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银监分局
鹤岗银监分局
鹤岗银监分局
【概况】 2005年,鹤岗银监分局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加强银行监管为重点,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全面履行监管职责。党委及班子成员思想建设得到了加强,驾驭全局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银行业监管力度逐渐加大,促进辖内银行业稳健运行;强化内部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成效。截至12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9.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2.1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0.79亿元和9.49亿元;不良贷款余额 45.91亿元,不良率为40.93%,分别比年初下降1.57亿元和下降0.3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0.11亿元,同比减亏1.56亿元,减幅107.73%。
【加强监管】 加强操作风险监管。年初以来,分局高度重视银监会关于防范操作风险“十三条意见”和省局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今年辖区银行业连续发生几起金融案件的实际情况,突出特点、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周密安排,有层次、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全面部署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督促银行业机构做好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制定并下发了《鹤岗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严格内控管理,加大对员工行为规范的监督约束力度,加大对操作风险的现场检查力度,使案件专项治理和防范操作风险等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开展专项检查,全面排查案件风险点。为彻底清查农村信用社贷款情况,分局历时45天时间,组织开展了农信社贷款专项检查。在此次检查中,实查24 735笔、金额51 083万元,核实率分别为87.5%和81.6%。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局及时下发监管意见,限期整改。三是加大了对已发案件的查处力度。从2004年初到2005年末,辖内金融机构共发生5起金融案件,农村信用社3起、农行1起、邮政储汇局 1起。其中百万元以上2起。面对如此巨大的案件压力,分局采取有力措施,用最快的时间查清事实,依法从严从重对涉案责任人及相关高管人员进行处罚。由于处理得当,措施得力,挽回了近 450万元损失。截至目前,已取消 5名高管人员任职资格,责成发案机构对已发案件的48名涉案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加大不良贷款监测考核力度。分局自年初以来,始终把不良贷款“双降”作为风险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进一步完善不良贷款监测内容。在对新增不良贷款监测的同时,督促辖内各商业银行逐步建立了贷款偏离度及贷款迁徙率情况的分析监测机制,延伸了不良贷款监管触角,提高了不良贷款监测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加强资产质量的监管。按月、按季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资产进行全面监控和分析,并形成高质量分析报告,全年共完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报告12份,及时准确地对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状况作出判断和评价,掌握不良资产变动趋势,并对主要存在问题进行密切跟踪,牢牢把握住不良资产的监管主动权。三是提高风险预警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掌握的情况,及时、适当地约见相关银行主要负责人,及时进行了监管提示,提出监管意见。四是督促和引导各银行机构多途径化解不良资产,降低经营风险。截至2005年11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双降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分别比年初下降61.404万元和7.85个百分点;城乡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分别比年初下降14.433万元和22.82个百分点。
强化现场检查。分局严格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和年初工作安排,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检查工作。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检查: 1、全面开展贷款偏离度检查。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并圆满完成了对辖内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偏离度的抽样检查,并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省局。本次检查派出检查人员6人,检查银行分支机构14家,检查224笔,涉及金额 282 078万元,发现未严格执行分类制度、未及时认定调整贷款形态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局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了整改建议,目前有关整改意见已全部落实。2、认真做好对银行业机构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的检查。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 结合鹤岗辖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对辖内银行业机构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的检查。本次检查共抽查出银行业金融机构授信业务、柜台业务、安全保卫、内部监督管理等方面问题79个,提出行政处罚建议2条,整改意见25条。3、开展了“对全辖农村信用社信用代办站进行专项清理整顿”工作。组织相关农村信用社对全辖 197家信用站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面达到百分之百。对99家存款余额低、交通便利、信用员素质较低的信用站予以撤并,对保留的98家信用站下发监管意见11条。 4、做好对邮政储蓄无证网点的审查工作。根据省局文件要求,针对邮政储蓄机构8家无证网点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网点的审查工作。分局领导多次向省局专题汇报8家无证网点相关情况,按要求上报对无证网点的处理意见。目前已对6家无证网点进行了机构批复,对2家无证网点予以取缔。5、开展了农村信用社关系人贷款现场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5方面问题,提出监管意见7条。6、扎实开展跟踪检查。在做好常规和专项现场检查的同时,运用现场检查成果,紧紧抓住重大问题线索持续监管,对各银行业机构改进情况进行复查,对整改不力或未整改的提出了加大查处力度等具体要求,督促各银行业机构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积极支持改革,提高银行竞争能力。1、督导、支持农信社深化改革。主 动发挥督导、协调、配合功能,为顺利推进农信社改革创造环境和条件。督促指导农信社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增资扩股计划,开展增资扩股工作。对三家农联社增资扩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及实施情况进行了审查,出具了验资报告。会同人行鹤岗市中心支行对全市三家农联社上报的认购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的申请进行了审查。全市农村信用社共计获得专项中央银行票据金额17 101万元,置换不良贷款12 479万元,占比72.97%;置换历年亏损挂账4 622万元,占比27.03%。2、密切关注工、中、建行股改工作。与工、中、建行建立了股改进度联系制度,要求其将改革的进展情况按季报告,重点关注其资产的处置、机构整合优化、人员精简分流和安全稳定等情况,支持分支机构做好机构撤并、人员精简工作,并负责做好协调和宣传工作,有力维护了辖内金融业的稳定。3、规范行政许可事项监管,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竞争力。 根据银行业改革发展和辖区实际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地调整营业网点布局,科学地抓好机构网点的升格与撤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银行的整体竞争水平。全年共批准机构变更35 家、撤销19家、新设6家。同时,规范高管人员审核管理,严格把好高管人员准入关。全年核准高管人员任职资格10人,备案3人。
以监管手段创新为载体,增强监管实效。 1、建立监管和被监管机构良性“互动”的监管机制。通过召开监管会议、监管约见谈话和制发风险提示书等多种手段,建立监管和被监管机构良性“互动”的监管机制,大力提高监管的实效性。全年共进行监管约见谈话92人次,制发风险提示书6份。2、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提高监管针对性。一是认真做好《贷款逾期时间分类情况表》和《贷款质量迁徙情况统计表》两张新报表的报送工作。二是建立了信息披露制度。三是建立风险分析机制,形成综合性风险分析、宏观分析和专题分析为主体的分析框架结构。四是编印了实用的非现场监管统计资料。 3、大兴调研之风,提高监管决策水平。按照分局制定的《鹤岗银监分局调研工作方案》,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大兴调研之风,对辖区经济金融运行趋势、风险状况及新的监管体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1、抓教育培训,加快监管人才开发培养。 一是编制了分局系统的年度培训计划,输送相关人员25人次参加省局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二是活化教育培训形式,认真组织开展了以查代训工作。三是适时集中组织开展一些职工普遍需求的培训。四是注重创新教育培训载体,丰富学习内容。五是构建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组织开展了部分岗位科级干部竞聘上岗工作。六是制定监管工作人员评价考核办法,实行分配激励机制。 2、抓廉政建设,树银监分局新形象。一是制定了分局全年党风廉政教育计划,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二是召开了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分局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逐级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三是加大对行使监管权力的再监督。四是着重抓好全局系统工作人员履职回避和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情况报告等制度的执行和检查。 3、抓文明创建,增强凝聚力。一是提出打造创新型文明分局的创建思路。二是全面启动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三是开展了“创先争优”、“职工之家”、“温馨生日”和“奉献爱心”活动。 4、抓财务后勤管理,提高保障服务水平。一是积极配合开展财务检查。今年省局对分局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分局及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归类,提出了整改方案并逐项落实到位。二是认真测算,完成了2006年财务预算的编报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完善新购置固定资产财务核算、管理、领用程序,确保固定资产管理规范有序。四是组织完成了会计系统的升级工作,对建局以来固定资产数据和今年1~2季度政府采购数据进行了补录。五是积极筹建分局计算机机房建设和局域网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