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机

农机

农机



  【农机化生产状况】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 38.39万千瓦,农机总值达32 704万元。全市拖拉机保有量20 450台,其中:大中型4 902台;小型15 548台,大中型配套农具4 681台(套),小型配套农具28 603台(套),联合收获机483台,农用运输车2 134台。秋整地68.5万亩,深松整地29.3万亩,装备大中型拖拉机1 178台,装备更新农具 715台(套),机械化播种完成202.1万亩,机播程度达到87.9%,机械化收获完成166.4万亩,收获程度达到72%,招商引资500万元,实施“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帮扶 3户困难户,就业率达到95%,脱贫率达到100%,3户帮扶对象已就业,不具备上项目条件。
  【农机标准化工作】 为了加强农机标准化生产,重点抓了春耕播种、秋季收获、机械化整地三个生产环节。一是积极组织力量检修农机具,全市共投入检修资金 417万元。二是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对春耕生产特点进行调研,提出“2005年农机春耕生产标准化技术意见”,成立了春播质量监督机构,严格检查验收春耕生产质量。为提高田间机械化收获标准化水平,积极宣传“三补、两免”惠农政策,调动农民购买大型收获机械的积极性,帮助农民选型选购,提供服务。三是突出抓了秋整地工作。成立市、县、乡、村四级秋整地领导小组,检查指导全市秋整地工作,注重强调秋整地质量,严把质量关,秋整地工作结束,由市里抽调农委、农机、水利等有关人员组织全市秋整地工作验收检查组,对全市秋整地工作逐乡、镇进行了检查验收,全市统一评比排序,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奖励,促进今年秋整地工作标准高、质量好,提前完成任务。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 在市农机部门与宝局农机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各县(区)、各乡(镇)都与周边各国营农场积极开展场县共建工作,组织大型农机具跨区作业,使春季、秋季农机跨区作业工作进展顺利,作业面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超过历年。东山区东方红乡从宝泉岭农场调 5台约翰迪尔8420型大马力拖拉机(285马力),配带370型多功能深松联合整地机,进行深松整地跨区作业,作业面积达2万余亩。萝北县和东山区从3个农场调来 4台荷兰产格兰牌MH9OS型双行玉米青贮收获机,收获青贮玉米1 000多亩。全市在秋收、秋整地期间,国营农场跨区作业机车达 318台次,跨区秋整地作业面积达到31.8万亩,跨区收获面积40万亩,农机跨区作业促进了区域内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
  【大农机更新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 1号文件精神,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农民向新型农业机械投入,全市更新大中型拖拉机1 047台,更新联合收割机131台,使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8.4万千瓦,比上年增加 1.8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达到4 902台,比上年增加550台,联合收割机拥有量达到483台,比上年增加125台,小型轮式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5 548台,比上年减少66台。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 8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使全市农机装备结构逐步向科学化、合理化发展。
  【农机化技术推广】 在推广普及大豆、玉米、水稻全程机械化基础上,重点加强农机科技试验、示范区建设。结合国家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全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落实试验示范项目,派农机技术人员送技术到乡、到户指导项目实施,帮助农民示范户检修调试农机具,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机新技术培训,举办电视专题技术讲座、给农民发放技术资料、开通服务热线、召开农机新技术现场会、引进农机新机具,使农机新技术推广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