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加大国企改革力度】 2000年,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搞活企业为目的,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加快推进步伐,企业改革工作呈现了良好的态势和显著的特点。一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总体推进上又有了新进展。2000年又完成了22户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累计完成 133户。使全市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2%,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90%的工作目标,比上年提高了10%。其中市直共完成91户,占应改制企业的93%;勃利县共完成42户,占应改制企业的89%。在完成改制的133户企业中,实施双股制的105户、兼并的 3户、出售的3户、破产的22户。二是深化企业改革工作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突出的是在退出国有阵地和经营者适当持大股改制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和较好的效果,为全市今后的企业改革开辟了新的途径。全市已有14户国有改制企业退出了国有股,有 5户改制企业实现了经营者持大股。三是改制企业在规范上有了新起色。全市确定的20户重点改制企业的完善规范工作成效日趋明显。特别是涌现出一些象市路桥有限责任公司、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勃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规范工作扎实、进展和成效显著的企业,为全市股份制企业规范树立了典范。
  【国企改革显现出生机】 通过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重组,尤其是在盘活国有资产、减轻企业不良债务、融纳资金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作用。仅2000年实施改制的国有企业就盘活资产3 112万元,化解和剥离不良资产7 680万元,吸纳个人股和法人股股金 1 092万元;通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改善了所有制结构,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企业的经营状况开始改善,一批企业逐步摆脱困境,显现出生机。并且涌现了一些象勃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市宏达有限责任公司、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股份制企业,跻身全市骨干和支柱企业的行列,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搞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配套推进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2000年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本市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力地促进与配合了企业改革工作。
  1.扩大了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年初以来,进一步完善了养老保险制度,努力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拓展基金征缴渠道。本市的养老保险对象已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扩展到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截止10月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已达 341户,参保职工29 123人,承担离退休职工7 726人,全市收缴养老保险费3 068万元,拨付养老金共计2 617万元,拨付率达到94%。
  2.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为配合企业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再就业中心的服务功能,截止年末,再就业服务中心已接纳托管的下岗职工5 254人,落实再就业资金543万元,为托管人员发放基本生活费累计达 520万元。为提高再就业机会,对进入再就业中心人员进行了转岗培训工作。共计培训下岗职工3 000人次,为下岗人员再就业创造了前提条件,1—10月份共安置就业133人。同时,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也充分发挥了作用, 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
                                     (吕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