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统战工作·

·统战工作·

·统战工作·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 1.加强“两化”建设是团结一切社会力量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献计出力的根本保证,市委统战部深入贯彻中央(1998)14号文件精神,突出政治交接这一主线,协助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在思想建设方面。采取举办党派新成员培训班、请领导作报告、召开座谈会、开展新老成员联谊会,评选优秀成员等形式,增强党派成员的政党意识,提高其政治素质。在组织建设方面。一是根据本市“党派少,队伍小,成员老”的实际做好党派成员发展工作。2000年末各党派成员已发展到195人,其中民盟87人,民建108人,在新发展的党派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71人,占新成员的 92%,中级以上技术职称60人,占新成员的69.7%,具有科级以上行政职务35人,占新成员的40.6%,平均年龄35.6岁,下降13岁。二是帮助民主党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变民主党派在区没有支部的状况,两个党派分别把支部建在区上,使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由一个层次拓展为两个层次,开创了更大的空间。三是班子建设突出政治交接这一主线,既注意老一代民主党派领导成员作用的发挥,又注意新一代领导成员的培养和选拔,注意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和机关建设。民盟市委加强组织建设的经验得到民盟省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召开的会议上进行介绍。在制度建设方面。健全和完善市委《全市党外人士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五项制度》,一是市委市政府重大事项的政治协商制度;二是市委市政府处理重大问题的参政议政制度;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的通报会制度;四是市委常委同民主党派成员、政协委员和社会人士的联系交友制度;五是以建立“四员”制度为主要形式,建立民主党派对口联系制度。市检察院聘请3名特约检察员,市监察局聘请5名特约监督员,市审计局聘请5名特约审计员,市教委聘请4名教育督导员。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建设开明市委”的决策落到实处,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作用,1999年把“五项制度”推广到区县一级,拓展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市委对这项工作给予重视和支持,批转了市委统战部《关于我市县区党外人士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五项制度的实施方案》。市委副书记潘乃仓亲自主持召开区县委主管书记、统战部长会议,对贯彻落实《方案》进行具体布置,使全市党外人士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又向前迈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按着省委统战部的布置会同市政协办公室、市委办公室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本市贯彻落实中发[1998]14号文件和黑发[1995]13号文件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得到省检查组的赞誉。统战工作得到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的认可和好评,统战部门和各界人士的和谐相处,合作共事的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各民主党派的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和社会公益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党外知识分子和党外干部工作。搞好调查,掌握底数,调整队伍,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和干部的管理。由市委统战部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科协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市党外知识分子进行两个月的全面调查,全面掌握了党外知识分子和党外干部的底数。在弄清数量、分布、专业、文化、界别、年龄等构成的基础上,对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情况、知识分子的作用发挥情况等进行了重点调查研究,对一些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进行了总结和推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这次调查得到省委统战部和市委的支持。市委以正式文件转发了调查组提出的意见。省委统战部《统战理论研究》刊载了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按照干部四化方针、重实践、重政绩、重公论的原则对党外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建立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并定期深入到基层了解党外后备干部情况。两年来共推荐了10名党外干部人选,并增补了28名市政协委员 7名市政协常委。为加快培养和任用后备干部,市委统战部多次同市委组织部召开部长联席会议,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做到“一个名单,两部掌握”,并完善和落实市委统战部《关于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担任政府和司法部门领导职务的意见》,强化管理,有效地推动党外干部工作的开展。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1.抓住契机,营造氛围,宣传推动光彩事业。全市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把自己的经济实力同先富带后富的责任感,致富不忘国家的觉悟,自觉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结合起来,激发出投身光彩事业,促进共同富裕的愿望。借助“掀起新一轮非国有经济热潮”的机遇,树立典型,宣传先进,建立起荣誉激励机制,利用新闻媒体,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宣传光彩事业的重大意义,弘扬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调动非公有制人士投身光彩事业的积极性,壮大了队伍,拓宽了领域,取得了实效。全市参与光彩事业的人数由30多人发展到110人,实施项目由12个发展到30个,到位资金由1 600万元增加到4 500万元。为偏远贫困地区培训各类人才近千人次,先后有 4户企业和企业家在全省表彰中荣获省“光彩企业”和“光彩企业家”称号。
  2.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认真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地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提高法制观念,维护社会稳定。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大力开展科技扶贫,智力支边活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经省民政局批准在本市勃利县杏树乡成立杏树朝鲜族乡。注意培养、推荐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宗教上层人士。在基督教“三自”爱国会改选换届中拿出改选换届的人事安排意见。在中央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期间,举办由80多人参加的宗教代表人物培训班,召开声讨“法轮功”座谈会,批判“法轮功”的歪理邪说,维护了社会稳定。
  【对台、侨工作】 2000年,对台、侨工作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工作,加大服务力度,深入台胞、台属、归侨、侨眷家中,宣传本市投资的优惠条件和政策。在贯彻好中央、省对台、侨务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鼓励台胞、台属、归侨、侨眷扩大通信面,在宣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上下功夫,增强台湾人民和海外侨胞对祖国大陆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全市有台胞6户12人,台属614户2 456人;归侨417人,侨眷3 100人;黄埔同学会会员8人,移民 669人。对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的36位重点人物建立档案,有效的保证了对台、侨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队伍自身建设】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统战系统干部的整体素质,适应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工作,由于认识一致,措施得力,收到了明显效果。一是加强了思想建设,在学习邓小平理论、钻研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中,市委统战部全体干部起表率带头作用。通过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增强了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自觉性,塑造了热情诚实,勤奋敬业,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的统战干部新形象。二是加强作风建设。转变机关作风,面向群众,服务基层,真诚地同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广交朋友,热心地为他们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把统战部办成各界人士之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的约束力,规范行为,强化管理,提高效率。三是加强了统战宣传工作。不断拓宽统战宣传工作领域,在全市范围内组建统战宣传员队伍和信息联通网络,创办和发行《七台河统战》内部刊物,为宣传统战、研究统战、指导统战工作开辟一块阵地。四是搞好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树立了防微杜渐的思想,克服了“清水衙门,为廉必然”的情绪,从自我做起搞好廉政建设。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成为廉洁奉公的表率。并开展经常性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范明军)