查考评奖罚为手段,突出四个重点问题,进行全面整顿,综合治理。一是整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行业管理。全市共完成整顿医疗机构326个,其中,卫生部门 64个,工业及其它70个,个体诊所192个,整顿验收合格发证228个,占69.94%,取缔不合格医疗机构30个,占 9.2%,对全市个体开业医实行了严格的行业归口管理,实行“五统一”(牌匾、公章、名章、医疗表格、收费标准),“五不准”(不准扩大行医范围,不准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不准擅自增加带药数量、品种,不准乱张贴广告,不准擅自变动行医地点), 基本解决了社会办医中的混乱问题。二是整顿医疗卫生服务秩序,认真纠正行风不正之风。贯彻《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坚持开展以“三文明”、“四职三优”和“三学”为主要内容的医德医风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采取抓领导、抓制度、抓教育、抓检查、抓监督的办法,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仅市直卫生部门为患者做好事近千件,收表扬信153封,锦旗11面,牌匾11块,受到省市电台、电视台、报纸表扬 36次。医务人员拒吃请644次,拒收丰礼177人次,拒收“红包”99人次,折合人民币9 200余元。市政卫生系统有 153人受到市政府表彰和奖励。同时,严厉查处了个别单位医务人员以医以药谋私的典型案例,使全系统医德医风明显好转。三是整顿医疗卫生收费,严格物价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采取五项主要措施,坚决制止“三乱”,医疗卫生收费准确率达 95%以上。四是整顿医药市场,强化药品监督。对全市38个药品经营企业进行整顿,验收合格发证27个,继续整顿 6个,取缔 5个。对117家个体开业医所用药品进行全面整顿验收,药品监督覆盖率达 100%。全年与有关部门配合,共打击游医药贩18起,没收伪劣药品价值1.5万余元。
在治理整顿的同时,本着兴利除弊、完善配套的原则,在继续实行院、站、校、所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党的核心领导作用,理顺了党政关系,完善了职代会和社会监督机制。在继续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 突出完善了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 大力开展了“对标达标”活动,全面完成了与市政府签订的各项目标,提高了卫生部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治疗213.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4.3万人次,全年业务收入达1 771万元,比上年增长21.87%。开展新技术项目29项,发挥了较好地技术效益。进一步探索了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扩大了孕产妇保偿制、儿童保健基金制和计划免疫保偿制覆盖面。对公费医疗进行了医院承包的办法,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左继明)
【矿务局卫生工作简述】 1990年鹤岗矿务局卫生事业遵循为发展煤炭生产服务的宗旨,坚持面向生产、面向一线、面向群众的基本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努力搞好标准化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好成绩。
一、医疗队伍和设施建设 全局现有卫生机构42个,病床1 975张,卫生战线职工3 45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 566人,占全员74%,高级人员110人,中级人员 622人;大型医疗设备885台件,价值 785万元。全局综合医院建筑面积87 100平方米。1990年大陆矿医院门诊部迁入新楼,是矿务局矿级医院门诊房舍条件最好的单位。
二、各项医疗指标完成情况 1990年门诊诊疗1 062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8 259 例;完成住院手术3 967例;实际病床使用率 87.74%,平均病床周转为18.41次/年,临床初步诊断与确定诊断符合率为97.73%,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9.7%,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 99.66%,治愈率为87.74%。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例数为1 225例,成功率91.18%。
三、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在加强标准化建设中注重强化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1990年全局共举办专业培训班8次,培训204人,健全煤矿医学分会6个,为活跃矿区学术研究空气收到一定效果,共写出医学论文116篇,其中国家级 5篇,省和东煤公司级68篇,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篇。
医疗文件书写,甲级病志合格率,局级医院达90%、矿级医院85%,特别是矿务局1O种常见病单病种治愈率均高于东煤系统同级医院,死亡率和发病率均低于东煤系统同级医院,创东煤公司系统最好水平。
急诊急救工作和创伤急救能力持续提高。急救指挥系统不断强化,各院重症监护室达到规范化。举办了全局创伤急救技术比武运动会,锻练了队伍提高了应急能力,特别是院前急救成功率达100%。1990年 6月份东煤公司卫生系统创伤急救比武大会上,矿务局以优异成绩获六项冠军,并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居 19个矿务局之首,有5名医生获工资晋级奖励。在护理专业五项全能竞赛中,矿务局荣获东煤公司团体第二名,受到东煤公司表彰。1990年为提高护理质量,矿务局举办 4次护理专业竞赛,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重症病人护理消灭了合并症。局总医院护理一位昏迷4年余植物人无任何护理差错和并发症。
为纪念《药品法》实施 5周年,全局加强了《药品法》宣传咨询活动。制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8个医院制剂室已有7个安装了净化间。自制大补液 6个品种73.5万余瓶,满足本局使用。
四、标准化建设 1990年全局卫生战线为达标勤奋努力。年末东煤公司组织的达标验收,鹤岗矿务局总医院、3所 1站、7个矿医院均通过验收,达到公司颁发的局、矿医院标准。矿级医院总分居东煤公司之首。在东煤公司召开的卫生工作总结会上鹤岗矿务局被东煤公司命名为“煤矿卫生工作标准化局”。
五、预防工作矿务局由近200名专兼职卫生技术人员组成防疫、防痨、职防、妇幼保健4个专业预防机构,贯彻落实《传染病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卫生管理条例》,不断强化计划免疫工作。全局传染病总发病率已降至国家要求的 4‰以下(实际为3.68‰)。全年无集体食物中毒发生,坚持经常性水质监督监测,改善了矿区饮用水质.
全局职防工作以防尘危害为重点不断健全职防机构。形成了以局职防所为龙头、矿医院职防科为主体、井区保健站为防尘前哨的矿区职防体系。1990年完成接尘工人3 000 余名的尘肺普查任务,接尘工人建档率达97.1%,车间劳动卫生档案全部健全。
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专业化管理轨道,局调整防痨机构。原属局总院管辖的结核分院于1990年 6月份升为独立处级单位,并且与局结防所合并为一体。加强防痨网的建设形成协调配套、防治结合的专业机构,结束了矿务局结防工作长期以来存在的防与治相脱离的局面。在东煤公司的验收中鹤岗矿务局跨入东煤公司各局前列。
1990年妇幼保健组织机构逐步健全。妇女病普查率达90.1%,治疗率达 86.6%,治愈率75%,产前检查率 99%。儿童保健工作日益受到重视。7岁以下儿童健康检查达90%,较1989年上升5%,儿童健康评价率达100%,营养不良性疾病矫治率90%以上,“四二一”体检率达70%,均较好地完成东煤公司要求的指标任务。
(张受训、曲 柏)
【健康教育】 1990年重点抓了各项卫生法规宣传、卫生宣传日活动和重点人群卫生知识普及三项工作。 全市各地分层次开展卫生法规和卫生宣传日教育活动,出各种卫生宣传板220块,印发宣传单 10万张,使健康教育普及率达60%以上;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举办校医培训班两期,培训47人,在全市中小学中普遍开展了卫生知识教育;开展幼儿健康教育,举办托幼机构保健员培训班3期,培训240人,培训率达100%;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组织医务人员给老干部讲卫生课16次,参加人数达840人次,举办了 21个单位参加的老年卫生知识竞赛活动,开展家庭主妇健康教育,举办妇女之家卫生知识讲习班,培训居民委主任24人,对65个居民委的家庭主妇讲授了卫生课,受教育人数1 200余人次;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教育,培训率达95%以上;在电视台播放健康教育专题节目13期。各种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卫生知识普及率较上年同期提高30%。
【公费医疗】 1990年全市公费医疗推行了医院承包管理办法。从4月 1日起市直6 933人的公费医疗全部由市人民医院承包。各区、乡公费医疗,先后按标准承包到各区、乡医院。
为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先后召开了公费医疗管理工作总结表彰会,表彰了1989年度公费医疗先进集体24个,优秀医务人员33名,优秀代办员45名。
全市享受公费医疗总人数为22 324人,其中,市区13 546人,绥滨县4 928人,萝北县3 850人。公费医疗总支出为3 229 292元,人均支出144.65元,其中,市区总支出为2 173 292元,人均支出160.43元,绥滨县支出631 000元,人均支出128.04元,萝北县支出425 000元,人均支出11O.39元。
(左继明)
【市人民医院实行“科技兴院”】 1990年,市人民医院实行“科技兴院”。
1.加强人才培养,增加智力投资。1990年送往北京高等院校培养 3人,参加省内外短期学习班42人,大专班16人,各种函授班86人,全年用于智力投资5万余元。
2.落实科研项目,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成果。为实现科技兴院,1990年医院共引进推广新技术32项,其中有 8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引进免疫组织项目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1990年全院医护人员共撰写论文220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9篇,在省级刊物发表1篇,市级评选53篇。
3.1990年医院引进新技术,先后购置了颅内血肿碎吸器、切片机、切割机、微波治疗机、制丸机、中风治疗仪、酶标仪等12台中小型医疗器械,使医院医疗设备得到了更新,增强了医院的辐射能力和知明度。
(凯 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