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
粮食
粮食
【概况】 2005年,鹤岗粮食经济在改革中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局实现工业利税 81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10.3%;实现工业增加值 2 05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81.8%;实现粮食收购量18.4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84%:购销企业“一符四无”标准化粮库建设全部达省标;招商引资 2 68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34.1%。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5年度全市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局连续19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粮企改革】 一是全面完成了企业并轨工作。2005年1月20日前,2 931名并轨人员的2 868万元经济补偿金全部发放到手中。1 851 名并轨职工养老保险及人事档案移交到劳动部门管理。二是企业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按照黑政发[2004]55号文件精神,对二库、三库、六库、七库、八库、盐业公司 6户骨干企业实行了以国有独资为主推模式的公司制改造,对企业法人实行了委派制,对副职干部实行了聘用制。对一库、四库、五库 3户非骨干企业实行了租赁经营,粮库留守处加强监管,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供应系统各粮所全部关停,成立了留守处,统一负责企业的债权债务和离退休人员的管理,保持了一方稳定。三是圆满完成了员工竞聘工作。各企业按照党委制定的“慎重、合法、规范、稳妥”八字方针,坚持“三公”原则和“三严”标准,保证了竞聘工作顺利实施。7 户企业共有852人参加竞聘,竞聘上岗692人,竞聘上岗率达81%。
【粮食购销】 各购销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认真落实局党委提出的“收得进,卖得出,有效益”九字方针,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完善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做到了让送粮农民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特别是针对去年粮食质量差、好粮数量少的实际,积极开展跨区域收购,牢牢地掌握了收购主动权。2005年,全局收购粮食18.4万吨,为增盈创效奠定了坚实基础。坚持以鹤鸣米业集团为龙头,充分发挥各分公司的加工优势,工商联手,实现“双赢”。全年销售粮食15万吨。产销合作实现新的突破。
【集团战略显现强大优势】 进一步完善了“三自一调五统一”的统、活结合的经营策略,集团作用显示强大威力。各工业企业新收水稻一律打“鹤鸣”牌,创造品牌价值。充分利用鹤鸣集团省级运输重点保障企业优势,全年争取车皮 800余个,保证了运输需要。借助鹤鸣集团客户多、销量大的优势,销售大米5万吨,增收250万元。库存水稻由局里统一调度,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显示了鹤鸣品牌效应。2005年,鹤鸣米业集团加工转化粮食 9.6万吨。创造工业产值1.43亿元。集团经济成为粮食工作的“半壁江山”。
【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开展“一符四无”标准化粮库建设活动,8 户购销企业全部达省标。投入资金4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烘干塔1座,平整场地5万平方米,打地坪2万平方米,扩大封闭罩棚3座,提高收储能力10万余吨,企业保粮水平和综合能力显著增强。
【项目建设】 鹤鸣油脂公司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如期完成,做到了该项目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在全市开展的“看项目,找差距,促发展”大检查活动中,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表扬和充分肯定。特色项目显示活力。六粮库万头猪场初具规模,猪舍面积4 300平方米,全年存栏达 1 400头,实现了由福利型向经营型的成功过渡。被市政府评为全市畜牧养殖示范小区。
【科学管理】 购销企业认真落实“大指标定死,小指标活算,综合指标定奖惩”的目标要求,吨储费用继续保持全省同行业先进水平。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档案,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大清资工作力度,全年清回资金 28.29万元。认真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力度,为40户社会经营主体发放了收购许可证,扩大了粮食流通渠道。粮食收购许可证和食盐零售许可证发放纳入了市政府人民办事中心“窗口”,实行“一站式”审批,提高了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