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和地方志
档案和地方志
档案和地方志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为大局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宗旨。市档案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树立服务意识,拓展服务范围,主动为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主动为“三农”服务。 3月24日,召开了全市“三农”档案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全市各单位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和档案工作人员 2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交流了“三农”档案工作经验,表彰了“三农”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市委常委、副市长于会文做了重要讲话。下半年还配合市农委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二是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与市民政局联合下发文件,在全市全面铺开了社区建档工作,经培训指导,工农区 6个办事处和18个社区全部建立档案工作,全市社区建档率达 50%。同时还开展了民营企业、信用、社会保险、旅游等档案工作。三是主动为社会服务。2005年12月20日是鹤岗建市60周年纪念日。本局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等困难,完成了《鹤岗建市60周年纪念图志》的约稿编辑出版工作。四是主动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全年招商引资350万元,超标 75%,其中兰西县客商贾梦成投资300万元开发房地产,省科技厅投资50万元,扩建市档案馆。
【档案征集和利用工作】 市档案馆在大档案、大征集、大服务的新观念指导下,在报纸上刊发广泛接收征集档案资料通告和相关报道,以文书、名人和专业档案为主,大力开展档案资料的接收和征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全年共接收征集档案资料7 218卷(件),超标385%,其中文书、名人档案2 031卷,婚姻档案3 862卷,照片1 320张,光盘5张。同时市档案馆大力加强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建设,扩大文件存量,改善服务手段,简便查阅手续,积极热情为人民群众服务,档案资料利用率创历史新高。全年共接待查档人员 385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3 001卷件。市档案馆还积极开展基础业务建设,完成了2 752卷档案上架编目、21 000卷档案装盒和8.5万条文件级目录微机录入工作。
【档案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法制工作鸡西现场会议之后,档案局按照省局于佩常局长的讲话精神,对鹤岗市的档案法制工作进行了重新调整和部署。首先是扩大档案执法检查面。树立大档案、大执法意识,把年初执法检查单位工作目标由80个增加到 120个,全力开展经常性的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加快了全市档案法制化进程。全年共检查120个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7份。其次是建立各区档案行政执法主体。经市编委批复,六区政府成立了档案局,解决了我市各区多年来未能建立档案行政执法主体的老大难问题。
【档案宣传工作】 2005年市电视台、鹤岗日报、鹤岗晚报等新闻媒体对市档案局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为“三农”工作服务、为社区服务等工作进行了跟踪报道。同时还向国家、省市媒体投稿36篇,其中《档案工作要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和《鹤岗市档案局服务“三农”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等21篇稿件在国家、省市媒体发表。9 月30日,档案局还召开了全市档案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22篇,会上交流6篇,评出优秀论文一等奖9篇,二等奖13篇。
【地方志工作】 一是服务中心有新突破。2005年鹤岗市志办进一步树立了地方志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意识。2005年12月20日是鹤岗市建市60周年纪念日,为了配合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整体部署,编纂出版了《光辉历程——鹤岗建市60周年纪念图志》在做好图志编纂工作的同时,市志办还为电视台、日报、晚报、文化局和邮政局等相关单位提供了文字史料及图片资料。通过这些服务中心的活动,使地方志工作得到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二是第二轮修志工作有新进展。市、县(区)续(修)写志书工作基本做到了一纳入五到位,工作已经全面铺开。有些进展较快的县区(如绥滨县、兴安区)目前已基本完成初稿。市志办在完成篇目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了1986至2005年大事记的编写,对部分单位的修志工作进行了督查和具体指导。三是方志馆建设有新成果。继续加强了鹤岗方志馆的建设和管理。对方志馆馆藏资料进行了重新登记编目;继续开展了志书交流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与东北三省市地级志办的志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