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农林水
农业
农业
农 林 水
责任编辑:周 艳
【概况】 200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实现9.04亿元,增长 13%。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实现粮食总产46万吨,比上年增长6.5%,畜牧业生产平稳推进,全市生猪、肉牛、奶牛饲养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7.2%、4.8%和17.7%。
【结构调整】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绿色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达到80.1万亩,比上年增加4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 34.8%;水稻面积已增长到40.8万亩,比上年增长55.1%,占总播种面积的 17.7%;高油高蛋白大豆、优质水稻、高淀粉、高赖氨酸玉米等粮食优质专用品种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产业化经营】 全市共建成省、市级龙头企业25户,带动基地农户3.15万户,推动农民增收600元。圣志达乳业集团(原圣元乳业)日处理350吨鲜奶项目的开工建设为乳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首个中国品牌产品泰丰粮油食品公司的 “梧桐牌”大米及鹤鸣米业集团100万吨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万源粮油食品公司米糠油深加工项目的开工和投产,标志着米业发展集群效应开始形成。兴泽集团年加工30万吨玉米项目的开工建设,改变了米业水稻产业链发展快、玉米加工产业链发展慢的不协调状况,为本市玉米产业发展创造了空间。
【劳动力转移】 2005年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 4.2万人,比上年增长3.2%,主要去向是畜牧业和二、三产业,也有少部分转移到省外和国外。实现劳务收入 1.3亿元,占全市农村纯收入21.5%;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 468元,比上年增长9.2%,是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的一年。
【基础设施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投入 3 120万元,完成了小鹤立河扩岸工程、梧桐河水毁修复达标工程、元宝山水库溢洪道水毁修复工程、城市防洪工程等16项重点工程,改造中低产田 4万亩。农业机械更新大中型拖拉机1 047台,实现跨区作业103.8万亩,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农业耕作效率有明显提高。
【外向型农业和县域经济】 对俄农业开发效果显著,完成赴俄种植 4 100公顷,扩建完善了千头养猪场和百头奶牛场。城乡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积极参与到对俄开发中来。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两县及东山区财政收入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项目开发】 共实施农业及农村项目68项,涉及畜产品加工、粮食加工、果蔬加工、观光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农机等诸方面,为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积攒了后劲。
(张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