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管理
盐业管理
盐业管理
【概况】 2005年,全市商品盐完成调入量11 046吨,其中:市区完成 7 708吨,比计划超51%,共调入精盐3 045吨,洗盐1 639 吨,畜牧盐307吨,淹渍盐666吨,工业盐18 032吨,肠衣盐238吨;两县完成3 338 吨,比计划超24%,共调入精盐1 341吨,洗盐1 083吨,畜牧盐672吨,淹渍盐 242吨,鹤岗地区全面超额完成了调入任务。市区商品盐销售完成5 817吨,完成计划的110%,销售精盐2 234吨,洗盐1 736吨,畜牧盐93吨,工业盐 1 754吨。小包装超额完成了销售计划。两县全年完成销售3 262吨,比计划增加了21%,共销售精盐942吨,洗盐1 074吨,畜牧盐736吨,工业盐510吨。
【商品盐调入】 一是确保资金到位。压缩一切开支费用,挤出资金 260万元,预存到省公司帐户,确保调盐资金到位,从而保障了商品盐的足量调入,保障了市场的供应。二是积极争取,和谐催调,确保协调到位。在商品盐供需缺口大,调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盐业公司一方面积极向省公司争取,一方面用电话同厂家协调,把问题和困难讲清楚,赢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黑龙江全省告急的情况下,赢得了上级和厂家的同情, 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从9月初到10月末,共调入商品盐3 500吨,是全年调入量的67%。确保了食盐和商品盐的库存充足,保证了市场供应。三是集中会战,全员参战,确保接收到位。 9、10两个月,商品盐调入共进车58个达3 500吨,占年计划的67%,接收量大、卸车集中、捣运集中、场地紧张、库存摆放等问题更加突出。市盐业公司集中精力打歼灭战,奋战7天,共卸车11个,捣盐入库870吨,从而缓解了站台堆盐如山的紧张状况,保证了接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市场监管】 2005年,市盐业公司不断加强检查,严格执法,保持食盐市场稳定有序。全年共查处盐业违法案件23起,立案 4起,已全部结案,办案结案率100%,无行政复议案件,无行政诉讼案件。共收缴私盐5 200公斤,其中小包装精(假)盐 670公斤,非碘原盐4 530公斤。全年共接到群众举报18次,已全部受理,查实11起,已妥善处理完结。全年共检查食盐零售网点及各类用盐户1 430余家,市场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保持了盐业市场的规范、有序、稳定,碘盐市场占有率保持99%以上。
【碘盐供应】 一是严把调入关。全年共接收商品盐 128车,做到了车车抽样检查。在常规检测中,做好理化指标的检验,防止不合格产品入库包装。为了提高检验水平,准确提供可靠数据,公司拿出20 000元,购置检验设备具备了常量 8项的检测能力。被省公司命名为合格化验室。经常同技术监督局、市地病办、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合抽检库存食盐,确保产品质量不出问题。二是严把加工生产关。凡进入车间包装的食盐必须经过化验室检验后才能进行分装。对车间防尘设施进行了更新和配置,做到了防尘除潮。在分装过程中,加强复秤检验,防止小包装短克缺两。共生产小包装 2 962吨。其中:精盐1 827吨;洗盐1 135吨;出厂合格率达到100%。三是严把出库关。对库存成品盐进行定期抽检,做到经常性的推陈储新,及时投放市场,对无碘日晒盐进行加碘,在保证碘含量达标的情况下销售。2005年共自行加碘 238吨日晒盐,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防止了脱销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